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丨王超:扎根沃土践初心,科技兴农担使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17:20 3

摘要:自2016年到北房镇工作,他始终秉持“哪里需要,往哪搬”的信念,全身心扑在基层事务里。镇里推进农业振兴工作时,他主动请缨,对接前沿科技,为传统农业赋能。

王超,男,1986年11月出生,2007年参加工作。现任渔阳经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曾获评北京市优秀城管协管员、连续三年获评北房镇先进个人等。

自2016年到北房镇工作,他始终秉持“哪里需要,往哪搬”的信念,全身心扑在基层事务里。镇里推进农业振兴工作时,他主动请缨,对接前沿科技,为传统农业赋能。

刚到渔阳经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时,王超干劲十足,拍着胸脯说:“领导把这重担交给我,是信得过我,我肯定拼尽全力,绝不让领导失望!”在他的努力下,农业产业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北京渔阳经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由北房镇合作经济联合社领办,是一家集农业设施建设、生产管理和农产品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该公司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抱团型集体经济,致力于为镇域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统筹镇域各村集体农业产业、种植园等资源,进行一体化推广和销售,努力实现集体增收、群众受益的发展目标,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增添活力。

南瓜、玉米、红薯、花生、黄豆、绿豆、黑豆,北房镇北京渔阳经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2023年流转了470余亩土地,在这里分区划片种植养生粗粮,王超介绍:“它刚成熟的时候是淡紫色,熟了之后变成黑色,这个甜度比普通的甜糯玉米要甜”,他种植的“黑甜糯”玉米在8月迎来丰收,阳光下,饱满的玉米闪耀着诱人的紫色光泽,田间地头,工人们正忙碌地穿梭其中,将一颗颗沉甸甸的果实摘下。他说“这是他们种植“黑色玉米”的第二个年头,今年公司不仅在品种的选择上更加精益求精,还采用了前沿的科学种植技术与精细化的管理策略。在多方努力之下,今年的玉米长势格外喜人,大的约有2公斤重,每亩产量预计将超过2500穗,让更多人品尝到源自北房镇的“黑色玉米”。”

除了在种植品种上不断探索,还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新房子村智能化农业园区项目施工现场,一座座智能设施大棚拔地而起。改造工程对原有80栋老旧日光温室进行了拆除扩建,占地面积120亩,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迅速建成了13栋日光温室,抢在秋季种下了第一批蔬菜,大棚每栋长度100米,跨度12米,单棚面积1200平方米,是怀柔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日光温室。

作为80后,他始终秉持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将该园区升级为集水肥一体化、气象与田块数据多源信息展示、多维度环境数据采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农业园,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为全镇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树立了标杆。

大棚建成后,迅速产生了经济效益,除了黄瓜、草莓和西红柿等蔬菜外,园区还引进了牛排番茄、QQ橙水果彩椒等新品种作物,能够成功赶在年底前进行上市,预计园区年产值将达到150万元,更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作为新农人,也作为政府领办公司的负责人,王超认为自己的园区运营赚钱是远远不够的,他申报新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基地,采用多种蔬菜同棚种植的方式,不仅为了方便后续品种筛选和成果展示,还能够为周边农业园区提供种植选择,帮助他们减少试错成本,确定种植品种。

此外,他运营的北京渔阳经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还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开通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与电信怀柔分公司等合作伙伴建立供销合作关系,利用“翼支付网店”等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市场化。公司将各村集体农业产业、种植园等资源一体化统筹、一体化展卖、一体化推进,进一步构建集体增收、群众利益相融共进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王超将继续秉承“科技兴农、服务三农”的宗旨,以人才为支撑、以科技为引领、以生态为基础,不断提升集体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打造产业融合亮点内容,提高“科学田园·渔阳北房”特色区域品牌形象,助力北房镇集体经济抱团发展,为怀柔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纸条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