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雅,中共党员,现任辰溪县人民法院田湾人民法庭庭长,先后荣获全国法院第三十四届学术论文三等奖和全省法院第二十届理论研讨会二等奖、第二十一届理论研讨会三等奖,并获得全省优秀作者称号。
人物简介
田雅,中共党员,现任辰溪县人民法院田湾人民法庭庭长,先后荣获全国法院第三十四届学术论文三等奖和全省法院第二十届理论研讨会二等奖、第二十一届理论研讨会三等奖,并获得全省优秀作者称号。
从法官助理到法庭“掌舵人”,她用8年时光在基层法庭书写青春答卷。无论是剑拔弩张的家族矛盾,还是剪不断的赡养纠纷,她总能以法律为尺、以温情为墨,擦亮公平正义的底色。
巧解“心结”:背对背调解化干戈
2024年,一起棘手的案件摆到了田雅的案头。姐弟俩因祖宅拆迁后的分配问题反目成仇,矛盾已持续近十年之久。长期的纷争让双方积怨极深,每次见面都剑拔弩张,处理稍有差池,便可能激化矛盾,给当地社会和谐埋下隐患。看似简单的案情,实则暗藏诸多复杂问题,不仅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遗产继承权等多个法律层面,还夹杂着现行法律与当地传统习俗如何融合的难题。案涉祖屋年代久远,拆除之前,姐弟俩就对房屋结构、面积等细节各执一词,如今祖屋已被拆除,现场无法还原,诸多关键细节更是难以查清,这无疑给案件的解决增加了重重困难。为打破僵局,田雅走访了周边邻居,了解案情细节和姐弟俩的往事,与政府干部、村委书记多次召开联席会,探讨解决方案。为有效化解双方冲突,避免新矛盾的发生,田雅先找到弟弟。她从继承问题入手,详细且专业地为弟弟释法析理,指出弟弟在对待继承问题上观念中的不当之处。随后,田雅又找到姐姐,像拉家常一样,从亲情的角度出发为姐姐讲透情理。姐姐回忆起和弟弟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亲情。“你们是亲姐弟,不要让一时的矛盾毁了最珍贵的亲情。”田雅说道。经过不断的调解与磨合,最终,姐弟俩放下心中的仇恨和执念,达成了和解协议。那一刻,田雅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场持续近十年的纷争,终于在她的努力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赡养纠纷不能一判了之,要让老人笑着安度晚年。”2024年初,一对九旬夫妻颤巍巍走进法庭,原来,老人的两个儿子执意要将他们分开赡养,可这对携手走过大半生的夫妻,早已习惯彼此相伴,哪怕居住的是老破旧屋,也坚决不愿分离。田雅深知,赡养纠纷关乎老人的切身幸福,简单的判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解开当事人的心结,才能让老人真正安享晚年。进一步调查后,她发现这起案件颇为棘手,村干部此前已调解多次,都无功而返,成了人人头疼的“烫手山芋”。但困难并没有吓倒田雅,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个家庭重归和睦。为更好地化解矛盾,田雅充分发挥联动调解的力量,联合司法所、村委会成立了“孝亲调解组”。她精心准备,根据《民法典》中关于赡养的详细条文,结合当地“父母不分养”的传统习俗,数次登门劝说兄弟俩。“你们的父母都这把年纪了,不能图一时方便就让老人城里、乡下来回折腾,人老了总有落叶归根的想法,人之常情,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眼看着兄弟俩态度逐渐缓和,田雅又接着说道,“当年父母含辛茹苦把你们养大,也没有将你们分开,如今他们老了,最渴望的不过是相互陪伴,你们又怎么忍心将他们拆散呢?”经过耐心劝说和协商,兄弟俩最终决定尊重父母意愿,同意“兄弟共担、轮流赡养”。那一刻,老人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压在田雅心头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在基层法庭的舞台上,田雅以90后的蓬勃朝气与担当,将公平正义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寸土地上。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官的职责,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笃定前行,让法律的光辉温暖百姓的生活,成为基层司法熠熠生辉的标杆。
一审:王一婷二审:刘毅刚
来源:辰溪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