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海南三亚,阳光明媚,生机勃发,3月19日,一年一度的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这里拉开帷幕。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那么,南繁是什么?“科研候鸟”们又是如何年复一年地追逐春天?早春二月,橘洲君走进南繁基地,走近长沙这群逐梦良种的“科研候鸟”。一湖南是农业科技大省、强省,与“南繁”渊源深厚。早在1968年,袁隆平院士就开始了杂交水稻的南繁工作。也正是在三亚南繁基地发现了“野败”,打开了杂交水稻的突破口。袁隆平生前多次说,“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的功劳应该归于南繁”。何谓“南繁”?就是将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本地秋季收获后,冬季拿到我国南方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南繁基地,不是一个机构的名字,而是海南省北纬18度线以南,包括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占地26.8万亩的国家科研育种保护区。这里平均气温23-24℃,全年日照时间超2500个小时,是“天然温室”。独特的热带气候,使得其他地方的农作物在这里每年可多种一到两季,从而让农作物品种的育种周期缩短三分之一至一半。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奇观:每年天一冷,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带着从本地收获的种子,像候鸟迁徙一样涌向海南,进行加代繁殖。等到来年春天,他们又返回本地,将从海南收获的种子撒向广袤的乡村和田野。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新品种培育成功。据统计,全国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超70%经过南繁;水稻新品种占比更高,达80%以上。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种子摇篮”。如今,一批批湖南农业科研工作者接续奋斗,如过冬候鸟般,在海南开展着南繁工作。海南崖州湾科技城被誉为“南繁硅谷”,汇聚的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湖南省农科院等多个创新平台,以及柏连阳院士团队,均与湖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每年3到4月,杂交水稻亲本大面积抽穗,是选材、配组的关键期。湖南的杂交水稻科研大军将来到这里,进入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亚海棠湾南繁基地离海边只有几公里。此时,基地300亩高标准试验农田里,杂交水稻长势旺盛,绿油油的。黝黑的庄文很显眼,橘洲君一下子就找到了他。摘要:3月的海南三亚,阳光明媚,生机勃发,3月19日,一年一度的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这里拉开帷幕。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那么,南繁是什
15.2M流量
来源:老尹的科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