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8日,改编自千山茶客《重生之贵女难求》,由陈都灵、辛云来领衔主演的古装爱情剧《雁回时》(原名《贵女》)自开播起便连破纪录,成为2025年腾讯视频开播剧集最快破26000的剧集。
潮新闻客户端
3月18日,改编自千山茶客《重生之贵女难求》,由陈都灵、辛云来领衔主演的古装爱情剧《雁回时》(原名《贵女》)自开播起便连破纪录,成为2025年腾讯视频开播剧集最快破26000的剧集。
《雁回时》讲述了从小被弃养至南方乡下辗转重回京城庄家的小姐庄寒雁(陈都灵饰),与大理寺少卿傅云夕(辛云来饰)在互相试探周旋的过程中爱上彼此,联手揭开庄家家长罪恶行径的故事。
图源:@电视剧雁回时
开播当晚,#贵女片头 螺钿##雁回时片头片尾是非遗螺钿#冲上微博热搜。在剧集开头,徐徐展开的木质屏风上,薄如蝉翼的贝母片用流光溢彩的纹样描绘出一幅幅暗藏玄机的人物故事图。
不少网友感慨道:“国产剧的片头已经这么卷了?”“近几年来第一个不想快进的片头,太精美了。”
图源:@墨夫视界
图源:@墨夫视界
有心的观众可能发现了,这不是非遗螺钿艺术第一次出现在影视剧中。《珠帘玉幕》《永夜星河》《似锦》……在近几年的热播古装剧、奇幻剧中,你都能发现螺钿的身影。
有些剧还进行了线下联动,比如《永夜星河》推出了男女主角专属的螺钿小卡,在二手平台上,售价高达4000元。
为什么古装剧爱用螺钿?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隐喻?
螺钿片头的叙事性
什么样的片头才能符合《雁回时》的整体气质?
在制作之初,《雁回时》剧组找到了墨夫影视总经理兼艺术总监杨旸,希望他和团队能够根据剧集特色,打造一个别致的片头。
《180天重启计划》《北上》《似锦》……参与不少影视热播剧片头制作的墨夫影视,曾交出过不少亮眼的作品。《星汉灿烂》片头结合剧中名场面串联而成的皮影戏,《长月烬明》片头主角人物的“飞天”造型和藻井壁画,《似锦》片头巧妙融入的宋代文人画……都让这个倍速看剧的时代,很多网友愿意为片头刷起弹幕。
团队讨论后决定,将非遗螺钿艺术与剧集内核相融合,以传统工艺为视觉载体,暗喻女主庄寒雁在封建桎梏中破茧重生的命运轨迹。“螺钿本身华丽、贵气的视觉特色也很符合整个剧呈现的质感。”杨旸说。
图源:@墨夫视界
图源:@墨夫视界
但这是第一次,挑战很大,从前期创意搜集到最后的生产制作,10多位设计师投入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杨旸解释了原因:“螺钿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将螺壳与海贝根据画面需要,镶嵌后拼接。我们设计师也是根据一块块的纹样拼接起每个图案,和以往相比,这次片头的工作量呈指数级别增长。”
团队做了大量的调研并找了参考文物,典雅华美的宅院景致,借鉴了浙江省博物馆的“明代黑漆嵌螺钿人物故事纹葵形盘”。如果你看到文物原样,就会发现,在光线的折射下,变幻莫测的螺钿使得盘子上的亭台楼阁呈现出彩虹般的色泽,带你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
明代黑漆嵌螺钿人物故事纹葵形盘 图源:@遗产君
明代黑漆嵌螺钿人物故事纹葵形盘 图源:@遗产君
“这些文物不仅造型精美,本身也承载着一些故事情节,启发了我们。我们从正片中提炼出了人物的角色特征和各类名场面,并进行了一些设计加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埋的一些小彩蛋。”杨旸说。
博物馆中的“同款”
虽然这是螺钿第一次用于片头设计,但在这之前,《珠帘玉幕》《永夜星河》《似锦》等剧中,都出现了螺钿,有时甚至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道具。
比如在《珠帘玉幕》中,主角端午(赵露思饰)从采珠奴变身女商人的第一步,便是从螺钿入手,将各类图案运用于饰品进行售卖。螺钿首饰,也成了端午店铺“明镜台”的主推产品。琼花会上,为了能让朋友顺利夺得花魁,端午特意奉上螺钿琵琶,“明镜台”也因此扬名。
图源:优酷
这把螺钿琵琶原型取自唐朝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现为日本正仓院的镇馆之宝。在琵琶的腹板、额面、琴头等部分,螺钿被制作成了宝相花、绶带鸟、飞云等唐代流行的纹饰,在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
为什么古装剧偏爱用螺钿?
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叶晶晶猜测,原因之一可能与螺钿悠久的历史有关,不同的年代,可以对应螺钿不同的应用方式。
它起源很早,西周便有了嵌螺细漆器,当时人们常用螺钿绘制兽面、凤鸟等纹案。螺钿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和青铜器,到了唐宋,图案复杂的螺钿出现在了漆器和木器之上,被广泛应用于器物、家具、屏风。等到了元明清,螺钿与漆器的结合更为紧密,华丽的螺钿家具与屏风也成为了宫廷和贵族的重要装饰。
作为浙江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也是国内首家以螺钿漆器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温州洞头的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收集了大量宋元明清以及近代螺钿文物,不少还是《雁回时》片头“同款”:元代亭台人物嵌贝小方盒、明代嵌贝小方几、明代竹下贤人赏画嵌入方形盒、明代海棠式丝竹乐器装饰小方几……这些大多为明代,也是《燕回时》故事发生的朝代,随着漆器达到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螺钿工艺也随之发展。
元代亭台人物嵌贝小方盒 图源: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
明代海棠式丝竹乐器装饰小方几 图源: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
“唐宋时期,螺钿还是花鸟图案为多。元代之后,螺钿被应用于狩猎图、出游图、省亲图等器物场景装饰之中。”叶晶晶说。
同时,精美华丽的螺钿也非常符合宫廷剧与权谋剧所需要的阶级感。作为最早的奢侈品之一,唐肃宗、宋高宗、明太祖都曾为螺钿颁过“禁奢令”,宋高宗还曾下令焚毁过螺钿器物。有人统计过,在描述宫廷女子生活的《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12幅绢画中,至少有7幅出现了螺钿工艺的漆器生活用品,可见当时螺钿制品被王公贵族使用频率之高。
影视剧与非遗艺术结合
在《永夜星河》中,故事的核心道具、主角慕声(丁禹兮饰)的发带,便是由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制作出品。
叶晶晶还记得,当时的制作方被馆藏惊艳:“颠覆了我对海螺和贝壳在古人生活中运用的想象和认知。”
剧中除了螺钿发带之外,还有莲花头饰及挂饰。“饰品的设计与影视剧的主题’莲花’呼应,螺钿五彩斑斓的色彩也恰好与这部剧的奇幻色彩相符合。”陈灿渊说。
值得一提的是,《永夜星河》中的道具,也是馆里首次将螺钿与丝绸结合的尝试,叶晶晶介绍:“近几年我们一直在研究更先进的技术,螺钿的制作技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我们采用改良过的软化和黏贴技术,使螺钿能固定在柔软的丝绸饰品上,希望通过更多手段去推广这项非遗。”
《永夜星河》的螺钿发带爆火之后,制作公司联系馆里,限量制作了1000条,作为官方周边发售。在《永夜星河》推出的角色卡片盲盒中,螺钿卡牌作为隐藏款,在二手平台上,售价高达4000元。
叶晶晶透露,不少制作方还在找她接洽螺钿的相关合作。“通过和影视剧的合作,更启发了我们和年轻顾客连接的灵感。之后我们也会推出各种各样的非遗礼包,也会将螺钿应用于更多产品之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