沿着娘惹文化的伏线 走进多元文化交融的新加坡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1 10:33 4

摘要:2024年12月4日,在中国春节成功申遗的同一天,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泰国联合申报的传统服饰卡峇雅也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一员。既保留中华传统印记,同时融入马来、印尼和欧洲各种历史文化元素

2024年12月4日,在中国春节成功申遗的同一天,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泰国联合申报的传统服饰卡峇雅也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一员。既保留中华传统印记,同时融入马来、印尼和欧洲各种历史文化元素,继电视剧《小娘惹》热播之后,东南亚独具特色的娘惹文化再次成为焦点,也以一种新的视角,把新加坡——这个以多元文化融合著称的热带国度带入中国游客视野。

作为一个融合了多种文化、民族与宗教的国家,多元化是新加坡的一大魅力所在,传统服饰卡峇雅的成功申遗则为这个热带国家瑰丽的文化色彩再添一笔。近年来,凭借着别具一格的多元文化、时尚现代的都市风貌以及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新加坡持续吸引着来自全球的游客。而中国,在中新互免签证协定生效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稳居新加坡旅游最大客源地。

回溯南洋旧梦:娘惹博物馆的沉浸式文化叙事

在新加坡,感受娘惹文化的典型社区非如切地区莫属,这里一排排缤纷多彩的店屋,是土生华人的代表建筑。作为第四代新加坡土生华人,Clarence就在如切地区中心经营着一家土生华人私人住宅博物馆——Peranakan Mansion峇峇娘惹博物馆。传统服饰卡峇雅的成功申遗为这家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客流。通过小红书上的账号,博物馆吸引了不少对娘惹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中国游客。Clarence通过展示多年来积累的家族藏品,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土生华人曾经的生活场景,让参观者仿佛穿过历史的帷幕,感受到旧时的新加坡生活。店内陈列着各种见证土生华人发展历史的老物件,包括各种珍贵古董、珠绣服饰以及娘惹瓷器等,其中还有著名的手绘精美花卉图案的珐琅蒂芬托盘和kasuk manek(海峡华人妇女穿的华丽串珠拖鞋)。在这里,穿一套娘惹服,吃一口娘惹糕,坐在这间充满繁复华丽装饰的博物馆里,听一场土生华人文化讲座,沉浸式的体验将带领游客穿越六百年的时光,回溯一段奢华复古的南洋旧梦。

Peranakan Mansion峇峇娘惹博物馆色彩缤纷的娘惹瓷器手工繁复的珠绣服饰老照片见证土生华人历史品尝娘惹糕

除了身临其境地走进历史现场,了解娘惹文化的另一种方式,是品尝道地的娘惹菜。位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内的Violet Oon Singapore是一家提供新加坡娘惹美食的餐厅。由本地美食家温美玉(Violet Oon)开设,取娘惹、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美食精华,用优质食材打造精美料理。这些料理不仅是新加坡美食文化的传承,更是世界美食文化多元交融的证明。

本地美食家温美玉(Violet Oon)开设的新加坡娘惹美食餐厅独具特色的娘惹美食

走进河畔烟火:一碗肉骨茶里的多元共生

一条新加坡河贯穿了新加坡在近代崛起的历史,做过律师,也经营过旅社,Ping目前是一名新加坡河上的华人导游。她的曾祖父就曾居住在克拉码头边的粉色房子里,如今的她,则负责带领游客从克拉码头起步,通过一条河了解新加坡的前世今生。

克拉码头的彩色房子河畔远眺旧禧街警察局

沿着河岸出发,游客可以打卡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本地美食之一——黄亚细肉骨茶,其创始人黄锡海(小名:黄亚细)的父亲黄美松是把新加坡潮州式肉骨茶发扬光大的先驱。肉骨茶起源的其中一个说法是,新加坡早年开埠时,需要大量劳工。因此,许多中国人离乡背井前来讨生活。大多数都是在码头做苦力,生活非常艰苦。当时的苦力没钱买肉,只好买肉骨熬汤补充精力。传说原式肉骨茶是由潮州苦力发启。当时,其他苦力察觉到潮州苦力力气充沛,一问之下发现他们原来是喝了自制的肉骨茶。于是,其他族群苦力也开始学习熬煮肉骨茶,并加入适合他们口味的药材来充当他们补气提神的粮食。今天的黄亚细肉骨茶仍然坚持其潮州根源,并采用可追溯到1950年代的相同配方。

新加坡潮州式肉骨茶代表

除了知名的新加坡美食,沿河而下,拍照打卡必去的旧禧街警察局、标志性的鱼尾狮公园和安德逊桥,以及历史与现代交汇的红灯码头……每一个地标性建筑背后,都是一段色彩迷离的南洋旧事。很多自由行的游客会选择抽出半天时间,加入Ping的导游队伍,以citywalk的方式,边走边听本地人讲述这条河的历史。

穿行时空叠影:700米街道上的文化景观

俗称“四马路”的滑铁卢街,是新加坡多元文化最集中的代表,这条长度仅仅700米的街上汇集了观音堂佛祖庙、印度教克里斯南兴都庙、天主教教堂和犹太教堂,各大宗教在这里和谐相处,共同呈现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之美。

一杯迎客茶沿袭华人会馆热情待客的传统中药箱装饰的墙壁和天花在酒店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南洋风味

文化的深度交融不仅塑造了新加坡的社会基因,更将其转化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产。对于中国游客来说,植根于中华文化圈的文化共鸣正在形成强大的旅游驱动力。地处克罗士街的新加坡客安酒店沿袭着华人会馆的热情待客。克罗士街在19世纪曾经是移民探索新加坡新机遇的跳板,街道两旁商店林立,如织如梭的木船漂浮在海岸边。如今站在酒店30层的无边泳池边旁,还可以眺望不远处的牛车水和小印度。酒店健身馆里的“咏春拳木人桩”和餐厅颇具中式风格的中药箱装饰,则提示着游客这里曾经的历史。刚刚于2023年底开业的新加坡雅辰酒店,同样是备受华人欢迎的落脚地。酒店坐落于慈善家陈笃生先生的曾孙、一位狂热的植物学家的旧宅原址内,整栋建筑将混凝土外墙、拱门、迷人的花园、庭院和带遮阳蓬的走廊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现代风格与自然美景的无缝融合,一年四季各有千秋。而酒店客房内的吊扇、装饰,甚至是电梯间的艺术品,则处处显露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南洋风味。

探寻文化印记:中国稳居新加坡最大旅游客源地

沿着娘惹文化的伏线,在新加坡,中国游客既可以感受文化的亲缘关系,又能领略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魅力。除了传统旅游目的地乌节路等网红街区,峇峇娘惹文化博物馆等私家博物馆展陈、呈现出丰繁多元文化的四马路、由多元文化辐射影响开设的特色餐饮酒店,正成为中国游客深度探索新加坡的切入点。

据新加坡旅游局的最新数据,2024 年新加坡国际旅客人数达到 1650 万,同比 2023 年增长 21%,其中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的旅客数高达 308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6%,中国稳居新加坡最大旅游客源地。2024 年 1 月至 9 月,新加坡旅游收入累计 224 亿新元,同比增长 10%,中国游客更以 35.8 亿新元的贡献稳居首位。

另外,根据樟宜机场公布的数据,2024 年樟宜机场的飞机起降架次共计 36.6 万架次,同比 2023 年增长 11.5%,旅客吞吐量达到 6770 万人次,同比增长 14.8%。而中国是樟宜机场2024 年最大客源市场,客运量近乎翻倍。中国游客对于新加坡旅游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数据显示,“探寻中华文化海外印记”常常被中国游客列为首要旅行动机,而新加坡正是他们心中的“文化乡愁体验地”。在共同的文化记忆之上,用新加坡方式重新诠释的中华文化,无疑为中国游客创造了既熟悉又新鲜的独特体验。

来源:深圳商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