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智慧:注意力训练对改善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实证研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14:16 2

摘要:在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业不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尤其在中学阶段,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学业不良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业发展和自信心,还可能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整体声誉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满意度。

想要孩子在学习上更专注、更高效吗?微信搜索关注“金博智慧”,加入专注力训练交流群,解锁先进专注力训练秘籍,加入助力孩子成绩提升!

研究背景

在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业不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尤其在中学阶段,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学业不良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业发展和自信心,还可能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整体声誉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满意度。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学业不良主要源于学生的主观努力不足,如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但研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同样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却常常被忽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外界各种信息如潮水般涌来,中小学生能否有效抵御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干扰,成为提升学业成绩的关键。相关实验表明,学业不良的中小学生在面对无关刺激时,抗干扰能力较弱,且对目标刺激的注视效率低下,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因此,本研究聚焦于中小学生学业不良问题,探索通过注意力训练来改善其学业状况,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研究设计及内容

(一)训练目标

本研究旨在针对学业不良中小学生的注意能力进行训练和开发,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调节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最终实现学业的显著提升。具体而言,期望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减少外界干扰,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灵活地分配和转移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训练设计

依据注意双加工理论,人的认知加工分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两类。其中,自动化加工无需注意力参与,而意识控制加工则依赖于注意力的有效投入,但经过充分训练后,意识控制加工有可能转化为自动化加工,从而提高认知效率。基于这一理论,本研究对学业不良中小学生采用 “支架作用” 理念进行训练。

具体而言,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业表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如同搭建支架一般,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注意能力。随着训练的深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完善,当意识控制加工水平成功转化为自动化加工形式后,便可以逐渐拆除 “支架”,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的注意策略,将其有效融入实际学习过程,进而改善学业情况和注意品质。

(三)各模块解读

1. 支架构建

支架团队建设:组建了一支由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构成的教师辅导团队,以及由学业成绩优秀、中等且希望提升学业者组成的学生互助团队。其中,教师辅导团队负责提供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训练指导,班主任则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能够协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训练,而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则为训练提供了科研支持和实践操作的专业性保障。学生互助团队则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和鼓励,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训练效果的提升。

受训成员测评体系构建:对参训成员进行全面评估,涵盖注意力状况、气质类型、成绩现状、问题表现、问题性质、严重程度、参训期待等多个维度,以便为后续的个性化训练提供精准依据。通过详细测评,能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优势与不足,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2. 训练强化

策略学习:包括态度策略、学业环境优化策略、注意稳定训练策略、注意目标训练策略。

态度策略: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它能从学习者对学习的注意状况、情感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体现出来。学业优秀者的学习态度三个维度相对统一协调,他们能充分认识到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喜爱所学内容,并愿意为之努力,且能在学习过程中排除干扰,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学业不良者往往在这三个维度上出现不协调,如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导致认知和行为失调。因此,在态度策略学习中,辅导员需协助参训成员了解自己学习态度各维度的状况,找出不协调的部分,并进行重构,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将注意力高水平地维持在学习中。

学业环境优化策略:良好的学业环境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容易感到安全,减少因环境陌生带来的不稳定情绪和注意力分散现象。本实验组中,94.5%的学业不良中小学生较少有固定的学习环境和时间,且无固定学习同伴,而学业优秀中小学生则相对固定学习地点和时间,且有较高比例的固定学习同伴。因此,在学业环境优化策略学习中,辅导员要求所有参训成员固定学习地点、时间和学习同伴,并结合实际情况,允许两周的调整磨合期,期间辅导员可协助成员完成。通过营造稳定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的学习习惯,减少外界干扰,提高学习效率。

注意稳定训练策略:注意稳定性可有效预测学生学业成绩,它是指注意较长时间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与之相反的是注意分散。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普及使许多学生养成了时时刷屏的习惯,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注意稳定性。研究发现,学生随着年级增加,自控策略和学习注意稳定性呈下降趋势,且学业不良学生过度使用新媒体,对学业成绩不良有直接影响。因此,注意稳定训练模块通过运动训练(乒乓球、羽毛球为主)、朗读训练、听觉训练、游戏训练、自控训练、情绪训练、复述策略训练来改善成员的注意稳定性,从而提高学业成绩。这些训练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锻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延长专注时间,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注意目标训练策略:当人的注意指向与任务有关的信息时,更容易加强对该内容的注意。事先将预定目标和学习内容要求提供给学生,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地寻找目标信息,提高注意效果。注意目标策略是个体根据需要对注意的内容设定时间目标、任务目标和监督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自设的注意目标。在此过程中,要引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会使用概述、类比和叙述等前导组织策略来激活已有知识和技能,并将注意集中在相关的重要信息上。因此,注意目标训练策略模块通过线索策略训练、划线策略训练、前导组织策略训练、时间管理策略训练等提高成员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转移能力。通过这些训练,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合理分配注意力资源,灵活调整注意力焦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实验中,对合作学习的成员进行了专业匹配、学业成绩匹配、气质类型匹配和性别匹配,3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采用小组游戏竞赛法(TGT)、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合作小组调查方法(GI)、切块拼接法(Jigsaw)和共同学习法(LT)等方式进行,学习内容主要是专业课程内容和注意能力训练策略内容。每天成员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合作学习,包括共同自习等,一周一次由辅导教师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与全体成员共同评估合作学习效果及处理期间出现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启发和帮助,能够拓宽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协调,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行为塑造:行为塑造是通过强化手段,引导成员获得新的行为,并使之逐渐熟悉和获得某种新行为模式的方法。它基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成果,是一种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形式的行为治疗技术。在本实验中,行为塑造模块主要通过引导成员进行注意能力训练,发展出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新行为模式。在此过程中,运用代币法和激励理论,同时强调成员自我思考、自我练习和自我检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体而言,首先激活成员注意的参与,让成员以积极的态度进入学习状态;其次,要有集中性注意和警觉性注意的参与,使成员能够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始终围绕在学习的内容上;再次,要有定式注意的参与,对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从而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技能迁移;最后,还需要调动选择性注意和搜寻注意,选取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寻找学习中的错误信息进行自我检查,并提供一定的信息反馈,从而强化所获得的新行为和学习的新内容的注意力。通过这种综合的注意训练和行为塑造,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训练退出机制:包含合理评估和教师支架撤除。合理评估是检验训练强化结果的有效保障,可为训练强化及时提供反馈和调整的方向。本实验对评估采用关键人物评估法、事前事后评估法和横向比较评估法。其中,关键人物评估法是由辅导教师、班主任、小组成员等与参训人员关系较为密切的人,对参训成员参训后的态度和行为变化等进行描述;事前事后评估法是对参训成员进行训练前后《学生学习自我控制量表》和《学生学习注意稳定性量表》测试,考试前后成绩比较、上课出勤率等,以检验参训成员参训前后的差别;横向比较评估法是将参训成员放在一起进行相互比较,检验其相对水平的高低和效果的差异。合理评估后,当成员能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训练技术来改善注意能力,进而提高学业成绩时,成员就可以进入 “教师支架撤除” 模块。教师辅导团队成员撤出后,训练正式结束,但学生互助团队依然进行,合作学习模式依然继续,以便维持效果的持续性。

效果稳定性评估:为考核训练效果的稳定性,实验进行了效果追踪研究,以3个月为时间基准,考察教师支架撤除后3个月成员的注意状态情况,评估方式采用关键人物评估法和事前事后评估法。

招募筛选对象

学习不良学生被试筛选标准为连续两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位于班级后10%的学生。经班主任推荐名单后,由研究成员进行面谈和测评,筛选出30名学业不良学生(男生21名,女生9名)作为实验被试组参与实验训练。同时,通过招募筛选形式选取了30名学业成绩优秀者(男生11名,女生19名)、30名学业成绩中等者(男生17名,女生13名)作为实验控制组成员,也是学生互助团队成员。本实验采用单盲实验,所有参训成员不知道他们属于实验被试组还是实验控制组,只告知他们参训的目的是提高注意力和改善学业成绩。

实施效果

(一)学业不良中小学生参与训练前后在学习自控力和学习注意稳定性上的差异比较

本实验选取了测评参训成员参训前后学习自我控制水平和学习注意稳定性的差异变化,结果显示,学业不良中小学生参加注意力训练后,学习自控力有显著的提高,且在自控倾向、自控策略和自控感各个维度上差异均显著。具体表现为:参训成员对学习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能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并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过程,排除一定干扰将注意集中在学习目标上,懂得总结学习经验。自控策略方面,包括情绪控制、补救策略、环境控制、求助策略等,参训成员更愿意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能够坚持与小组成员去固定场所自习,笔记不完整会借同学的来对照补充等。自控感方面,包括任务效能感、自觉性、自我监督等,参训成员能够主动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上课时自觉记笔记,有时还会主动寻找老师推荐的课程相关参考书进行阅读,对于零散时间的利用率提高了,还会自学一些感兴趣的课程,实践能力加强了。

同时,学业不良中小学生在注意力训练之后,学习注意力稳定性也有显著提高,且阅读注意、外显注意和注意控制感三个维度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成员参训后,课堂上和自习时说闲话、玩手机、走神、发呆和睡觉等外显注意低的表现减少了;能较长时间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籍和坚持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发现学习走神时和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时,会想办法集中注意力,而不是选择回避和放弃学习。

(二)教师同学综合评价

教师和同学普遍反映,通过参与注意力能力训练的学业不良中小学生的学习风气有重大改善,上课出勤率显著提高,上课变得更加认真、愿意做笔记,课堂主动性增强了,能及时完成作业;心态变得更加积极、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了;计划性显著增强;与周围同学的交流增多,对班级活动的参与度和关心度也大大提高,甚至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困难等等。

(三)学业不良中小学生参与训练前后平均学习成绩绩点比较

结果显示,学业不良中小学生参加训练前后平均学习成绩绩点差异极其显著(p

讨论

学业不良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在中学阶段更为突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证实,对中学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自控水平和学习注意的稳定性,其学业成绩也有显著的提高。这表明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可逆性,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干预,可以改善其学业状况。

在研究中还发现,多种训练方法对提高学业不良中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具有显著效果。例如,通过运动训练、朗读训练、听觉训练、游戏训练、自控训练、情绪训练、复述策略训练等可以有效改善学业不良中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通过线索策略训练、划线策略训练、前导组织策略训练、时间管理策略训练等可以提高学业不良中小学生的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此外,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责任感,促进其良好注意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注意力训练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有利于成员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培养合作能力,便于教师观察学生变化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综上所述,针对中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注意力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能够显著提升其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为解决学业不良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来源:教育有温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