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人说,罂粟的果实可以用来给牛马治病。”“听人说这个东西涮火锅,味道很好……”近日,因听信他人所言,认为罂粟可以用来“治病”“涮火锅”,家住盘州市的周某某和孔某某便在自家院落种起了罂粟,后被英武派出所、红果派出所民警查获,两人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听人说,罂粟的果实可以用来给牛马治病。”“听人说这个东西涮火锅,味道很好……”近日,因听信他人所言,认为罂粟可以用来“治病”“涮火锅”,家住盘州市的周某某和孔某某便在自家院落种起了罂粟,后被英武派出所、红果派出所民警查获,两人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了解,像周某某和孔某某这样误信“偏方”,私自种植罂粟的人不是个例。为了更加有效遏止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六盘水公安采用“科技巡查+地面排查+入户普法”的踏查新模式,多举措开展春季禁种铲毒踏勘行动。
为全面开展禁毒踏查工作,禁毒民警联合农业、街道办等多部门及志愿者,组建起“空地一体”立体化巡查体系。地面人工踏查队伍严格遵循“重点排查、全面踏查、不留死角”原则,深入辖区偏僻区域绿化带、路边绿植带及公园等潜在隐患区域实施地毯式排查;与此同时,“无人机”专业队同步启动高空侦查模式,民警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对楼顶阳台、院落空地、花园菜地等人工巡查难以覆盖的隐蔽角落进行全景式扫描。在螺旋桨的嗡鸣声中,房前屋后每个细节都通过航拍画面实时回传,构建起“地面无死角、空中无盲区”的立体化查缉网络。
“无人机可以快速收集地块信息,其安全性高、机动性强、精准度高,可有效弥补人工踏勘盲区。”六盘水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伟介绍道。通过将非法种植易发、高发区域及重点偏远地区纳入无人机检测范围,一旦发现线索,立即组织警力核查,坚决做到发现一株,铲除一株。
注重查更要严力宣,将禁种铲毒理念深植群众心中。
非法种植罂粟人员通常对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的外观认知模糊、对其药理作用了解不透彻、法律意识淡薄等,导致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屡禁不止。
为此,六盘水市公安局钟山分局禁毒部门从源头抓起,利用开学季积极走进校园向中小学生上起了禁毒宣传教育课。并积极向辖区群众开展禁种铲毒和禁毒知识宣传,与辖区商铺、居民签订禁种铲毒承诺书,动员群众举报非法种植罂粟的违法行为。
在六枝,禁毒民警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展植树节“种下禁毒林、共筑防毒墙”主题活动暨禁毒宣传、禁种铲毒活动,将“植树节”活动与禁毒宣传、禁种铲毒等工作相结合,鼓励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并到居民小区、菜场等开展禁毒宣传活动,积极宣传禁毒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识毒、防毒意识。
盘州市公安局禁毒民警则对废旧厂房、偏僻仓库、闲置民房等易发制毒活动的场所开展地毯式排查,全力清除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土壤。踏查过程中,采取“以案示警”的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禁种的法律后果,积极消除群众的法律盲区和侥幸心理。
水城禁毒部门将禁种铲毒工作纳入平安创建、无毒创建重要内容,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联动,农业、林业等多部门及志愿者成立踏查小组,常态化开展踏查,并通过村村响广播、微信公众号、入户走访、群众会等方式宣传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危害,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行为。
接下来,六盘水公安将持续发挥“科技+人力”优势,以科技助力、部门联动、扩大宣传等方式,不断营造“种毒违法、种毒必究”的全民禁毒氛围。
罂粟普及小课堂
罂粟不能治病更不能食用
罂粟是提取毒品鸦片的主要毒品原植物
食用罂粟苗可导致成瘾性、中毒、精神行为改变及其他健康问题
1
成瘾性:罂粟幼苗含有吗啡和海洛因等生物碱,具有很高的成瘾性。长期食用或滥用这些物质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依赖。许多国家禁止或严格限制未经处理的罂粟的种植、生产和销售,因为它可以被用来生产毒品。
2
中毒:摄入大量的罂粟生物碱可能导致中毒,出现呼吸困难、心跳缓慢、瞳孔缩小、昏迷等症状,甚至会造成死亡。
3
精神行为改变:罂粟生物碱 可能导致精神和行为改变,包括欣快、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和判断力下降等。
4
来源:mm技老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