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拼多多,谁能笑到最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1 19:17 3

摘要:阿里方面,2024年全年,阿里实现营收9817.67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203亿元。其中,2025年第三财季(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季度)营收2801.5亿元,同比增长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89.45亿元,同比增长239%。

你追我赶,互不相让,胜负难分。

电商三巨头相继发布财报

电商三巨头的竞争,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最近一段时间,阿里、京东、拼多多相继发布年度财报,让看似风平浪静的电商行业再度掀起波澜。

阿里方面,2024年全年,阿里实现营收9817.67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203亿元。其中,2025年第三财季(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季度)营收2801.5亿元,同比增长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89.45亿元,同比增长239%。

图源:阿里巴巴财报

这份近两年来最为亮眼的财报,得益于淘天加大用户增长投入,并持续在商品、客户服务、会员体系权益及技术等方面发力,以提升用户体验,带动季度新买家和订单量同比强劲增长。

而京东方面,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显示,京东集团全年实现营收11588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第四季度收入为3470亿元,同比增幅 13.4%,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99亿元,同比增长191%

京东营收重回双位数增长,利润同样保持上扬态势,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针对这一增长态势,京东CEO许冉指出,其背后的驱动力源于京东始终围绕体验、成本、效率进行的长期投入释放出了增长的潜能,这也是未来京东差异化增长的机会。

对比来看,拼多多在同一时期的业绩表现,则显得没有那么突出。

3月20日,拼多多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拼多多2024年全年营收达3938.4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四季度营收1106.1亿元,同比增长24%,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298.5亿元,同比增长17%

单从增速来看,拼多多的表现算不上特别亮眼,在这方面要逊于阿里和京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番拼多多营收、利润增速放缓也是其预料之中的事情。

早在 2024 年二季报发布后,拼多多便已预告过类似情形。

当时,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明确向投资者表示,“从第三季度开始,利润将逐渐呈下降趋势”“收入的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盈利能力的下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陈磊

在本次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陈磊也表示,“过去几个季度,我们在生态建设上的坚定投入,帮助平台更好地应对了消费变化、产业转型以及行业竞争,引领电商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

观察阿里、京东、拼多多的最新财报,可以发现,这三大电商巨头之间的竞争依旧如火如荼,但相较以前却多了几分深度。他们愈发倾向于将精力聚焦于业务的升级与优化,全力推动商品与服务的精准、高效匹配。

或许接下来,寻找并稳固全新的破局点,将成为他们下一竞争阶段的关键所在。

电商三巨头,正在释放新信号

电商行业向来竞争激烈,“内卷”已然成为常态。

在这片红海中,阿里、京东、拼多多多年来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曾经阿里凭借先发优势和完善生态,稳坐行业头把交椅;京东靠自建物流体系带来的高效配送体验,后来居上;拼多多则以独特的拼团模式和下沉市场策略,迅速崛起。

至此,三大电商巨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后来,随着抖音、快手等新兴势力强势入局电商,行业格局与市场趋势发生了巨变。

那个时候,“京拼淘”纷纷上线直播频道,在内容领域激烈角逐,各平台也集体陷入“低价内卷”,导致整个行业步入了同质化困局。

为扭转这一局面,“京拼淘”进一步聚焦商家成长,密集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持举措与优惠政策。

以淘天为例,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如优化“仅退款”策略、推出“退货宝”服务、投入百亿资金用于站外引流等,以此强化商家服务意识。

退货宝服务规范

1月9日,在商家服务大会上,淘天宣布要建立电商行业内首个账号诚信体系,与商家共建健康电商生态。

仅十余日后,即1月20日,淘天又公布了多达12项举措改善商家经营环境,包括升级平台异常订单识别模型、首创账号诚信体系等。

又过了一个月,淘宝账号诚信体系进行了再次升级,上新“旺旺一键反馈虚假凭证”“商家工具智能拦截异常账号”“异常订单一键拒退”“异常退款投诉”等四项能力,一边提升商家的售后自主处置能力,一边打击恶意羊毛党。

图源:淘宝

淘宝为什么这样干?原因很简单,为广大商家们注入更多经营信心。

最新财报显示,淘天集团在第四季度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9%,达到1007.9亿元,整体营收实现5%的增长,攀升至1360.91亿元。

而在收入构成中,客户管理收入占比超七成,这部分收入正是源于淘宝天猫平台收取的广告费与佣金。

要知道,商家是电商生态的重要基础,其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淘天的发展状况。一旦商家利益受损,可能会导致商家流失、商品质量下降、服务缩水等连锁反应,进而削弱淘天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得增长势头难以为继。

更为关键的是,淘天作为阿里生态体系中的核心板块,其发展受阻必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整个阿里的业务布局与战略布局造成不利的冲击。

至于京东和拼多多,也同样意识到了商家的重要性。

京东方面,2024年一季度,其第三方商家数量成功突破百万大关;二季度,京东新增商家数量环比增幅超过40%。

尽管在第四季度财报中,京东未对具体成交用户数及订单量予以披露,但商家数量想必也维持在良好水平。

至于拼多多,根据中国社科院大学最新发布的《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从商家端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后指出,拼多多平台商家数量已多达1420万家,在国内累计创造的就业岗位高达5532.1万个。

为了留住这些商家,京东和拼多多也拿出了十足的诚意。

今年1月初,拼多多专门成立了“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由赵佳臻亲自挂帅,全方位研究商家需求,收集商家反馈意见,优化商家经营体验和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平台的生态建设。

不久前,京东再次对“春晓计划”进行了升级,特别针对新商推出“新商三步法”,助力商家减轻负担、增加收入。

综合来看,阿里、京东、拼多多这些电商巨头,尽管各自探索的路径不同,发展重心也各有侧重。但无一例外,维护商家权益、吸引商家群体,是他们实现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在新一轮业绩比拼中无法回避的核心任务。

电商竞争走向精细化

当前,电商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风向转变,竞争维度已突破传统框架,彻底告别过往的GMV比拼。

过去一年时间里,淘天与京东围绕用户体验、商家扶持、供应链升级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布局,加速为平台构建从流量获取到交易转化,再到用户留存与复购的良性循环。

如今,这些努力已初显成效,财报中的关键指标增长、用户活跃度的提升,以及商家生态的繁荣,都是有力的证明。

而拼多多尽管其增速相较于以往有所放缓,但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也有一定的收获。不管是“百亿减免”,还是“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都为平台的持续增长开辟了新的空间。

残酷的是,随着流量增长见顶,阿里、京东、拼多多这些电商牌桌上的老玩家,不得不把手里的牌打得更精细些。只有这样,下一阶段的竞争才能给行业带去更多新变化。

来源:电商新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