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集贤:“飞手”用科技为黑土地“护航”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14:23 4

摘要:张索鑫是集贤县众多“飞手”中的一员。3月18日,在空旷的停车场上,张索鑫和同事正忙碌地从车上卸下植保无人机T60。张索鑫一边熟练地调整机器,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台T60载重能力很强,能达到70公斤。以前用的那款载重只有40公斤,而且操作也没这么智能,现在只要在系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黑龙江省集贤县春耕备耕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在大田地里,植保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们在“飞手”的操控下,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变革。

“飞手”正在搬运无人机

张索鑫是集贤县众多“飞手”中的一员。3月18日,在空旷的停车场上,张索鑫和同事正忙碌地从车上卸下植保无人机T60。张索鑫一边熟练地调整机器,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台T60载重能力很强,能达到70公斤。以前用的那款载重只有40公斤,而且操作也没这么智能,现在只要在系统里设置好飞行区域、路线,它就能自动作业,方便多了。

“飞手”操控无人机

张索鑫今年30岁,在集贤县大疆农业工作已有两年,他既是一名职业“飞手”,也是大疆无人机的售后技术员。回想起与植保无人机的初次相遇,他仍难掩兴奋:“一开始只是觉得新鲜、好玩,后来深入了解后,发现它能给农业带来这么大的改变,就决心从事这个行业。”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飞手”,他参加了各类专业培训,系统学习无人机操作、维修知识以及农业植保知识。

准备工作就绪后,张索鑫提醒周围的人:“站远点,保持安全距离6米以上。”随后,他打开无人机开关。“嘀”的一声,飞机四个机翼上的指示灯同时亮起,旋翼转动的轰鸣声逐渐加大,无人机缓缓升空,在十米高空进行试飞。看着无人机平稳飞行,张索鑫介绍道:“这台无人机每次起飞可播撒60公斤肥料,喷洒70公斤药量,平均6—7分钟就能完成一壶药的喷洒。不考虑电池损耗等因素,每天能完成700亩左右的作业任务,相当于至少10个人一天的工作量。”与传统人工喷洒农药相比,植保无人机不仅效率高,而且喷洒更均匀,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真正实现了绿色发展。

学员正在学习无人机理论知识

随后,张索鑫带领记者来到集贤县大疆农业。经理王宝向记者讲述了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早些年,植保无人机数量稀少,单台毛收入可达16万元。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普及,使用的人越来越多。‘飞手’职业门槛较低、收入可观,吸引许多年轻人,包括不少大学毕业生加入。”王宝表示,在这一行业里,年轻人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王宝介绍,在大疆农业,学员们需要接受为期两天、每天8小时的理论和实操培训,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才能成为职业“飞手”。张索鑫来到这里后,凭借扎实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已经培训出50名学员,为当地农业发展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飞手”正在调整无人机

如今,集贤县已有160台植保无人机,像张索鑫这样的职业“飞手”有100余名。他们背景各异,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有深耕农业的“老把式”。近年来,集贤县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通过政策宣传、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张索鑫表示,他希望未来能将无人机技术练得更精,让更多农民接受新装备、新技术。“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飞手’队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会进一步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他满怀期待地说。在集贤县,像张索鑫这样的“飞手”们正以科技为犁,为黑土地的丰收耕耘希望。他们是科技与农业融合的践行者,也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集贤县的农业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牛巍凝 记者高伟)

来源:食安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