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企业开始赚美国与西方国家的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2 09:48 3

摘要:恒瑞医药通过海外授权(License-out)加速全球化布局,2023年完成至少5项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等领域。其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已在多个国家开展临床试验,并计划提交美国上市申请。

我国一些创新药企通过自主研发创新药,成功进入欧美市场,并展现显著投资价值。

1. 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通过海外授权(License-out)加速全球化布局,2023年完成至少5项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等领域。其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已在多个国家开展临床试验,并计划提交美国上市申请。

研发优势:累计研发投入超330亿元,拥有13款自研1类创新药上市,覆盖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当前51款肿瘤创新药在研,58款慢病领域产品布局。

政策红利:受益于国内医保谈判对创新药的倾斜,以及FDA快速审批通道(如突破性疗法认定),国际化收益有望持续释放。

2. 荣昌生物(688331.SH / 09995.HK)

国际化进展:其自主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维迪西妥单抗(RC48)于2021年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胃癌,2023年与Seagen(辉瑞子公司)达成超2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创中国ADC药物海外授权金额纪录。

技术壁垒:在ADC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RC48针对HER2低表达肿瘤的疗效显著,填补全球市场空白。

商业化潜力:全球胃癌药物市场规模超百亿美元,叠加ADC技术平台可扩展至其他靶点,未来管线协同效应强。

3. 百济神州(688235.SH / 06160.HK)

国际化进展:核心产品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百悦泽)2023年全球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成为首个在美市场份额超过伊布替尼的国产创新药,覆盖60多个国家。

全球化布局:建立自主海外销售团队,直接参与欧美市场竞争,减少对授权合作的依赖。

研发管线厚度:拥有50余项临床阶段项目,涵盖TIGIT、BCL-2等前沿靶点,与诺华等跨国药企合作强化研发资源整合。

4. 君实生物(688180.SH / 01877.HK)

国际化进展: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拓益)于2023年获FDA批准用于鼻咽癌治疗,成为首个在美获批的国产PD-1药物。与Coherus合作推进美国商业化,首付款加里程碑款总额达11.1亿美元。

差异化适应症选择:聚焦鼻咽癌等欧美罕见病领域,避开PD-1红海竞争,提升定价权。

技术平台延展性:布局双抗、ADC等下一代技术,JS014(抗CD112R单抗)等管线具备全球竞争力。

5. 博瑞医药(688166.SH)

国际化进展:GLP-1类创新药BGM0504(减肥适应症)研发周期仅7年,成本仅为同类国际竞品的1/15,2024年完成海外授权预付款超2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达10亿美元。

成本优势:依托中国工程师红利,研发效率显著高于海外企业,GLP-1全球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后续迭代产品空间广阔。

政策支持:国内对代谢类疾病创新药审批加速,叠加海外专利布局完善,双市场收益可期。

6. 和黄医药(0013.HK)

国际化进展:自主研发的MET抑制剂赛沃替尼(沃瑞沙)2023年获FDA批准用于肺癌治疗,与阿斯利康合作推进全球商业化,首付款达2.8亿美元。

小分子药物差异化:在激酶抑制剂领域积累深厚,针对罕见突变靶点(如METex14跳跃突变)构建专利壁垒。

现金流稳定性:通过授权合作降低自建销售网络的风险,未来多个管线(如Syk抑制剂)具备海外授权潜力。

投资价值核心驱动因素

1. 研发能力与管线厚度:头部企业年均研发投入超营收15%,临床后期管线数量决定短期变现能力。

2. 国际化战略差异:自主出海(如百济神州)与授权合作(如荣昌生物)模式并存,前者长期收益高但风险大,后者现金流更稳定。

3. 政策与市场共振:国内医保谈判对创新药价格保护加强,FDA加速审批通道(如突破性疗法)缩短上市周期。

4. 技术平台延展性:ADC、双抗、基因编辑等平台型企业(如荣昌生物、博瑞医药)更易实现管线裂变,抵御单一产品风险。

上述企业代表了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三大路径:自主全球化(百济神州)、授权合作(荣昌生物)、差异化适应症突破(君实生物)。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具备强研发平台、高海外收入占比、政策敏感度低的企业,并通过ETF(如创新药企ETF 560900)分散个股风险。

长期来看,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从目前的不足5%提升至15%以上,成为医药投资的核心赛道之一。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