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是关于司马南的,说司马南偷税,司马南消失的这段时间,其实很多人都在期待着他的复出,也包括我在内,还有他为什么会消失,这背后的原因也是公众急需要了解的,直至今天看到央视新闻才知道司马南的消息,原来这个曾经以“敢说真话”形象示人的网络大V司马南,居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是关于司马南的,说司马南偷税,司马南消失的这段时间,其实很多人都在期待着他的复出,也包括我在内,还有他为什么会消失,这背后的原因也是公众急需要了解的,直至今天看到央视新闻才知道司马南的消息,原来这个曾经以“敢说真话”形象示人的网络大V司马南,居然也涉嫌偷税,这不禁震碎了我的三观,今天央视包括多家媒体对他的报道,已经是对他公布处理结果了,那么他消失的原因也应该就是偷税事件,没想到这位拥有三千多万粉丝的“意见领袖”,到底还是没能抵挡住个人私欲的膨胀,面对超级流量让自己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今天关于司马南痛心之余我也想谈几点看法。
网络大V司马南
一、人设崩塌:从“斗士”到“偷税者”
司马南长期以“反美斗士”和“底层代言人”自居,通过痛斥国际霸权、批判资本剥削收获了大量拥趸,在他的粉丝群体中,农村及低收入人群占比率颇高,他们将司马南视为“替弱者发声”的符号。然而,在税务稽查部门揭开其2019-2023年间隐匿收入和虚假申报的真相时,司马南的“爱国人设”与“逃税行为”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瞬间将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让无数喜欢他的人爱恨交织。
司马南自媒体账号粉丝数量
二、流量导致变异:批判成为生意,真话自然变成生意经。
司马南的崛起,本质上是精准捕捉了部分群体对社会不公的焦虑。让他的“社会问题”解读,“美帝阴谋”与“资本家剥削”的批判大有市场,因此他获得了超级流量,有了流量自然就会换取变现,变现有多种方式,偷税也是其中一种,换言之小V小主播们永远也达不到司马南的高度,因为他得不到流量,也不具备司马南获得超级流量的能力,如果某一天一个小主播突然获得了超级流量,那难免不会异化成第二个司马南,所以当批判沦为生意,真话便成了商品进行售卖,这难道不是流量惹的祸,司马南控制的影视公司虚列成本、违规避税,不正是这种逐利思维的延伸吗。
北京胡同大爷司马南
三、信任危机:谁在为“真话”买单?
事件曝光后,最受冲击的莫过于那些将司马南视为“精神领袖”的底层粉丝。他们曾因共鸣于“反资本”“反霸权”的口号而追随,却未曾料到偶像的“真话”背后竟是利益算计。这种信任崩塌,不仅消解了公众对自媒体的信心,更可能加剧社会情绪的撕裂,当“正义”可以被标价,当“批判”成为敛财工具,普通人该如何辨别真伪?
四、法治警示:流量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
司马南案再次印证: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无论是明星、企业家还是网络大V,触碰税法红线必受严惩。税务部门依托大数据精准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彰显了“露头就打”的决心。这也警示所有内容创作者,流量时代,唯有敬畏法律、坚守底线,才能避免从“意见领袖”沦为“阶下囚”。
退休老头司马南
结语:
司马南的陨落,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镜鉴。它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当下,理性与法治精神须臾不可丢。真正的“真话”不应成为获利的工具,而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该拿的拿,不该拿的莫伸手,唯有让规则跑赢流量,才能让“敢言者”真正成为时代的脊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北京市民 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司马南
来源:冬雨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