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R:巴西ABC联邦大学Alexandre Hiroaki Kihara团队讨论视网膜可能代表着大脑健康和病理的窗口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2 08:34 4

摘要:动物模型和尸检研究为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大脑和视网膜改变之间的相似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此类研究对于了解视网膜如何反映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在一项尸检研究中,观察到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连续体视网膜中存在淀粉样蛋白-β肽聚集体,以及视网膜神经胶质增生和形态改变。

动物模型和尸检研究为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大脑和视网膜改变之间的相似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此类研究对于了解视网膜如何反映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在一项尸检研究中,观察到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连续体视网膜中存在淀粉样蛋白-β肽聚集体,以及视网膜神经胶质增生和形态改变。最新研究发现,神经元内淀粉样蛋白-β免疫反应性的积累可以预测认知状态,尤其是在视网膜周边区域观察到积累时。此外,随着病理恶化,视网膜会变厚,视网膜神经胶质增生也是如此。总之,视网膜厚度和淀粉样蛋白-β聚集体的存在可能代表一种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方法。尽管散发性和常染色体显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根本原因不同,但它们的症状和生物标志物通常非常相似。散发性病例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最常见的表现;然而,遗传病例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可检测的生物标志物或症状出现前数年研究患者的情况。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进展、识别早期生物标志物、帮助诊断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从遗传病例中获得的见解可用于比较不同人群、增强早期诊断技术和量身定制预防干预措施。通过利用疾病的遗传形式,研究人员可以阐明病理生理机制,最终有助于改善所有受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的患者的临床结果。

来自巴西ABC联邦大学Alexandre Hiroaki Kihara团队认为,对视网膜的 3D 结构进行微缩建模可能成为一种方便的系统,以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视网膜类器官表现出 tau 病,磷酸化 α-突触核蛋白积累的模式能够识别出在帕金森病中显示早期或晚期 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视网膜细胞类型。视网膜类器官可能代表一种用于药物测试、生物标志物识别和病理生理研究的新资源。鉴于这些最新进展,视网膜检查成为大脑健康的关键指标。除了非侵入性之外,视网膜检查还提供了一种比脑部扫描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探索这些相似之处可以重新定义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倾向和进展的方法,代表一个新的治疗时代。此外,视网膜检查和血浆生物标志物相结合可以提供一种高效、直接且经济实惠的综合诊断方法。最后,使用视网膜类器官模拟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望实现早期诊断,此外还可以测试个性化治疗以逆转或延缓疾病进展。这些进步凸显了视网膜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痴呆症的诊断和治疗干预的变革性影响。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5年 12 月 12 期发表。

文章来源:Móvio MI, Almeida MC, Ferreira ST, Kihara AH (2025) Shedding light on the retina to see healthy and pathological aging. Neural Regen Res 20(12):3537-3538. doi.org/10.4103/NRR.NRR-D-24-00809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