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观点|博时万琼:科技有望成为ETF“新风口”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20:28 4

摘要:截至2025年3月,相关交易所数据统计显示,中国ETF规模已突破3.8万亿元。指数基金的浪潮正在重塑资管行业格局。在这场主动与被动投资的博弈中,指数基金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避风港”。

博时基金万琼

最新观点:

博时基金万琼:科技有望成为ETF“新风口”

截至2025年3月,相关交易所数据统计显示,中国ETF规模已突破3.8万亿元。指数基金的浪潮正在重塑资管行业格局。在这场主动与被动投资的博弈中,指数基金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避风港”。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万琼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探寻被动投资背后的配置逻辑与策略、当前火热的港股、美股等跨境ETF,以及科技、医药等主题ETF的投资机会。

关于最近备受关注的跨境ETF产品溢价率回落,在万琼看来,主要原因为海外市场回调,标普500、纳斯达克等指数震荡,净值下跌削弱资金做多情绪,导致溢价失去支撑。

跨境ETF的高溢价本质是短期供需失衡的产物,与基本面脱节。当海外市场调整,资金从买入转向撤离,溢价泡沫就可能破裂。展望后市,溢价率可能随市场的波动而不断反复。

QDII产品由于涉及到投资海外证券市场,因此基金的风险会相对更高一些。例如将受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和总体经济趋势的影响,而且适用的法律法规可能会与国内证券市场有诸多不同。

万琼亦提示到,QDII产品还是适用于风险投资能力较高的投资者,投资者在投资产品时,会进行相应的风险等级评测,投资者应该投资符合自己风险等级的产品。投资者关注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如果盲目投资溢价较高的基金,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美股ETF还能投吗?

Q:博时标普500ETF年化收益超14%,纳斯达克100ETF年化收益超过30%,但部分QDII产品,如恒生医疗ETF、中证全球中国教育ETF等表现不佳,如何解释这种分化?是否调整策略?如何确保不同产品的跟踪误差和流动性?

A:分化主要是行业周期不同以及行业基本面差异导致,过去一段时间美股科技股受益于AI创新驱动,而恒生医疗ETF受到监管及融资环境收紧拖累,教育ETF则因行业政策承压。但我们也看到最近的恒生医疗ETF以及教育ETF的表现是优于美股的,在国内政策频出,经济基本面企稳阶段,资金不断流入港股和A股市场的高成长板块。因此表现分化很正常,在不同的周期和环境下可能相关性较低。

跟踪误差控制方面我们会不断优化复制算法,减少现金拖累,紧密跟踪指数,利用衍生品降低跟踪误差。

流动性方面,ETF特有的申赎机制可以使得投资者交易价格不会偏离参考净值过多,我们也会尽力协同做市商去提供做市支持。

Q:未来3年,哪些主题ETF可能成为“新风口”?目前您相对看好哪一类QDII基金的投资方向?

A:主题ETF方面,继续关注人工智能主题:即算力、大模型应用相关ETF,例如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持续看好港股科技类资产,可以关注博时恒生科技ETF。

红利ETF方面,继续关注博时恒生高股息ETF。

QDII基金方面,继续关注博时标普500ETF和博时纳指100ETF,短期可能会有震荡压力,中长期看仍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港股的投资机会在哪?

Q:这一波港股和科技股涨幅较大,从资金面来看,参与此轮港股科技股行情的主力是交易和被动型资金,外资和主动型资金回流有限。对此如何看?当前的核心矛盾是什么?如何看待港股和科技股的投资机会?

A:本轮行情主要由南向资金、量化资金及ETF被动配置驱动,集中在AI概念相关标的,如DeepSeek产业链,而港股科技股因 AI 技术突破被重新定价。投资者需要继续关注2025年一季度财报季,AI 应用落地及企业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

投资方面可以聚焦“硬科技”龙头,如AI、半导体等主题,避免一些过于拥挤的赛道,通过购买恒生科技指数ETF等投资方式来分散风险。

Q:如何看待港股医药股的投资价值?机会在哪?风险是否已被充分定价?

A:从估值上看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仍处于低位;老龄化加剧与消费升级推动医疗需求增长,叠加AI技术赋能研发效率提升,长期需求确定性较强。

风险方面,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对传统药企的压制已部分反映在估值中,美联储降息预期最近不断升温,当前外资流入改善,流动性压力有所缓解。

ETF配置策略

Q:您的投资框架以被动指数为核心,强调“战略配置+战术轮动”框架,如何平衡中长期宏观判断与短期市场波动?

A:我的“战略配置+战术轮动”框架,其中的战略配置基于长期宏观趋势(如新质生产力、科技革命、人口结构变化)的投资占有大部分仓位,而战术轮动则根据短期市场信号(如估值、资金流向、动量)动态调整剩余仓位,捕捉阶段性机会。

Q:你提到“高股息+科技成长”的“哑铃策略”,这一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适用性如何?在ETF配置上建议如何应用这一策略?

A:当前市场环境下,“高股息+科技成长”的哑铃策略有效兼顾防御性与进攻性:一方面,高股息是在低利率环境下,力争提供稳定现金流,例如博时中证红利ETF;另一方面,科技成长,例如AI、计算机等领域的创新周期,推动科技成长类ETF等产品长期增长。可以关注博时科创类ETF。

在ETF配置方面应用“哑铃策略”,可以部分配置高股息类ETF,如博时中证红利ETF,博时中证红利低波100ETF,博时恒生高股息ETF。同时部分配置科技成长类ETF;然后根据经济周期、利率变化、估值变化等因素动态调整两类仓位,例如经济复苏初期可以适当增配科技成长。

ETF“资产配置”打法

Q:站在全局上,博时认为未来将进入“资产配置”时代,提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对ETF产品进行布局,对此公司如何开展?

A:博时基金精心打造指数品牌“指慧家”,目前“指慧家”品牌旗下指数产品类型已实现了“全资产、全球市场、全策略主题”的多元覆盖,产品类型涵盖了核心宽基、特色主题/行业、Smart-Beta、商品指数、债券指数、跨境指数等不同类别,满足不同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需要。

Q:被动投资领域吸引您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A:被动投资通过低成本、高透明度和分散化特性,力争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的市场收益。其优势在于:

一是低费率:管理费显著低于主动基金,长期复利效应显著,如博时很多ETF管理费费率低至0.15%;

二是市场有效性:随着市场成熟,主动基金跑赢指数的难度加大,被动投资可能会成为更优选择;

三是流动性及便捷性:ETF交易灵活,适合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

博时标普500ETF、博时纳斯达克100ETF、博时恒生医疗保健(QDII-ETF)、博时全球中国教育(QDII-ETF)、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风险等级:均为中高;博时中证红利ETF、博时中证红利低波100ETF、博时恒生高股息ETF风险等级:均为中(此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博时基金唐屹兵

最新观点:

新质生产力崛起!高端制造机遇何在?

1.问:两会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高端制造领域的投资逻辑有何影响?

答:这不仅促进了技术突破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还有助于提升板块估值。特别是在经历了贸易战后的技术封锁挑战后,中国在半导体设备等关键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并通过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实现了AI大模型的赶超,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崭露头角。

2.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影响高端制造板块的发展?

答: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对高端制造板块的影响至关重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技术迭代升级提供了助力。此外,各地政府积极打造产业链集群,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3.问:哪些细分领域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方向?

答:人形机器人、军工、新材料等领域被看好,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万亿级别的赛道。这些领域不仅需求快速增长,而且国内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4.问: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高端制造国产替代面临哪些挑战?

答:尽管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进展,但在光刻机等关键技术上仍未实现突破,限制了进一步的发展。然而,随着自主研发力度的加大和技术进步,许多领域如存储芯片和半导体设备已逐步实现国产化,减少了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5.问:美联储货币政策波动是否会影响我国高端制造企业的国际化布局?

答:汇率和利率变动可能增加企业的建厂成本,因此需特别关注外汇风险及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外汇套期保值策略,并适应当地的文化和政策差异。

6.问:目前高端制造板块中哪些子行业具备较高的增长潜力?

答:机器人、芯片、航空航天等领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比如,国内机器人产业正从工业和服务机器人向人形机器人扩展,而芯片产业也在设备、材料及设计环节实现了重要突破,未来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7.问:普通投资者如何通过基金参与高端制造投资?

答: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过指数基金一键式布局高端制造是个不错的选择。指数基金通过分散化持有一批主题相关股票,或能有效降低风险。

8.问:请介绍博时中证机器人指数基金和博时中证信创产业指数基金?

答:博时中证机器人指数基金覆盖了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等;博时中证信创产业指数基金则专注于信创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如芯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是布局国产替代与数字化升级的重要工具。

9.问:高端制造投资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

答:主要风险包括行业周期波动和技术迭代风险。尽管高端制造的需求波动不大,但仍受宏观经济和下游行业需求变化的影响。此外,技术快速迭代要求企业持续进行研发创新,否则可能面临落后于竞争对手的风险。

10.问: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有哪些分散配置高端制造投资风险的建议?

答:可以通过加入债券、黄金以及红利类资产来平衡风险,同时利用定投策略缓解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红利类资产不仅与成长型股票的相关性较低,还能在市场下跌时提供一定的保护,并有望在上涨时跟上市场的步伐。

博时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基金(A类代码:018094,C类代码:018095),博时中证信创产业指数基金(A类代码:021314,C类代码:021315),以上产品风险等级均为中高风险。

以上产品风险等级为管理人评级,具体销售以各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注:指数相关信息来自指数编制公司,具体请以指数编制公司发布信息为准,后续可能发生变化。

信达澳亚李博

最新观点:

信达澳亚李博:智驾平权是汽车智能化又一关键点?

我们反复提到,今年重点看好的是新能源车的“智能化”下半场,而近期提到的智驾平权,再度给智能化的增长打开了空间。智驾平权是智能驾驶技术普及化、普惠化的产业趋势,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将原本仅配置于高端车型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推广至全价位车型,使更多消费者能以更低成本享受智能化出行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让所有价位的汽车都能用上智能驾驶功能,不再只是豪车的专属。就像智能手机普及后,千元机也能用上高端功能一样,智驾平权通过技术升级和成本压缩,让普通消费者买得起的车也能拥有自动刹车、自动跟车、智能导航等高科技驾驶功能。以前,只有几十万的高端车才有“自动驾驶”,但现在不少头部车企通过技术优化,把类似功能装到了10万元甚至更便宜的家用车上。这样大众消费者开车更安全、更省力,价格还便宜了。回头看手机发展史,从“大哥大”到千元智能机用了20年,而汽车行业的“智驾平权”可能只需要5年。这场变革的意义,不仅是让车变得更聪明,更是让科技回归本质——服务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玩具。智能化产品数量级的提升,也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空间,给到投资市场一个值得想象的预期。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由“电动化”向“智能化”跃迁的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智驾平权”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塑市场竞争格局、改写用户需求逻辑的产业新浪潮。从头部车企的技术布局到消费者购车决策的转变,智驾平权正推动行业进入一个“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这场变革,正逐步让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我们也将继续关注有潜力有护城河的优秀公司,重点关注“智能化下半场”带来的机会。

成钧

最新观点:

【行情速递】港股回调是倒车接人吗?

今日,港股低开后继续回调,截至13:30,恒生科技指数现跌3.10%,港股通科技指数现跌4.10%。(数据来源:Wind)

我们认为,港股通科技最近表现为回调,但是大家无需过于恐惧,市场调整是正常的,调整不是转势,或是为后续的有力上行蓄势。当前AI主线已经形成,大盘调整之后,科技依然是主线之一。

建信基金陶灿

最新观点:

白酒四连跌,怎么看后市?

大家好,我是建信基金陶灿,大家都叫我火山哥,最近市场波动较大,后市会怎么样呢?下面是我的一些观点,欢迎交流和关注。

近期,白酒板块在资本市场上遭遇了连续四天的下跌,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基金经理,我认为这一短期波动背后,既有市场情绪的影响,也折射出行业面临的一些深层次挑战。

从市场情绪来看,近期资本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有所下降,资金对高风险资产的偏好减弱,白酒板块作为消费领域的权重板块,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此外,市场对白酒行业未来增长潜力的担忧情绪也有所抬头,部分投资者可能担心白酒消费需求的增长能否持续支撑当前的估值水平。

然而,深入剖析白酒行业的基本面,我们可以发现,其长期增长逻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白酒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消费习惯,其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韧性。尽管当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消费降级等挑战,但白酒作为社交、宴请等场合的必备饮品,其消费需求依然稳定存在。

同时,白酒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优化。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品牌的要求日益提高,头部白酒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些头部企业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销售渠道,有望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白酒行业面临的一些挑战。例如,年轻消费者对白酒的消费兴趣相对较弱,如何吸引年轻群体成为白酒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随着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部分消费者开始减少白酒的饮用频率,这对白酒行业的长期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面对白酒板块的四连跌,我认为投资者应保持冷静和理性。短期的市场波动往往难以预测,但长期的行业趋势却相对清晰。作为基金经理,我们将继续关注白酒行业的基本面变化,深入分析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及时分享给大家。

来源:一地基毛66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