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与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之际,民乐县开展了以“节水中国你我同行”为主题的“六进”宣传活动,普及水情知识,传播治水文化,宣传节水政策,增强公众对节水形势的认知、节水知识的掌握,提高社会公众节水实践能力。
在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与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之际,民乐县开展了以“节水中国你我同行”为主题的“六进”宣传活动,普及水情知识,传播治水文化,宣传节水政策,增强公众对节水形势的认知、节水知识的掌握,提高社会公众节水实践能力。
民乐县人民医院针对医疗场所用水浪费严重的痛点,创新采用脚踏阀、三角阀分区控水和感应龙头智能节水"三管齐下"的节水举措,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同时实现节水增效的目标。
民乐县人民医院后勤保障科安全保卫班班长孙吉民说:“2022年初,我院将内科大楼作为节水改造的试点区域,针对大楼内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改造工作。陆续安装脚踏阀158个、三角阀147个,更换感应式水龙头45个。脚踏阀的应用,使得医护人员在双手忙碌时,无需手动开关水龙头,避免了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也能精准控制水流,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在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县水务局工作人员通过互动展板向学生们讲解节水知识,同学们在“节水承诺”横幅上郑重签下名字,将节水理念转化为行动誓言。这场寓教于乐的水情教育课,不仅让学生们认识到每滴水的珍贵,更激发着他们用创意践行节水的热情。当节水宣传从课堂延伸至校园每个角落,思源实验学校正成为培养“节水小卫士”的生态摇篮。
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王建涵说:“节水护水,是使命更是行动,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不仅是未来的建设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守护者。节水护水,亦是触手可及的日常。让节水成为习惯,洗手时关小水流,洗漱时及时关闭水龙头,洗澡时缩短时间……这些微小举动,积沙成塔,便能汇聚成江海。在校园中,我们要提醒同学节约用水,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将‘守护生命之源,共筑绿色未来’的信念化作行动,让每一滴水都折射出责任的光芒,让每一颗心都跳动着绿色的希望。”
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王梅娟说:“为了更好的创建节水型校园,我们学校进行了以下活动:一、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主题活动。举办节水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手抄报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短缺现状和节水重要性。二、设置宣传标识。在校园内的水池、水龙头等位置张贴节水标语和温馨提示,提醒师生节约用水。”
社区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人员密集度高,信息传播快,是节水理念生根发芽的沃土。民乐县水务局的干部和社区的志愿者们一起来到老人们中间,共商“水”事,听他们讲述各自的“节约经”。
民乐县西街社区居民樊居林说:“我们民乐是个缺水的地方,为了节水,大家都要注意,平时用水的时候都要计划的用水,不要浪费。”
近年来,民乐县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新时代节水型社会新标杆的过程中,从医院的节水改造创新到校园的生态启蒙课堂,从社区的代际节水对话到全县"六进"宣传的立体覆盖,正以"节水中国"为纽带,编织着全民节水的行动网络。当感应龙头的精准滴水声与少年笔尖的节水承诺相遇,当银发老人的"节约经"与智能控水系统共鸣,民乐县正用点滴行动诠释着"人水和谐"的深刻内涵,擦亮"节水型社会新标杆"的名片,让每滴甘露都在生态屏障建设中绽放璀璨光芒。
记者:茹兴
编辑:蔡怡琳
二审:赵小康
终审:李镔
总编:来荣
来源:民乐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