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内容只言片语涉及了自己管理班级方面遇到的困难,做班主任的艰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办公室的压抑氛围。都只是概括,并没有任何细节具体的描述。
本来打算写另一个选题,直到我无意中刷到了一个临聘教师入职一周后打退堂鼓的文章。
文章内容只言片语涉及了自己管理班级方面遇到的困难,做班主任的艰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办公室的压抑氛围。都只是概括,并没有任何细节具体的描述。
点开评论,有种“宁做私立鸡,不做公立狗”的感觉。其实都是“牛马”,为了碎银几两,为了生存而已。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遇到的领导也不一样,我不想过多评论。
我只想从我的经历和认知出发,说说我的想法。
● 在编VS临聘: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生
在我入职公立两周后我就有了这样的感受。 在教育这片土地上,我们耕耘同样的一年四季,浇灌同样的花朵,在同一个世界,却过着不同的人生。
这种不同,不是指周遭人际交往的困境。因为深圳这个城市的属性,决定了学校极大部分人的高素质。
这种不同,是隐藏在社会制度下不同身份定位造成的现实与真相。
虽然学校没有明确的坐班时间,但是编外老师一般都会按时按点上岗。而不做班主任又没有很强事业心的某些编内老师,上班晚下班早,睡饱了才去办公室。
网上有数据显示,52%在编教师承认“编制依赖削弱专业进取心”。可是哪一个临聘老师能这样?
同工不同酬,编外工资低很多这个人尽皆知。可是,面对在编老师众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编外老师很多时候都是被挡在了高墙之外。我这周就遇到了一个,很是可惜。
对于一些教学竞赛、评优、评先,编外或被排斥在外,即使有参与权,在最后的名次上也会优先编内老师。
做着同样的工作,甚至更尽心,更优秀,却没有上升的渠道,职业赛道上巨石堵路,最让人不甘。
●临聘教师: 既选之,则安之
虽然以上的所有落差与不平你都知道,可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你依然选择了临聘。
我一直坚信,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而当下的选择,就是最适合你当下状态的最好选择。
既选之,则安之。既安之,则为之。
制度的不公,我们暂时没办法改变。可是,在讲台上,在黑板前,在知识的海洋里,在学生清澈的眼眸中,没有在编与临聘的区别。
以不同方式在高中任教5年,我没见过学生成长档案里,标注过“该知识点由在编教师传授” ;也从未见过,满分试卷上记载着批改老师的编制属性。
那些触达学生心灵深处的美好、改变孩子命运的教育瞬间,从不需要加盖编制印章,那也是属于我们编外老师奋斗的沃土。
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对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询问,即使他们不够优秀,不够努力,我也从未觉得因为我遭到了不公便可以对他们敷衍了事。
我始终认为,当我选择了教育、选择了做一名老师,便也播种了内心那颗情怀与理想的种子。
●破局:做一个觉醒的个体突围者
做一个临聘教师,不抱怨不计较,没优势没地位,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追求自我职业发展的高度与成就。
我看到90后临聘教师王露,在B站开设“备课直播间”,百万粉丝倒逼学校破格授予其“教学创新岗”称号。
我也看到郑州张伟教师联盟:237名临聘教师自发组建跨校教研网,产出3项省级优质课案例。
他们是临聘教师,却也是突破重围的勇士。他们不被看好,却偏偏最争气。
他们向社会制度发起诉讼:我们或许只是错过了某个机会,但并不是没有能力。
如果你也是临聘,或许你也可以探索属于自己的职业赛道。即使不在教育领域,你也可以找到让自己闪闪发光、内心充实幸福的野路子。
因为我们的人生,永远不会被“临聘”两个字所束缚。束缚住你的,永远是你的思维和认知。
不管在编还是临聘,亦或是私立,愿我们都活在自己的热爱里,不卑不亢,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来源:看了看电话77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