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慧思,南北朝时期高僧,本名姓李,河南上蔡人。南岳佛教的开山祖师,被尊称为“南岳尊者”或“思大和尚”。
■文/王丹 制图/曾卉
衡阳有座山
山里有座庙
庙内有棵千年银杏树
您是否已经猜到这是何处?
这便是南岳名刹——福严寺
提起福严寺
便不得不提及它的创始人
慧思大师的传奇一生
慧思,南北朝时期高僧,本名姓李,河南上蔡人。南岳佛教的开山祖师,被尊称为“南岳尊者”或“思大和尚”。
慧思自幼便对佛法心生向往,尤其痴迷于《法华经》。据传,他曾在墓地诵读《法华经》,感动至深,泪流满面。并在梦中得普贤菩萨摩顶受记(佛用手摸头顶),头顶因而生出肉髻。
15岁丨慧思正式出家,拜师慧文禅师,学习“观心大法”。某日,他在一次静坐中,因深入思考佛法奥义,倚墙而悟,证得“法华三昧”,开启了其修行生涯的重要转折。
20岁丨慧思受具足戒后严守戒律,平时不常和人来往,每天读诵《法华经》等。他又因阅读《妙胜定经》开始习修禅观。
34岁丨慧思在兖州讲禅法,却因徒弟人品参差不齐,遭遇邪师谋害,被迫南下,从此终止北游。
44岁丨慧思在光城县齐光寺实现了写《金字经》的心愿,还特撰《立誓愿文》,立誓弘扬佛法,广渡众生。这篇《立誓愿文》使其声名远播,连后来创立天台宗的智顗大师都慕名而来拜师。
53岁丨慧思带着四十余名弟子前往南岳,继续修禅弘法。在南岳时,他发现当地人特别重视佛学理论,却忽略了禅观修行。于是他决定白天讲理论,晚上修禅,同时讲说《禅波罗蜜经》。这一弘法方式使其声名大振,被陈宣帝尊为大禅师,轰动一时。
62岁丨慧思从南岳山顶搬到了半山道场。他广集众徒,劝大家勤修《法华经》和“般舟三昧”。同年六月,慧思大师在南岳圆寂,享年62岁。
慧思的弘法历程不仅限于此生,据传他曾向岳神讲述自己的三世因缘:
第一世:他在岩洞中坐禅,不幸被盗贼所杀;
第二世:他于岩石上坐禅,直至圆寂;
第三世:他在一座寺庙担任住持,弘扬佛法。
岳神起初不信,慧思便带领岳神前往三处遗迹,展示前世的遗骨。岳神深感其神奇,遂将他第三世圆寂的地方赠予慧思作为弘法之道场。慧思在此建寺,因擅长宣讲《般若经》,故将寺庙命名为“般若寺”(即今福严寺)。
慧思在般若寺弘法,声名远播,吸引了众多僧侣前来求法。为纪念其卓越贡献,后世僧人在他修禅的岩下立碑刻上“一生岩”;在他第二世独居的巨石上建起“二生塔”;在他宣讲《般若经》的台旁建造“三生藏”。现今福严寺前的“三生塔”,则是其弟子将其三世遗骨合葬所建。
慧思一生精进修行,致力于弘扬佛法,其思想对后世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弟子智顗创立了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慧思因此被尊为天台宗的第二代祖师。
来源:掌上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