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晚期尿路上皮癌(UC)的治疗中,精准治疗已成为新趋势,尤其是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联合免疫的“双剑合璧”策略已经革新了整个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格局。维恩妥尤单抗与帕博利珠单抗的强强联合凭借独特的协同机制和突破性临床数据,已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
廖洪教授:从作用机制全面剖析,ADC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突破,了解维恩妥尤单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理论支持。
唐琦教授:从理论到实践,疗效翻倍,安全可控,全人群获益,EV-302建立了晚期UC一线治疗新标准。
EV+P协同机制:从“单兵作战”到“多维围剿”
1. 精准“破冰”:维恩妥尤单抗靶向杀伤肿瘤,释放抗原激活免疫
Nectin-4是一种细胞黏附蛋白,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与疾病进展均相关[2]。Nectin-4在UC细胞中过表达[3],是一个非常理想且有价值的治疗靶点。维恩妥尤单抗是一种新型ADC,通过特异性靶向Nectin-4,并将细胞毒性药物精确输送到癌细胞内,有效杀伤肿瘤细胞[4]。其作用机制可概括为“精准定位+爆破输出”两方面。靶向递送:维恩妥尤单抗通过抗体精准结合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细胞毒“爆破”:维恩妥尤单抗携带的微管毒素,抗肿瘤成分单甲基澳瑞他汀E(MMAE)在肿瘤细胞内释放,导致细胞停止增殖(细胞周期阻滞)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来发挥其抗癌活性[5]。
2. 免疫“导航”:PD-1抑制剂解除T细胞刹车
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通过与活化T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阻断癌细胞表面PD-L1和PD-L2与PD-1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癌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6]。这一机制解除T细胞的抑制,促使其重新识别癌细胞的抗原并被激活,从而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有效清除癌细胞。然而研究发现单药免疫治疗在晚期UC中疗效不容乐观[7]。3. 双向协同: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DC可能提升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ADC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之间的相互作用图示如下[8]。图1.ADC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廖洪教授详细介绍:ADC可诱导释放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相关分子模式(DAMPs),经免疫细胞识别后,促进抗原呈递细胞捕获肿瘤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从而激活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该过程可通过PD-1/PD-L1检查点抑制剂进一步强化。因此,维恩妥尤单抗与帕博利珠单抗的联合治疗可通过互补的免疫调节机制增强抗肿瘤疗效[9]。图2.PD-1与Nectin-4治疗UC
EV-302研究破解晚期UC治疗困局
既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给晚期UC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有限,亟需进一步确定化疗和PD-1/PD-L1单抗联用的临床价值,开发出更有效的、突破性的联合方案。EV-302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开展,它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纳入886例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UC患者,旨在探索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 vs. 含铂化疗用于晚期UC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24年,EV-302研究结果在医学顶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0]上发表。唐琦教授介绍了EV-302研究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 GU)上的最新随访结果。经过中位随访29.1个月后,与化疗组相比,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了6.2个月(12.5 vs. 6.3个月,图3),中位PFS近乎翻倍,将疾病进展与死亡风险降低了52%(HR = 0.48;95% CI 0.41 ~ 0.57;P [11]。图3.EV-302研究PFS获益
与标准化疗组相比,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方案可使患者中位OS延长至33.8个月(95% CI 26.1 ~ 39.3),与化疗组相比中位OS延长了17.9个月,生存获益翻倍,死亡风险降低了49%(HR = 0.51;95% CI:0.43 ~ 0.61;P [11]同样亮眼的是,与一线标准化疗方案组相比,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具有更高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23.3和7个月。对于达到CR的患者,24个月时,联合治疗组74.3%的患者仍维持CR[11]。这些数据意味着超过1/3的LA/mUC患者经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而且一旦达到CR,就有超过70%的可能性在两年内维持无瘤状态,达到长期深度缓解,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增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用药信心。唐琦教授表示,总体而言,EV-302研究中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组的ORR、PFS和OS均比传统化疗组翻倍,成就了这一革新方案在晚期UC一线治疗中当前的优势地位,为一线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模式并建立了晚期UC一线治疗新标准。我们也期待未来ADC药物再创辉煌,在UC其他线程的治疗中为不同的患者带来更优的选择。
参考文献
[1]https://www.nmpa.gov.cn/zwfw/sdxx/sdxxyp/yppjfb/20250108154612147.html
[2]Chatterjee S, Sinha S, Kundu CN. Nect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4 (NECTIN-4): A potential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 Eur J Pharmacol. 2021 Nov 15;911:174516.
[3]Heath EI, Rosenberg JE. The biology and rationale of targeting nectin-4 in urothelial carcinoma. Nat Rev Urol. 2021;18(2):93-103.
[4]Ungaro, A.; Tucci, M.; Audisio, A.; Di Prima, L.; Pisano, C.; Turco, F.; Delcuratolo, M.D.; Di Maio, M.; Scagliotti, G.V.; Buttigliero,C.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in Urothelial Carcinoma: A New Therapeutic Opportunity Moves from Bench to Bedside. Cells 2022, 11, 803.
[5]Lattanzi M, Rosenberg JE. The emerging role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in urothelial carcinoma.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 2020 Jul;20(7):551-561. doi: 10.1080/14737140.2020.1782201. Epub 2020 Jul 21.
[6]Kwok G, Yau TC, Chiu JW, Tse E, Kwong YL. Pembrolizumab (Keytruda).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6 Nov;12(11):2777-2789. doi: 10.1080/21645515.2016.1199310. Epub 2016 Jul 11.
[7]Bellmunt J, et al. Lancet. 2017;389(10064):67-76.
[8]Nicolò, E. et al. (2022) Combining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with immunotherapy in solid tumors: current landscap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ancer Treat. Rev. 106, 102395
[9]Santoni M, Rizzo A, Massari F. Unlock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ctivity of pembrolizumab plus enfortumab vedotin in patients with urothelial carcinoma. 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25 Feb 28:1-7. doi: 10.1080/13543784.2025.247369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012129.
[10]Powles T, Valderrama BP, Gupta S, et al. Enfortumab vedotin and pembrolizumab in untreated advanced urotheli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24;390:875-88.
[11]POWLES T, HEIJDEN M V D, LORIOT Y, et al. EV-302: Updated analysis from the phase 3 global study of enfortumab vedotin in combination with pembrolizumab (EV+P) vs chemotherapy (chemo)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urothelial carcinoma (LA/mUC).[J/O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5, 43(5_suppl): 664-664. DOI:10.1200/JCO.2025
专家简介
廖洪教授
主任医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
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首席专家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 主任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JCO-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刊》编委《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西部之光”北京协和医院访问学者,曾参加欧洲泌尿外科大师班和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中国泌尿外科领军人才培训项目”学习深造专家简介
唐琦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室UTUC亚专业负责人
CUDA UTUC协作组副组长
北京大学优秀青年医师
中组部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姑息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及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课题
多次于AUA、EAU及CUA年会进行研究成果汇报
编辑:Ariel
审校:Kristen
执行:Ly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