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青山绿水间,凤凰县这座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小城,正以崭新的面貌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自2002年起,中国石化集团定点帮扶凤凰县,2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选派16批17名挂职干部,通过教育帮扶、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基础设施完善等多元
(通讯员 吴再兴 张现发)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青山绿水间,凤凰县这座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小城,正以崭新的面貌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自2002年起,中国石化集团定点帮扶凤凰县,2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选派16批17名挂职干部,通过教育帮扶、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基础设施完善等多元化举措,为苗乡铺就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育筑基:点亮乡村未来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中国石化聚焦“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建设,累计投入2828.48万元帮扶资金,支持凤凰县4所重点学校硬件升级与师资培训。例如,廖家桥石化中学、阿拉石化小学等通过“姊妹校”结对机制,引入东部名校资源,开展教师研学与“春蕾加油站”项目,惠及300多名学生和400余人次教师。2024年,阿拉石化小学更获评“湖南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教学质量跃居全县前列。
石化援建凤凰县思源学校宿舍楼
凤凰县阿拉完小
千工坪石化少年宫
师资培训
廖家桥石化中学
路通业兴: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
“要想富,先修路”,中国石化深谙此道。2003年,中石化援建的千麻公路(后延伸为“千云公路”)彻底改变了沿线苗寨的闭塞面貌。这条30.88公里的“最美苗乡一号公路”,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还串联起竹山村、老洞村等乡村旅游资源,催生了民宿、农特产品销售等新业态,带动当地310名农民就业,21个脱贫村集体增收。二十年来,中石化共新修、维修村级公路45条,总长187公里,惠及5万余人,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2005年10月千麻公路通车庆典现场
千麻公路现况
产业赋能:猕猴桃“链”出高附加值
凤凰县是“米良一号”猕猴桃的发源地,种植面积达10万亩。中国石化以“一县一链”为抓手,投入1133.5万元建设深加工生产线,并联合湖南农大共建科技小院,攻克红心猕猴桃溃疡病防治难题,创新套种灵芝模式,推动产业提质增效。2022年,中石化援建的优镒公司生产线投产后,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解决小果滞销问题,果农增收超1800万元。2025年,该公司启动国内首条年产30吨猕猴桃籽油生产线,萃取技术国际领先,预计新增产值1500万元,形成“果浆饮料—籽油保健—纤维提取”全产业链。
凤凰猕猴桃科技小院示范基地(近景)
凤凰猕猴桃科技小院示范基地(远景)
周生堂公司生产车间
青禾牧业公司生产车间
优镒公司猕猴桃精深加工流水线
文旅融合:苗乡变身“诗和远方”
凤凰县旅游资源丰富,中石化投入2800万元打造“两宿一店”(竹山乡居民宿、拉毫民宿、素履莲花·璞树漫居酒店),带动文旅产业升级。竹山村依托石板屋、古树群等特色,入选“全国乡村振兴重点村”,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同时,中国石化积极联动,深入推进消费帮扶工作,携手阿里巴巴打造“醉美凤凰”品牌推广活动。借助直播带货、盒马鲜生快闪店等数字化营销策略,以及易捷销售平台,将猕猴桃、苗家腊肉、湘西黄牛肉等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成功实现线上线下的销售额突破2.5亿元,有效推动了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凤凰古城
竹山乡居民宿集群
拉毫石屋景区
民生为本:从“饮水难”到“幸福泉”
在偏远的高塘村,中石化两度援建饮水工程,铺设管网解决1526人饮水难题。村民吴香菊感慨:“通了自来水,家里买了洗衣机,生活焕然一新!”二十年来,中石化在凤凰县实施24处人饮工程,惠及1.08万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脱贫人口覆盖率达97%。
23年倾情帮扶,1.6亿元精准浇灌,中国石化以“教育带发展、消费带产业、产业带振兴”的特色模式,助力凤凰县从“脱贫攻坚”迈向“全面振兴”。未来,中石化将继续深化“科技+产业”双轮驱动,让这颗湘西“绿宝石”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来源:号角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