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绛县大交村出北门有一里多路,路东高约四五丈高地上有两孔充满历史沧桑的破旧土窑,居高临下,四野开阔,透现出丝丝古朴气息,就像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传奇。
王维强/山西
从绛县大交村出北门有一里多路,路东高约四五丈高地上有两孔充满历史沧桑的破旧土窑,居高临下,四野开阔,透现出丝丝古朴气息,就像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传奇。
窑顶上杂草丛生,窑门口及里面破败不堪,从窑里墙壁上隐约可见的烟火痕迹,可以看出曾有人家生活在这里。
土窑背后,是一片百十亩的洼地,洼地里青草葱茏,野花盛开,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波涛汹涌、长流不息的浍河宛若一条五彩斑斓的彩虹,从土窑北面约三四十丈处,再向西流约半里路转头向南。
土窑坐东朝西,站在窑门口,看夕阳西坠,只见浍河波纹流动着磷光,七彩争艳,美不胜收。
土窑并非籍籍无名,其名为“老韩窑”,曾经发生过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故事。提起老韩窑,至今仍是大交村人津津乐道、不知疲倦的话题,讲述老韩窑曾经的辉煌,主人公老韩不甘压迫、奋起反抗的爱国精神,以及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事迹。
1644年4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约14万清军,在明军守将吴三桂5万人里应外合下,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10余万大顺军,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同年5月1日,攻占京师(北京)城,并于同年10月定都北京,顺治帝福临登基,建立清朝。随后入主中原,统治中国。
清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夺,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其手段非常残忍,全国各地死伤百姓无数。
大交镇(明清时期大交村名为“大交镇”)百姓亦在清军的铁蹄之下,过着水深火热、民不聊生、食不饱腹的生活。
有史记载,当时是“满地皆婴儿或村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足见清军残暴。
顺治5年6月,村里来了一位中年人,京城口音,自称姓韩,年约四旬,脸如刀砍斧削,豹头环眼,魁伟健壮。从额头上浅显的皱纹,可以看出沧桑岁月为他留下历尽坎坷的痕迹。衣着虽有许多补丁,但干净无尘。初到时帮人打工,因手勤脚快,干活实在,深受东家欢迎。平日闲时帮助孤寡老人劈柴担水,遇到官府豪绅欺压百姓,奋起拔刀相助,很快就和村里人打成一片,大家亲切地叫他“老韩”。
奇怪的是,每到晚上,老韩就出村而去,不知所踪。过了不久,距村北一里多路的高地上出现了两孔窑洞。原来,老韩白天在村里打工,晚上在村北的高地里打窑,前半夜干活,后半夜累了就躺在旁边露天睡觉。两个月时间,他打了两孔窑洞,一孔居住,一孔放置杂物。从此,老韩在大交村就有了自己的家。
由于很多人得过老韩帮助,知道老韩有了自己的住处后,都常常来到他的窑洞探望,还送来一些粮食和生活用品。奇怪的是,老韩除了打零工,帮乡亲干活,每隔一段时间就消失几天,有人问他干啥去了?老韩总是微微一笑,顾左右而言他,不正面回答,大家也不以为意。
日月如梭。转眼到了来年5月初,这天天还不亮,老韩就动身前往县城,中午时分,刚接近北城门口,就看到一个脸上带着一道深深刀痕的清军军官,不由得悲愤填膺,怒从心起,瞋目裂眦。
此时,这个军官带着几个横眉竖目、凶神恶煞的清兵,手持一幅人面画像,对进出城门的人推推搡搡,和画像一一对比。眼神一瞟,又见城门左边距地七八尺处张贴着一张悬赏榜文,榜文上画一图像,瞩目细瞧,画像不是自己又是谁?文写“缉拿反贼韩剑雄,京城人,此犯反官府,杀官员,罪恶累累,罄竹难书,有知其下落报官者悬赏白银五十两,若有知情不报者与反贼同罪,并株连九族。切切!”
见此情形,老韩本欲上前拼命,一想还有要事在身,便转头欲悄悄离开。你道为何?原来老韩生在北京,姓韩名剑雄,开一所名为“四海”的武馆,寓意广交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且他本人精通十八般兵器,武艺高强,为人豪侠尚义,扶倾济弱,深得人们拥戴,有口皆碑。因不堪清兵攻破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遂带领武馆兄弟,多次暗地袭杀落单清兵。后被发现,四海武馆被清兵重重围住,武馆之人虽奋起抵抗,奈寡不敌众,尽被砍杀,一时尸横遍地, 血流成河,武馆一众及家中老少妇孺尽皆丧命,武馆也被付之一炬, 只有韩剑雄仗着武艺高强,重创清兵头领,单枪匹马,杀出重围,亦落得伤痕累累,浑身是血,无奈只得远遁山西,流落到绛县大交。
他在大交村站稳脚跟后,就四处秘密联络反清志士数千人,意图 起事,赶走清朝鞑子,回复大明王朝。此时,恰值驻守大同的清朝宣大总督耿焞带人出城接收粮草,趁此机会,大同总兵姜瓖带人关闭城门,扯起明朝大旗。姜瓖反清以后,立即派人联络周边,其附近11城皆起兵相应,整个山西都沸腾起来了。
韩剑雄闻听大同总兵姜瓖起兵反清归明的消息,就来县城联系反清志士商谈组织义兵反清事宜,不料自己的行踪已被清朝官府察觉,前来捉拿。
话说韩剑雄正欲悄悄离开,这个清军军官眼尖,瞧着不远处一人 行为有些蹊跷,尚未过来,转身又要走,背影还有些眼熟,于是对着韩剑雄大喝一声:“前方何人?转过身来!”
韩剑雄闻声转过身来,两人见面,俱是咬牙切齿,怒目圆瞪。清军军官名叫穆特布,是京城八品典仪武官,此前正是他率领300清兵团团围住四海武馆,将武馆一众及老韩一家老小屠戮殆尽,在与韩剑雄交手时,被韩剑雄在脸上削了一刀。
偶尔听人说在山西绛县一带见过老韩,为报一刀之恨,方才来到绛县张贴榜文,悬赏韩剑雄。此刻相见,都恨不得将对方活活打死方解心头之恨。穆特布沙哑的嗓子喝道:“ 大胆反贼,漏网之鱼,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看今日你往哪 里逃?! ”
韩剑雄本欲为了反清大事,压住仇恨,暂避锋芒,现在看到穆特布走了过来,咬牙切齿狠狠地怒道:“鞑子狗贼,侵吾中华,恶贯满盈,罄竹难书,恨不能将尔等剥皮抽筋,焚骨扬灰。今日相见,定叫狗贼你死无葬身之地! ”
此刻两人相距不过三丈,各自凝聚全力,飞步向前,拳来脚往, 战在了一起。只见两人都是步步紧逼,招招凌厉!每次出手都是杀招, 惊人的气势不断席卷四周,尘土飞扬,场面骇人,不说一旁的路过的百姓,就连过来要捉拿韩剑雄的穆特布的手下都下意识后退几步, 生怕会殃及池鱼。
穆特布一招带着风声的恶虎拳锤破乾坤,向韩剑雄的胸口狠狠地砸来。威压当前,韩剑雄的气势瞬间爆发,使出一招苍龙出海,掀起一股更加猛烈的拳风,狠狠地朝着穆特布轰了过去, 那等声势,更胜穆特布一筹!“砰!”伴随着一道沉闷的声响,两人狠狠碰撞在一起,下一刻,只听见“咔嚓 ”一声,穆特布痛呼声起, 脸色大变,右臂折断,白森森的骨头茬子刺破肌肉,漏了出来,瞬间爆退几步,跌倒在地。
韩剑雄正要上前结果穆特布,忽然数道飞箭射来,一名清军军官带领几名骑兵飞驰而来。老韩只得放弃结果穆特布,俯身抓起几粒石子,掷向几名骑兵。一粒石子正中最前面清军右 眼,这名清军疼得大叫一声,翻身落马。马未停蹄,直冲而来,韩剑雄一错身,跳上马背,从腰间掏出几把飞镖,回头扬手,射翻后面几名骑兵,其余清兵惊得裹足不前。韩剑雄策马扬鞭,飞驰而去。
韩剑雄回到大交镇,立即联络各处反清义士,五月十五,竖起反 清复明义军大旗,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绛县塬上塬下各处反清义士, 齐聚大交镇,还有曲沃、翼城诸多反清义士,亦闻风而来,共有2000余众。
各路头领歃血为盟,推举韩剑雄为义军头领。五月二十,韩剑雄率领各路义军,浩浩荡荡,杀向县城。
此时山西反清怒潮爆发,烽火遍地,各地官府皆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绛县知县得知义军攻打县城的消息,吓得肝胆俱裂,屁滚尿流,连夜收拾金银细软,携带全家老小,弃城而逃。
树倒猢狲散。守城士兵,得知知县逃走,无心抵抗。义军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攻下县城。
教谕(八品官,元、明、清时县学教官)崔珩死心投靠清朝,推行清朝奴化教育,助纣为虐,当地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崔珩自知罪孽深重,死罪难逃,遂投井自尽。
义军占领县城后,打起大明旗号,张榜贴文,安抚百姓,惩治清人余孽,开仓放粮,城内百姓俱奔走相告,弹冠相庆,拥护义军。
山西各地反清,极大地震慑了满清王朝的统治,摄政王多尔衮决心孤注一掷,先后调来了和硕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 达、承泽郡王硕塞,加上已经在山西的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还有一个协助征剿的汉王——平西王吴三桂,总共有8位王爷,精兵猛将派往山西,疯狂镇压各路反清义军。
穆特布被韩剑雄打伤,在京城养好伤,又被派到山西剿灭反清义军,因 屡立战功,升职为正五品招讨使。
顺治7年正月二十日,穆特布杀气腾腾,率领数千清兵杀入绛县,欲报当日被韩剑雄一败之仇。
不可一世的穆特布,带着对韩剑雄几次伤害自己的仇恨,率领着来势汹汹的清军,把县城重重围住,架起云梯,誓要攻破县城,将韩剑雄捉住碎尸万段。
面对穆特布的进攻,韩剑雄率领的义军以逸待劳,奋勇迎战。他们用檑木滚石,杀得清军人仰马翻,多次击退了攻城的清军,固守住了县城。
攻不下 县城,气急败坏的穆特布就下令团团围住县城,断粮断水,要饿死渴死城内的义军和百姓。
过了月余,由于缺粮缺水,无法再坚守城池,一天夜间三更,韩剑雄率领义军,乘敌军不备,从清兵守卫薄弱的东门突然杀出重围,直奔陈村峪,进到后山养兵休整。
义军突围,穆特布气急败坏,怒火冲天,命清军进山清剿。杀敌一千, 自伤八百。韩剑雄的义军虽利用地理优势多次重创清剿的清兵,但由于寡不敌众,伤亡过重,到了九月初,义军只剩不足百人。
此时,韩剑雄得知清朝新任知县洪佐在塬下吉峪镇(现吉峪村)暂居,官府也暂时设在吉峪,眼看大势已去,复明无望,为避免全军覆没,遂遣散义军,决心独自潜伏到吉峪镇刺杀新到任的知县洪佐。
韩剑雄乔装打扮成中年樵夫,担着一捆柴,在镇上走街串巷叫卖,一边叫卖木柴,一边四处向村民探查知县洪佐的居址住所,准备行刺。
韩剑雄虽然扮作樵夫,衣衫褴褛,但难掩双目中英朗之气, 加上频频询问知县洪佐消息,就引起了府衙爪牙的注意,并上报给穆特布。
穆特布问知详情,已知悉韩剑雄要刺杀知县洪佐之心,就调集50名精兵如此这般安排下去,他要设天罗地网计,捉拿斩狼杀鳖人。
经过几天探查,韩剑雄已经摸清知县吴洪佐的起居之处。这日半夜,阴云密布,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只见他头戴遮面罩,身穿夜行衣,背插宝刀,收拾利落,直奔知县洪佐住所。
到了后,韩剑雄绕过门前看守,轻如狸猫跳高,快似雄鹰疾飞,从一侧翻墙瞬间而过,轻声落地。见书房灯光明亮,门未关严,隐约见洪佐伏案批文,遂蹑手蹑脚,摸到门口,从背上抽出宝刀,“倏”地一下将他砍翻。“哎呀,不好,中计了 !”原来砍翻的是一 个草人。
顿时,四周亮起了明亮的火把,只见穆特布带领50名精兵手执火把钢刀,把韩剑雄团团围住,狞笑着说:“天堂有路你不 走,地狱无门你进来,今日看你还往哪里逃?!”韩剑雄无所畏惧,豪情迸发,大笑道:“恨不能斩杀狗官,能斩杀尔等鞑虏狗贼, 亦也快哉!”瞬间冲向穆特布,挥刀砍去,穆特布挥刀相迎,二人就战到了一起。
韩剑雄英气勃发,越战越勇,穆特布眼看不支,立呼众兵一拥而上,韩剑雄奋力砍杀了10数名清兵,终因寡不敌众,力尽被擒。
韩剑雄被擒后宁死不屈,穆特布害怕义军前来搭救,就把韩剑雄囚于木笼,派300士兵押送至南樊、大交游行示众后,在韩剑雄居住的窑洞前砍头示众。
一路上,韩剑雄慷慨激昂,大骂鞑虏,高呼:“驱逐鞑虏,复我大明!”韩剑雄被斩后,顿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似在怒斥清军暴行,又似在为韩剑雄悲壮牺牲流泪。见此情景,穆特布及部下惊惶失措,慌不择路,磕磕碰碰,狼狈窜逃。
韩剑雄英勇悲壮地走了,大交百姓感念他乐于助人、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钦佩他敢于反抗、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把他葬在他生前挖掘居住的窑洞前面,让他与土丘为伴、浍河为邻、花草相依、永存人间。
韩剑雄的姓名渐渐地被人们忘记了,但没忘记的是,大家都叫他“老韩”,他居住的窑洞叫“老韩窑”。
作者简介:
王维强,1951年生,山西省绛县大交镇大交村人。1967年南樊中学毕业;1970年起任民办教师工作13年,期间参加山西广播函授大学进修;后从事冶炼业,考取山西省乡镇企业机械制造工程师证书,自行设计、建造300立方以下高炉70多座,经手设计的高炉产量高、煤耗低、效益好,足迹遍布全国16个省、市,还为青岛恒顺集团在印尼建造了30座镍铁高炉。晚年赋闲在家,参加《大交村志》编写,分担文字编纂、摄影、绘图、打字等工作,完成了大交村第一部历史典籍。
来源:晋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