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苹果等科技巨头纷纷涉足造车,华为、大疆、360已下场,OPPO也跃跃欲试。汽车制造,这个曾由传统车企长期主导的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当下商业版图中,汽车领域正掀起一场变革风暴。
小米、苹果等科技巨头纷纷涉足造车,华为、大疆、360已下场,OPPO也跃跃欲试。汽车制造,这个曾由传统车企长期主导的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那么,造车究竟难易如何?
一辆普通燃油车构造复杂,由超一万个零件组成,可归纳为车身、电气设备、发动机和底盘四部分。
购车时,许多人先被车身外形吸引,可实际上车身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像恒大聘请前宝马设计师,就能打造出外观不错的车壳,不过美丑因个人审美而异。
恒大聘请前宝马设计师设计的车壳
电气设备涵盖空调、车灯、收音机等用电设备。车企可向供应商定制采购,再组装调试。而发动机堪称燃油车核心,是汽车“心脏”。
衡量发动机优劣标准众多,不只是马力,能在关键指标达极致,如丰田AE86的4A-GE发动机就是经典。但民用场景下,发动机耐久性与燃油经济性才是关键。
丰田AE86的4AGE发动机
底盘也是汽车制造的难点部分。
它连接发动机变速箱,将动力合理分配,实现车辆平稳运行。优秀变速箱能在踩油门瞬间响应,换挡时减少顿挫感,提升驾乘体验。在燃油车制造中,最大挑战是把所有部件完美匹配,实现整车整合与调校,这需要长期技术积累,是百年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时代发展,新能源汽车成行业新风口,其制造逻辑与燃油车有显著差异。
新能源汽车主要由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及自动驾驶系统构成。其中,电机类似燃油车发动机,但多数车企选择打包采购。此时,底盘和车身重要性相对下降,车企和消费者关注点转移。
数据显示,国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每新增1%,销量增长1.18%,电池技术专利对销量提升作用最明显。2020年全球前沿技术成果多集中在电池领域,不少来自中国公司。
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续航焦虑问题。
从价位看,10万元以下车型里,5.98万的零跑T03续航达403公里,2.9万的五菱宏光迷你EV续航仅120公里。10万至20万区间,16.98万的宋plus续航突破500公里。
车企虽想提升续航,但受许多因素限制,像五菱宏光迷你EV若提升续航,车内空间会被电池压缩。
在电池技术上,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成主流。三元锂电池低温性能好、能量密度高;磷酸铁锂电池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自燃温度达800度,三元锂电池则为200度。
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区别
简单来说,北方适合三元锂电池车型,南方选磷酸铁锂电池更合适。除比亚迪外,多数车企向LG松下、宁德时代等采购电池。
长远看,氢燃料电池与固态电池是未来方向,但因安全问题暂无法量产,预计2025年左右有望与消费者见面。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动驾驶技术是塑造品牌差异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动驾驶分六个等级,L3级是重要分水岭。0到2级由人类主导驾驶,机器辅助;4到5级进入机器主导的高级自动驾驶阶段。
自动驾驶分六个等级
实现自动驾驶,需给汽车配备类似人类“眼睛”和“大脑”的部件,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像“眼睛”,能感知环境,而芯片则是“大脑”。
理解芯片对自动驾驶的重要性,就能明白一些行业现象。
特斯拉虽有争议,但在智能汽车领域领先,因其自主研发芯片与配套软件,软硬件协调适配性强。华为与北汽合作受关注,华为凭借强大科研实力,选择专注芯片研发契合自身优势。苹果、小米进军造车引发关注,它们在手机芯片制造经验丰富,相比多数车企有领先优势。
其他缺乏自研芯片能力的车企,只能抢购英伟达、AMD、高通、英特尔等企业的芯片产品,自动驾驶芯片市场竞争激烈。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汽车行业难点发生转移,背后是行业理念的深刻转变。如今造车新势力兴起,类似传统火锅店遇到海底捞。
海底捞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颠覆传统餐饮服务。造车新势力也秉持用户至上理念,采用直销模式,避免经销商加价,还积极布局充电桩,提升充电便利性。车内配备语音助手和车载娱乐系统,提升乘车体验。这些变革为百年汽车行业注入活力,带来挑战与机遇。
对互联网公司而言,汽车有望成为继手机后又一收割流量的终端设备。在这场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汽车行业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谁能脱颖而出,值得期待。
来源: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