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1997年春天,松江镇的冰雪刚刚融化,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新芽的清香。周国强坐在家中的老藤椅上,望着院子里忙碌的父母,心中五味杂陈。
"国强,你说你二哥这事儿,咱们该怎么办?都三十了,还没个着落。"母亲李秀兰一边晾晒被褥,一边忧心忡忡地说道。
周国强叹了口气:"妈,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你们那时候,结婚晚点也正常。再说了,二哥在渔船上忙活,能认识什么姑娘?"
"所以才要去相亲啊!"父亲周长海放下手中的农具,插话道,"临江市赵家那边有个姑娘,听说条件不错,明天咱们陪你二哥去看看。"
周国强正想说什么,院门口传来了脚步声。是刚从渔船上回来的周国栋,他的衣服上还带着鱼腥味,脸庞被江风吹得黝黑粗糙,但那双眼睛却清澈见底。
"爸,妈,国强,我回来了。"周国栋放下手中的鱼篓,里面装着几条新鲜的鲫鱼,那是他准备给家人做晚饭的。
周长海和李秀兰对视一眼,决定直接摊牌:"国栋,明天咱们去趟临江市,赵家有个姑娘,条件挺好的,是初中老师。"
周国栋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爸,妈,我这样的条件,人家能看得上吗?"
"怎么不能?"李秀兰不满地说,"你踏实肯干,又孝顺,虽然当渔夫收入不稳定,但也养活得了一家人。"
周国栋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他知道,在这个贫穷的小镇上,找个像样的工作不容易,而父母对他的婚事操心已久,他不忍心再拒绝。
"那...明天几点出发?"周国栋问道。
"上午八点,坐镇上的班车去临江市。"周长海说,"把你那件蓝色衬衫穿上,再抹点儿发油,精神点。"
当晚,周国栋辗转难眠。他从小在江边长大,对水性了如指掌,却对如何与陌生女孩相处一无所知。他想象着明天可能发生的场景,既期待又忐忑。
天蒙蒙亮,周国栋就起床洗漱。他穿上那件保存多年的蓝色衬衫,抹上父亲的发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个朴实无华的渔夫,除了一双因常年观察水流而格外敏锐的眼睛外,没有任何出彩之处。
"国栋,吃早饭了!"母亲的呼唤打断了他的思绪。
早饭是香喷喷的鱼粥,那是用他昨天捕获的鲫鱼做的。全家人沉默地吃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
八点整,周家三口人坐上了开往临江市的班车。周国栋望着车窗外掠过的风景,心想:"也许,今天会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天。"
临江市比松江镇繁华得多,街道宽敞整洁,商店林立,人来人往。周国栋有些局促地跟在父母身后,来到了赵家所在的小区。
赵家住在一栋六层楼房的三楼,家具陈设比周家讲究许多。赵父赵志明是临江市一家纺织厂的中层管理人员,赵母王丽是市医院的护士,家庭条件在当时的临江市属于中上等。
"请坐,请坐。"赵志明热情地招呼道,但眼光却在不经意间上下打量着周国栋和他的父母。
赵父倒了茶,开门见山:"听说周兄弟在松江镇是渔夫?"
周国栋点点头:"是的,我从父亲那里学会了捕鱼技术,在松江江段有自己的渔船。"
"哦,渔夫啊..."赵志明的语气明显冷淡了几分,"那收入应该不稳定吧?"
周长海急忙插话:"虽然不稳定,但国栋勤快,每月能有四五百元收入,年底还能多些。"
赵志明轻轻"嗯"了一声,脸上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不屑。
这时,房门开了,赵小红端着一盘水果走了进来。她穿着文雅利落,一看就是在城市里生活的年轻女孩。
"小红,这是周家的儿子,周国栋。"王丽介绍道。
赵小红礼貌地点点头,但目光在接触到周国栋黝黑粗糙的手和略显局促的坐姿时,闪过一丝嫌弃。
"小红在哪儿教书呢?"李秀兰试图缓解尴尬的气氛。
"临江市第三初中,教语文。"赵小红简短地回答。
"那...那工资一定不少吧?"周长海问道。
赵志明接过话茬:"每月七百多,年终还有奖金,比一般工人强多了。"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周国栋感到一阵窒息,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低头喝茶。
"小红,你带周...周先生出去走走,聊聊天?"王丽建议道。
赵小红犹豫了一下,勉强同意:"那...我们去小区花园走走吧。"
两人来到小区花园,气氛尴尬至极。周国栋试图找话题:"赵老师,你喜欢教书吗?"
"还行吧,至少工作稳定,有保障。"赵小红淡淡地说。
"嗯...我觉得教书育人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周国栋真诚地说。
赵小红瞥了他一眼:"你呢?打算一辈子当渔夫吗?"
周国栋一时语塞:"我...我也在考虑其他可能,但目前捕鱼是我最擅长的。"
"哦。"赵小红显然对这个回答不满意,加快了脚步,"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回到家中,大人们的谈话也无甚进展。赵志明直言不讳:"周兄弟的条件...恐怕与小红不太相配。我们想找个工作稳定、有前途的..."
虽然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周长海脸上挂不住了:"那好,打扰了。"说完,站起身来就要走。
李秀兰也满脸通红,拉着周国栋就往外走。周国栋反而是三人中最平静的,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
"慢走,慢走。"赵志明和王丽的客套话在身后响起,但谁都听得出那份敷衍。
02走出赵家的楼栋,春风吹拂着周国栋的脸庞,带走了相亲时的那份尴尬和窒息。
"儿子,别往心里去,"李秀兰安慰道,"咱们条件是差了点,但那赵家也太势利了!"
周国栋笑了笑:"妈,没事,我本来就不抱希望。再说了,和这样的人家结亲,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就在三人准备离开小区时,一个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诶,等一等!"
周家三口回头,看见一位三十出头的女子快步走来。她穿着朴素但整洁的棉布衣裙,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
"你们是从松江镇来的吧?"女子热情地问道。
周长海警惕地点点头:"是啊,请问您是?"
"我叫张丽,就住在对面那栋楼。"女子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栋居民楼,"刚才在楼下看见你们从赵家出来,听口音就知道是松江镇的。"
李秀兰疑惑地问:"张姐认识我们?"
张丽笑道:"周大哥,您不记得我了?三年前,我丈夫王强在松江江段钓鱼时不慎落水,是您救了他啊!"
周长海恍然大悟:"哦!是王师傅啊!他现在还好吗?"
"托您的福,他好着呢!"张丽热情地说,"今天碰巧见到您,真是缘分。这位是您儿子吧?长得真精神!"
周长海点点头,介绍道:"这是我二儿子周国栋,还有他妈李秀兰。"
张丽上下打量了周国栋一番,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国栋兄弟今年多大了?"
"三十了。"周国栋不好意思地回答。
"那正好!"张丽拍了拍手,"你们来都来了,去我家坐坐吧?我丈夫也在家,他一直想当面感谢周大哥呢!"
周长海有些犹豫:"不打扰吧?"
"怎么会!"张丽热情地说,"再说了...我有个小妹,今年二十七了,在临江市第五小学当老师,性格可好了!"
李秀兰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看向周国栋。周国栋略显尴尬,但也抵不住母亲期待的目光,只好点点头。
张丽高兴地说:"那就说定了!咱们这就去我家!"
在去张丽家的路上,周长海小声问张丽:"您妹妹叫什么名字啊?"
"她叫李芳,是我们的继妹。"张丽解释道,"我爸去世早,妈妈后来改嫁给了李叔叔,李芳是他们的女儿。"
张丽住在一个普通的老式小区,房子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一进门,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热情地迎了上来:"周大哥!真的是您啊!当年要不是您,我这条命就没了!"
周长海连忙摆手:"王师傅,那都是小事,别放在心上。"
寒暄过后,王强招呼大家坐下,张丽则去厨房准备茶水和点心。
"国栋兄弟是做什么工作的?"王强热情地问道。
周国栋如实回答:"我在松江镇做渔夫,跟我爸学的技术。"
与赵家不同,王强听了非但没有轻视,反而赞赏道:"好啊!传统手艺,现在越来越少了。我就是个修车的,手艺人虽然赚不了大钱,但踏实。"
正说着,门铃响了。张丽快步去开门,一个身材中等、穿着简单连衣裙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她的长发自然垂落,脸上没有浓妆,但眼睛明亮有神,一笑起来温暖如春风。
"姐,你找我有事吗?"女子问道,然后注意到了屋内的客人,有些惊讶。
"来得正好!"张丽拉着女子的手,"李芳,给你介绍,这是周伯伯一家,从松江镇来的。这位是周伯伯的二儿子周国栋,今年三十岁。"
03李芳有些局促,但还是礼貌地打了招呼:"周伯伯好,阿姨好,国栋哥好。"
周国栋看着李芳,内心莫名地平静下来。与赵小红的娇柔做作不同,李芳身上有一种朴实自然的气质,让人感到舒适。
"小芳,听说你在小学教书?"李秀兰亲切地问道。
李芳点点头:"是的,在临江市第五小学教语文。"
"那工资怎么样啊?"李秀兰关心地问。
李芳腼腆地笑了笑:"不高,每月五百多,但我喜欢教书,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很有成就感。"
周国栋忍不住问:"那...工作忙吗?"
"还好,就是批改作业多一些。"李芳说着,眼中流露出对工作的热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看他们在我的指导下变得更好,再辛苦也值得。"
周国栋听了,心中涌起一丝敬佩。不知为何,他想起了江中的鱼儿,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习性,需要不同的捕捞方法,这和教育孩子似乎有些相似。
张丽见两人聊得还算融洽,悄悄对周长海和李秀兰使了个眼色:"周大哥,嫂子,我厨房有点事,你们帮我看看?"
大人们借故离开,客厅里只剩下周国栋和李芳两人。一时间,气氛有些尴尬。
"国栋哥平时都捕什么鱼?"李芳主动打破沉默。
周国栋眼前一亮:"春天主要是鲫鱼和鲤鱼,夏天有草鱼和鳊鱼,秋天是最好的季节,江鱼肥美..."
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捕鱼的技巧和江中的风景,李芳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问题。周国栋渐渐放松下来,言谈中流露出对江河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朴实态度。
"其实...我刚才听姐姐说了,你们是去赵家相亲?"李芳小声问道。
周国栋一时语塞,脸上泛起红晕:"嗯...没成功。"
李芳笑了笑:"赵家在我们这儿挺有名的,赵小红的脾气...大家都知道。"
周国栋好奇地问:"你认识她?"
"嗯,我们是同一届师范毕业的,不过她比我优秀,考上了初中。"李芳坦率地说,"她一直看不起小学老师,认为教小孩子没前途。"
周国栋听出了话外之音,忍不住问:"那你呢?为什么选择小学?"
李芳的眼睛亮了起来:"因为我觉得,人的根基在小学奠定,这个阶段的教育最重要。虽然工资低些,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学会做人的道理,比什么都重要。"
周国栋默默点头,心中对李芳的敬意又深了几分。
厨房里,张丽已经准备好了一桌简单但可口的家常菜,招呼大家吃饭。酒过三巡,气氛热烈起来。
"国栋兄弟,有空常来城里玩啊!"王强热情地说。
张丽则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李芳和周国栋:"小芳周末不上课,国栋兄弟如果方便,可以来城里转转,小芳可以当导游。"
李芳低下头,脸上飞起两朵红云。周国栋也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但眼中却流露出期待。
临别时,李芳主动跟周国栋交换了联系方式——周家有一部固定电话,李芳则写下了学校宿舍的电话号码。
"有机会,欢迎你来松江镇。"周国栋鼓起勇气说,"那里的江景很美,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李芳点点头:"好啊,我还没去过松江镇呢。"
04回松江镇的路上,李秀兰喜形于色:"这李芳姑娘不错,人漂亮,性格也好,最重要的是不嫌弃咱们家条件。"
周长海也点头赞同:"比赵家那姑娘强多了,虽然工资低些,但人踏实。"
周国栋没有说话,但嘴角挂着一丝微笑。他想起李芳谈论教育时闪亮的眼睛,心中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接下来的一个月,周国栋和李芳通过电话保持联系。每次通话虽然简短——因为李芳住在学校宿舍,用的是公共电话——但两人都期待着这短暂的交流。
四月底的一个周六,周国栋鼓起勇气,独自一人坐车去了临江市。他特意带了自己捕到的最新鲜的鱼,希望给李芳一个惊喜。
在第五小学门口,周国栋看到了正在和几个学生说话的李芳。她穿着简单的衬衫和长裙,但在周国栋眼中,却比任何人都美丽。
"李老师,那是谁啊?"一个小女孩注意到了站在校门口的周国栋,好奇地问道。
李芳顺着孩子的目光看去,惊喜地睁大了眼睛:"国栋哥!"
周国栋有些局促地走上前:"打扰了...我刚好来城里办事,就...顺便来看看你。"
李芳的眼中闪烁着喜悦:"你来得正好,我刚送完学生,正打算去买些东西。"
周国栋举起手中的鱼篓:"我带了些江鱼,新鲜的,想着...也许你会喜欢。"
"太好了!"李芳高兴地说,"姐姐昨天还说想吃鱼呢,我们一起去她家吧。"
两人一路走着,聊着各自的近况。李芳讲述了学校的趣事,周国栋则分享了捕鱼的经历。不知不觉中,两人已经来到了张丽家。
张丽看到周国栋带来的鱼,惊喜不已:"哎呀,这鱼真新鲜!今天中午我来露一手,做几道鱼菜!"
午饭后,张丽找了个借口出门,留下周国栋和李芳两人。李芳提议带周国栋去附近的公园走走。
临江公园的樱花正盛开,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如同下着花雨。周国栋和李芳并肩走在樱花大道上,春风拂面,心情格外舒畅。
"国栋哥,你有想过...换个工作吗?"李芳小心翼翼地问道。
周国栋沉默了一会儿:"说实话,我也想过。最近几年,江里的鱼越来越少,捕鱼越来越难。有时候一天下来,连成本都收不回。"
李芳点点头:"我听说松江那边在搞旅游开发,也许...你可以考虑其他方向?"
周国栋苦笑道:"我除了捕鱼,什么都不会。"
"那不是真的,"李芳鼓励道,"你不是说你很擅长做鱼菜吗?镇上的旅游发展起来,会需要餐厅的。也许你可以学习烹饪?"
周国栋眼前一亮:"你说...我去学厨师?"
"为什么不呢?"李芳笑道,"临江职业技校有短期烹饪班,三个月就能拿证。你做的鱼那么好吃,一定很有天赋!"
周国栋陷入沉思。他从未想过除了捕鱼之外的其他可能性,但李芳的话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你知道吗,"李芳继续说,"我一直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一开始站在哪里,而是愿意往哪个方向走。"
周国栋看着李芳明亮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李芳,你...愿意等我吗?"
李芳有些惊讶:"等你...什么?"
"等我去学技术,找一份更稳定的工作,然后..."周国栋深吸一口气,"我想给你一个更好的未来。"
李芳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国栋哥,我不在乎你做什么工作,只要你开心,努力,我就满足了。"
周国栋握住李芳的手:"我会努力的,为了我们的将来。"
樱花雨中,两颗心越靠越近,一段真挚的爱情悄然萌芽。
05回松江镇的路上,周国栋的心中充满了决心。他不再是那个对未来迷茫的渔夫,而是有了明确目标的男人。
那天晚上,周国栋向父母宣布了自己的决定——报名参加临江职业技校的烹饪班。
"你要去学做厨师?"周长海惊讶地问,"那捕鱼的事怎么办?"
"爸,我会抽空回来帮你,"周国栋坚定地说,"但我想学一门真正的技术,将来可以在镇上开家小餐馆。"
李秀兰眼中含泪:"是因为那个李芳姑娘吧?"
周国栋点点头:"她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可能性。妈,我真的很喜欢她。"
周长海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男子汉做事就要有决断。我支持你!"
就这样,在李芳的鼓励下,周国栋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
1997年5月,周国栋来到临江职业技校报名烹饪短训班。这是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强化培训,学费不菲——一千五百元,几乎是周国栋大半年的收入。
为了筹集学费,周国栋卖掉了自己的小渔船,这是他成年后唯一值钱的财产。父亲周长海也拿出了积蓄,支持儿子的决定。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周长海语重心长地说。
学习期间,周国栋住在学校提供的简陋宿舍里,每周日才回松江镇帮父亲捕鱼。周六,他会抽时间去看李芳,两人的感情在这段时间里迅速升温。
技校的学习并不轻松。周国栋从未系统学习过烹饪,基础知识薄弱,刚开始时常常被老师批评。但他不气馁,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晚上还要复习当天学到的技巧。
李芳知道后,常常利用周末时间来技校陪他练习。她不懂烹饪,但会帮忙洗菜、打下手,有时候还充当"品尝员",给周国栋的菜品提出建议。
"这道红烧鱼有点咸了,"李芳尝了一口后说,"但鱼肉很嫩,火候刚好。"
周国栋认真地记下:"下次少放点盐,多放点糖中和一下。"
就这样,在李芳的陪伴和鼓励下,周国栋的厨艺突飞猛进,很快成为班上的佼佼者。
"国栋,你这手艺,出去开店绝对没问题!"老师赞赏道,"尤其是鱼菜,有你自己的特色。"
七月的一个周六,周国栋和李芳在临江公园散步。夏日的公园郁郁葱葱,蝉鸣阵阵,两人慢慢走着,享受着难得的二人时光。
"再有一个月,我就毕业了。"周国栋有些感慨地说。
李芳微笑着问:"然后呢?有什么打算?"
"我想回松江镇开家小餐馆,"周国栋认真地说,"主打江鲜,我可以自己捕鱼,保证新鲜。"
"那太好了!"李芳眼睛亮晶晶的,"松江镇最近旅游业发展得不错,应该会有不少客人。"
周国栋停下脚步,转身面对李芳:"芳芳,我知道这个请求很自私...但你愿意来松江镇吗?我是说,和我一起。"
李芳愣了一下,随即脸上泛起红晕:"国栋哥,你是在..."
"我是在向你求婚,"周国栋鼓起勇气,握住李芳的手,"我知道条件艰苦,我也没有戒指,但我保证会努力工作,给你幸福。"
李芳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可是...我在临江市有工作,如果去松江镇..."
"我理解,"周国栋急忙说,"你可以继续在城里教书,我们周末见面。等我的餐馆步上正轨,也许我可以搬到城里来..."
李芳紧紧握住周国栋的手,坚定地说:"不,国栋哥,我愿意跟你去松江镇。我可以申请调动,那边也需要小学老师。"
周国栋惊喜地看着她:"你...你真的愿意?"
"嗯,"李芳点点头,眼中满是坚定,"我相信你,也相信我们的未来。"
周国栋激动地将李芳拥入怀中:"谢谢你,芳芳,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公园里,樱花依旧飘落,见证着这对恋人的誓言。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困难,但此刻,他们相信爱情可以战胜一切。
06八月底,周国栋顺利完成了烹饪培训,拿到了厨师证书。与此同时,李芳也向学校提出了调动申请,希望能在下学期开始前转到松江镇的小学任教。
"国栋,以后打算怎么办?"李芳关切地问道。两人站在技校门口,周国栋手里拿着刚拿到的毕业证书。
周国栋胸有成竹地说:"我已经在镇上看好了一个店面,位置不错,就在江边。我准备先回去装修一下,十月一日开业,就叫'鲜江湖',主打江鲜。"
李芳为他的规划感到高兴:"那太好了!我的调动也申请得差不多了,应该很快就有消息。"
1997年9月,周国栋的"鲜江湖"餐厅开始装修。店面不大,只有六张桌子,但临江,视野极佳。周长海和周国强都来帮忙,三个男人忙前忙后,节省了不少装修费用。
同一时间,李芳收到了调动通知,她被分配到松江镇中心小学任教三年级语文。这个消息让两人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终于可以在一起了,忐忑的是生活的重担即将落在他们肩上。
"芳芳,你真的决定好了吗?"周国栋有些担忧地问,"小镇的条件比不上城里,学校也..."
李芳笑着捏了捏他的手:"我决定好了。再说,松江镇这两年发展得不错,比我想象的要好。"
十月一日,"鲜江湖"正式开业。开业当天,周国栋特意准备了几道拿手菜,招待李芳的父母和姐姐一家。李芳的父亲李明德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人,自从妻子去世后就一个人生活。今天,他破天荒地多喝了两杯,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国栋啊,"李明德拍拍周国栋的肩膀,"我看你是个实在人,小芳跟着你,我放心。"
周国栋受宠若惊:"叔叔,我一定会好好对待芳芳的。"
开业第一个月,餐厅的生意并不太好,常常是一天只有三五桌客人。但周国栋没有气馁,他坚持每天去江上捕鱼,保证食材的新鲜,同时不断改进菜品。李芳则在学校教书之余,帮忙打理餐厅的账目和采购。
慢慢地,餐厅的口碑开始在小镇上传开。周国栋的"清蒸江鲜"和"红烧鲟鱼"尤其受到好评,许多客人专门来尝这两道菜。
到了年底,餐厅已经小有盈余。周国栋和李芳商量后,决定在1998年春节后结婚。
"咱们办得简单点,"李芳说,"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起,其他都是次要的。"
周国栋点点头,但心里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给李芳一个难忘的婚礼。
1998年春节过后,周国栋和李芳在松江镇举行了婚礼。虽然没有豪华的婚宴和昂贵的婚纱,但两家人的祝福和亲友们的欢笑,让这个简单的婚礼充满了温馨与感动。
婚后,两人租住在镇上的一套小房子里,虽然只有五十多平米,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李芳在墙上挂了几幅自己画的水彩画,在窗台上养了几盆花,很快就把这个小屋子变成了温馨的家。
生活虽然清贫,但两人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各种困难。李芳的父亲李明德在婚后不久生了一场大病,需要长期治疗。两人轮流照顾老人,同时维持各自的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抱怨过生活的艰辛。
"只要我们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李芳常常这样鼓励周国栋。
餐厅的生意越来越好,周国栋开始考虑扩大规模。李芳则在学校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评为年度优秀教师。
1999年初,李芳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消息让全家人欣喜若狂,周国栋更是细心照料妻子的饮食起居,生怕她有一丝不适。
"国栋,我是怀孕了,不是生病了。"李芳常常笑着说,但心里却为丈夫的体贴感到温暖。
十月,李芳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取名周明,希望他能像他的名字一样,前途光明。有了孩子后,两人的生活更加充实,也更加忙碌。李芳休完产假后重返工作岗位,周国栋则在餐厅和家庭之间奔波。
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儿子甜甜的笑容,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
07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2003年。松江镇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临江市的一个热门景点。周国栋的"鲜江湖"餐厅也随之扩大了规模,从最初的六张桌子增加到了二十张,还聘请了几名厨师和服务员。
李芳在学校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被提拔为教导主任,负责全校的教学工作。儿子周明已经上幼儿园,活泼可爱,是两人的开心果。
这一年春天,周国栋和李芳带着儿子回临江市看望李芳的父亲。李明德的身体已经大有好转,现在和张丽一家住在一起,生活得很是舒适。
"爸,姐,我们来看您了!"李芳推开门,兴高采烈地说。
李明德正在和王强下象棋,看到女儿一家三口,老人家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小芳,国栋,小明,快进来!"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温馨而和谐。晚饭后,周国栋和王强在院子里聊天,李芳和张丽则在厨房准备水果。
"国栋,这些年你变化真大。"王强感慨道,"记得六年前第一次见你时,你还是个腼腆的渔夫,现在已经是有模有样的老板了。"
周国栋笑了笑:"都是托您和张姐的福,要不是当初您们介绍,我和芳芳也不会认识。"
"那是你们有缘分,"王强拍拍周国栋的肩膀,"对了,你知道赵小红的事吗?"
周国栋一愣:"赵小红?就是..."
"对,就是当初相亲时嫌弃你的那个。"王强压低声音,"她后来嫁给了临江市一家公司的经理,开始几年还不错,后来那经理出轨了,两人闹得很难看,现在离婚了,带着个孩子,挺不容易的。"
周国栋听了,心中没有半点幸灾乐祸,只是感叹道:"人生无常,谁也说不准啊。"
"是啊,"王强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看似不好的事,可能是上天的安排。你和小芳,就是最好的例子。"
周国栋点点头,回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内心充满了感激。他望向厨房,李芳正和张丽有说有笑地切水果,她的笑容依然如初次见面时那般温暖。
晚上,两人带着儿子住在李明德家。临睡前,周国栋突然对李芳说:"芳芳,谢谢你。"
李芳疑惑地看着他:"谢我什么?"
"谢谢你当初愿意跟我走,"周国栋认真地说,"如果没有你,我不会有今天。"
李芳微笑着捧住丈夫的脸:"傻瓜,我们是夫妻,本来就该互相扶持。再说了,我也要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
周国栋紧紧抱住妻子,心中满是幸福与感动。
082005年,周国栋和李芳在松江镇买了一套新房子,宽敞明亮,有三室两厅,还有一个朝南的大阳台。李芳在阳台上种了许多花草,周末常常和丈夫、儿子一起在阳台上喝茶聊天,享受天伦之乐。
"鲜江湖"餐厅已经成为松江镇的知名餐馆,不仅有本地人光顾,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周国栋的厨艺也越来越精湛,他创新的"江鲜烹饪法"甚至登上了临江市的美食杂志。
一个周末,一家三口正在阳台上休闲,李芳突然问道:"国栋,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吗?"
周国栋笑了:"当然记得,1997年春天,我去赵家相亲被嫌弃,出来被你姐喊住,说'俺有个小妹'。"
李芳也笑了:"是啊,那时候你可腼腆了,连话都不敢多说。"
"我那是紧张,"周国栋辩解道,"谁让你那么漂亮呢?"
儿子周明在一旁听得似懂非懂:"爸爸,你们讲的是什么故事啊?"
"是我和你妈妈相识的故事,"周国栋摸摸儿子的头,"有一天你长大了,你也会遇到你的故事。"
周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埋头玩他的玩具去了。
李芳靠在丈夫肩上,轻声说:"有时候想想,真是奇妙,如果当初赵家没有嫌弃你,如果姐姐没有认出你爸爸,我们可能就不会相遇了。"
周国栋握住妻子的手:"这就是缘分吧。有时候看似是挫折,其实是上天给我们安排的转机。"
他望着远处的江水,又看看身边幸福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生活并不完美,他们也曾面临困难和挫折,但正如江水永不停息地流向远方,他们的爱情和家庭也在岁月中愈发坚韧和温暖。
"国栋,"李芳突然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跟你在一起的决定。"
周国栋深情地看着妻子:"我也是,芳芳。你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幸运。"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这个幸福的家庭身上。江水依旧流淌,时光依旧前行,而他们的爱情,将如同这江水一般,永不枯竭,流向永远。
来源:一才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