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下午华为的发布会不知道你看没,华为发布了鸿蒙原生的新形态手机。作为重要的生态合作伙伴,百度同步宣布他们最新最智能的搜索体验“百看计划”将会在鸿蒙上首发,同时,百度网盘还针对鸿蒙全场景特性进行了深度适配。这直播看的我都想买台鸿蒙手机了。
#智享星途新豪华座驾#华为鸿蒙为什么会选百度?
原创 池建强
今天下午华为的发布会不知道你看没,华为发布了鸿蒙原生的新形态手机。作为重要的生态合作伙伴,百度同步宣布他们最新最智能的搜索体验“百看计划”将会在鸿蒙上首发,同时,百度网盘还针对鸿蒙全场景特性进行了深度适配。这直播看的我都想买台鸿蒙手机了。
真感慨,鸿蒙这些年,不容易,把 Google 的 Fuchsia 操作系统曾经想做的事情做成了。
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像百度这样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也愿意把他们最重要的成果放到鸿蒙上首发,让我有些感动。从基础设施到应用,不同生态位的中国公司互相协同,大家硬生生地蹚出了一条国产化的路。延伸出来讲,这次的 AI 浪潮,其实也是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技术较量。
昨天我聊到了 Google,今天想顺着话题继续写写百度,写写华为为什么会选择百度。百度在鸿蒙上首发的 AI 搜索模式看起来还挺酷的,这个模式叫“百看计划”,意在希望带来“百看不厌”的搜索体验,既高效实用又充满探索乐趣。
过去一段时间里,大家喜闻乐见的观点是 Google 和百度都会被 新一代的 AI 公司取代,这种论述看多了之后,我已经不想再看。因为大家讨论的前提是 OpenAI 等公司的产品越来越强,而 Google、百度却按兵不动,这么讨论,意义不大嘛。
你看无论是 Google 还是百度,他们在 AI 上的积累一点都不弱,并且,我觉得越往后走,大厂原有的生态优势会逐步显现出来。拿百度来说,如果你盘点时间线的话,会发现无论是模型,还是应用,它都在快速迭代中。不可能原地不动,大家都看到了 AI 带来的颠覆性变化。
很多时候,一款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新产品发布,总会涌入一大批尝鲜用户,但最终他们能不能留下来,还是得看产品到底能否解决用户的问题。过去两年,我们已经见过太多产品号称是新一代的 XX,结果,没两个月,就偃旗息鼓。我觉得核心还是那句话:⽤户并⾮是在购买产品,⽽是将产品带⼊⽣活,以完成某个任务。
这一点,百度搜索很清楚。
过去,我们使用搜索引擎的流程是先输入关键词,然后再从一长串的列表中选择可能对自己有用的链接。最后,看完几个网页的内容后,自己再在脑海中拼出想要的结果。这个链路,谁都清楚并不是终局,因为用户才懒得挨个看,懒得选择,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给答案。
但无奈,之前的技术做不到。无论是百度还是 Google,我相信当时他们的产品交互已经是技术和产品体验平衡后的最优雅的实现。搜索引擎一直想满足的需求都是给用户提出的问题找到最合适的答案,现在随着新一代 AI 技术的到来,我倒觉得一切都是明牌:谁能更贴合用户的信息需求,谁就能赢得用户。
其实要是你留意的话,会发现百度搜索很早之前就已经融入了 AI。输入问题,有时候它会在搜索结果顶部空出来一块区域,直接展示问题的答案。这就是 AI 能力,只不过大家没意识到。我现在反而觉得这种没有特别刻意的 AI 功能,才是最好的。润物细无声么,AI 只是技术手段,重要的是解决用户问题。
如果说在链接列表上方展示问答的方式还只是中间态,那百度 AI 搜索就完完全全是原生的 AI 应用了。点搜索页面中紫色的 AI+ Tab,就能使用百度的 AI 搜索。用 AI 改造搜索的体验,百度做的比 Google 更激进,更彻底。谷歌这个月才扭扭捏捏发布了个 AI Mode,还只针对部分用户,而百度,早在线上面向全网用户开放了。
很多人估计还没习惯点开 AI 搜索的入口,但我强烈推荐你试试。现在已经上线了。它符合我对新一代搜索引擎的期待:直接给出个性化的回答,页面清爽简单。
现在各种各样的 Chat 类应用,都有个毛病:需要用户选择使用哪个模型,以及是否联网。但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看,这些选择应该交由产品来做。用户提出一个问题,至于实现层面你使用哪个模型,联不联网,产品应该更智能地做出判断。
百度 AI 搜索就在这个地方做了创新,它有一个“智能模式”,可以自动识别问题,并调用不同的模型能力来回答。比如,我输入“冬至日历”,它会直接调用百度原生的日历组件展示,而不是机械地让 DeepSeek R1 深度思考。再比如,我问冬至为什么白昼时间最短,这种成熟的问题,也没必要推理,直接让基础模型回答就行。毕竟推理模型需要更长的等待时间。
我再做个演示,比如我问:“为什么古代皇帝喜欢在冬至这天祭祀?”你会发现,它迅速给出了回答,没有调用推理模型。
而如果我对回答不满意,希望能够深度思考一下。这时候,直接点击最下方的深度思考按钮就可以。从下面图片你能够看到,智能模式开始调用推理模型进行深度思考。当然,如果我问复杂一点的问题,它会直接调用推理模型。
在 AI 搜索的输入框中,还能直接@对应的智能体。你看下图,我找到了“旅游规划”的智能体,请它来帮我做一份北京的两日游行程。智能体就是垂直领域的 AI 专家,相比直接和模型交互,对应的智能体的经验可能会更丰富,因为创建智能体的开发者可能会为智能体附加单独的知识库。
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通过 AI 的融合,现在搜索引擎已经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回复。之前, 想要找两天的旅游行程规划,只能去看看有没有人写过类似的文章。现在,只需要提自己个性化的需求,接下来 AI 会生成一个还不错的答案出来。从通用化到个性化,这也是百度搜索的一条迭代主线。
其实,我觉得最终 AI 搜索引擎的形态,还是会像百度那样,只保留一个搜索框,用户只需要输入自己的问题就可以了,然后剩下的交给 AI 来做意图识别和工具匹配。搜索框正在成为通往智能世界的⼊⼝。
AI 肯定会带来全新的搜索体验,这是毋庸置疑的趋势。能看出来,百度也正站在全新的技术高度上,重新定义搜索引擎的未来。
来源:一梦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