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PPT竞选?专家痛批:是服务同学,还是培养“小官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1 17:04 4

摘要:近日,昆明市北清实验学校一场小学“大队委选举”的直播活动冲上热搜。本应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校园活动,却因竞选流程中“PPT述职”“才艺表演”“结构化面试”等环节,被网友嘲讽为“官腔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提前体验职场内卷”。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教育方式的偏

近日,昆明市北清实验学校一场小学“大队委选举”的直播活动冲上热搜。本应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校园活动,却因竞选流程中“PPT述职”“才艺表演”“结构化面试”等环节,被网友嘲讽为“官腔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提前体验职场内卷”。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教育方式的偏差,更是一场关于“学生干部本质”的价值观之争。

“小官僚”竞选现场:才艺秀与特权思维的碰撞

从直播画面可见,参选学生需经历三大环节:用PPT进行自我陈述、朗诵或歌唱等才艺展示,以及回答随机提问。有网友犀利指出:“这哪里是选服务同学的大队委?分明是选‘全能明星’!”更令人咋舌的是,孩子们在问答环节表现出的“话术技巧”——例如强调“领导力”“为集体争光”等词汇,被指模仿成人官僚体系的语言模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一针见血:“当大队委被视为一种‘荣誉’而非责任,竞选就成了才艺比拼和家长资源的较量。”部分家长甚至直接向班主任“讨要”干部职位,认为“当官”能让孩子获得老师关注和评优优势。这种将学生干部异化为“特权阶层”的现象,正是官本位思想对校园的侵蚀。

教育部门回应VS专家批判:定位错误酿成价值观危机

面对舆论质疑,昆明官渡区教育局表示“正常活动直播属合理宣传”,但承诺将核查学生隐私保护问题。然而,熊丙奇直指问题的核心:“学生干部的本质应是志愿者,而非特权群体。若定位错误,所有流程设计都会跑偏。”

当前,许多学校将大队委、班干部与“评优加分”“升学推荐”挂钩,导致竞选沦为功利性竞争。学生模仿成人化的表达方式,家长为竞选“铺路”,本质上是对“权力资源”的畸形追逐。这种环境培养出的,不是具有服务意识的小公民,而是谙熟等级规则的“小官僚”。

破除官本位:学生干部制度该如何回归本质?

要扭转这一现象,需从三方面着手:

·重塑学生干部定位:明确大队委的职责是服务同学、协助班级管理,而非“管理他人”。可借鉴“轮值制”“志愿者小组”等模式,让更多学生参与公共服务。

·改革评价体系:剥离学生干部与升学评优的绑定,避免将“职位”等同于“优秀”。

·家校协同纠偏:引导家长摒弃“当官才有出息”的观念,学校也应杜绝“内定”“打招呼”等暗箱操作。

正如熊丙奇所言:“若教育者自己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又怎能责怪社会阶层固化?”这场“小学生打官腔”的争议,实则为全社会敲响警钟——只有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责任感、平等意识的下一代。

结语

当小学生的竞选PPT上写满“政绩”,当才艺展示沦为“加分工具”,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或许,比起培养“能说会道的小干部”,我们更需教会孩子如何真诚地为他人点一盏灯。毕竟,童年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未来底色。

来源:长浅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