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本好书送你读·书单】阳春三月,书香伴春光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2 11:06 3

摘要: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今天,第55期“百本好书送你读”书单如约出炉。本期,让我们跟随文学评论家李敬泽的首度演讲结集《空山横》去感悟文学与人生;在中国小说学会年度长篇小说奖得主范迁的《惊鸿》中感受艺术之路的壮丽与曲折;走进《我把故乡藏在身后》中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今天,第55期“百本好书送你读”书单如约出炉。本期,让我们跟随文学评论家李敬泽的首度演讲结集《空山横》去感悟文学与人生;在中国小说学会年度长篇小说奖得主范迁的《惊鸿》中感受艺术之路的壮丽与曲折;走进《我把故乡藏在身后》中去体会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的大彻大悟;在《智人之上》的启发下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如何自处……翻开好书,春天会更美。

超越文学批评范畴的时代之书

《空山横》

作者:李敬泽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蓝月亮书店

这是李敬泽的首度演讲结集,关于文学关于人,《空山横》起于声音,它是说出来、讲出来的。自古只有无声的文章,而演讲,是赋予文章以声音。《空山横》是16篇有声的文章。15次真实的演讲+1次想象的演讲,关于曹雪芹、鲁迅、杜甫、汪曾祺,也关于跑步、雨燕、鹅掌楸、超级AI,小到日常之物,大到天上星图,一切都与文学有关、与人有关。

荐书人说>>>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这是一本时代之书。它包含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话题,比如AI、“作者究竟是活着还是死去了”“作者与述者”,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基本的生活方式,比如跑步。

李敬泽先生把这些东西做了非常有趣的关联。通过这种关联,我们能够看到,他是一位非常具有创造力的思想者(不仅仅是文学批评家)。这本书超越了文学批评的范畴,是思想的痕迹、思想的过程。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有血有肉的、永远在跟这个世界和他者进行对话的不知道疲倦的人。有了这本书,你基本上能够把整个中国当下最有原创性的、最先锋的,关于人、关于文学的各种思考囊括其中。

艺术之路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

《惊鸿》

作者:范迁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精典书店

《惊鸿》是中国小说学会年度长篇小说奖得主,同时入选收获小说榜·长篇小说榜前两名。作者范迁被金宇澄称为“画家出身的小说家”。小说讲述了1940年代末,青年画家范国粹与几位好友秉持对艺术的一腔热情,相携去欧洲闯荡的故事。以爱情故事开始,以对生命的沉思结尾。关于危险和贫穷,艺术的严肃和乐观。从东西方文明交融的长江三角洲,到巴黎楼顶间的简陋画室,及至古高棉王国石岩上的神秘微笑。时代地壳板块大漂移、大重组下的世界图景,如一幅丰美壮阔的画卷,徐徐展现在面前。

荐书人说>>>

陈冲(著名演员、编剧、导演)

我花了三个晚上读完《惊鸿》,掩卷之际,我好像看到范迁跌跌撞撞地走过了一条所有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其中光明与黑暗同存,喜悦和悲伤交缠。从事艺术从来不是一条坦途,其中之艰辛与失落,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范迁曾经说起:他老是反复地做一个同样的梦,要去巴黎了,但到临上飞机之时,机票却无论如何找不到了;又或者是记错了时间,飞机在一个小时之前已经起飞了……巴黎一直在地平线上,不知道范迁写完了《惊鸿》之后,还会继续做那个去巴黎而错过了飞机的梦吗?

一种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

《我把故乡藏在身后》

作者:刘亮程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西南大学出版社阅见书店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藏在身后》与《许多草胡乱长着》《心地才是最远的荒地》《听万物的灵说话》一起,构成了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2025年最新推出的四卷本经典散文集。本书中,他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关于故乡的故事,那些黄沙梁的风土人情,那些与土地血肉相连的情感,都在他的文字里活了过来。他将故乡新疆的风土人情勾画成自己的精神家园,写出了与那片土地血肉相连的情感。

荐书人说>>>

蒋子丹(著名作家、庄重文文学奖得主)

在刘亮程看来,“家乡是属于土地文化,每个人都有一个土地上的名字,有一条路可以到达一个确定的家乡。但是故乡属于精神和来世,当我们走完此生,最后迎候我们的就是故乡。”在刘亮程笔下,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

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之书

《智人之上》

作者:[以]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西西弗书店

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到文字书写,再到人工智能,《智人之上》透过大历史的长镜头,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邀请我们思考信息与真相、神话与官僚制度、智慧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不同的社会结构在试图构建信息网络时面临的关键困境。如果我们拓宽视野,看看人类的信息网络在过去几千年如何发展,我们也许可以更了解今日与未来发生的事情。

荐书人说>>>

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能源转型与信息密度的飞跃。赫拉利在《智人之上》中深刻剖析了这一点,他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技术发展的故事,更是在揭示一个关于人类如何不断突破自我限制、追求更高智慧层次的壮丽史诗。尤为重要的是,赫拉利并未止步于技术的表面,他深入探讨了信息网络背后所承载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文化价值的变迁。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技术史的著作,更是一本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中找到自身定位、实现价值的智慧之书。

满足你对太阳系的全部想象

《太阳系终极探索指南》

作者:[英]丹尼尔·贝内特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沙坪坝书城

本书的主编丹尼尔·贝内特是位资深编辑,也是一名获得国际大奖的新闻工作者。《太阳系终极探索指南》提供了对太阳系的全面探索,从太阳系的诞生、行星的形成,到太阳系内各个天体的详细描述,展示了人类为实现对宇宙空间的革命性发现和认识所做的最新努力,包括现役的探测器和它们正在执行的任务,不仅涵盖了关于太阳系的科学知识,还书写了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和未来展望。

荐书人说>>>

张正严(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从宇宙诞生的第一缕光芒到太阳系终局的终极猜想,从太阳风暴的狂暴之舞到火星登陆的壮丽图景,这部科普力作以恢宏的篇章,为人类编织了一张探索太阳系的“知识网络”。作为一部“时空穿越指南”,它既能带你亲历宇宙大爆炸的震撼,也能畅想小行星采矿的未来;既能解码太阳风的磁场密码,亦可窥见木星红斑的狂暴之美。书中不仅追溯天体诞生的奥秘,更直击前沿探测任务:水星采矿的科幻场景、金星浓雾下的未解谜团、土星环的昙花假说……每一处细节都凝结着科学家与探测器跨越光年的智慧结晶。无论是想知道“人类为何登月”的孩子,还是痴迷太空的科幻迷,这本书都能满足对太阳系的全部想象。愿每个仰望星空者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宇宙坐标。

推开50位文学巨匠的创作密室

《有故事的房间》

作者:[英]亚历克斯·约翰逊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时光里书店

对作家来说,拥有一个私人的、安静的、舒适的空间,对他们的写作尤为重要。不同的作家在写作中也会有不同的习惯和仪式,有人需要喝大量咖啡,有人喜欢在书桌上放一盒削好的铅笔,甚至有人需要从一头温顺的奶牛身上寻找灵感……他们在《有故事的房间》里,用自己的方式环游世界。本书作者亚历克斯·约翰逊,穿越几个世纪、跨越几个大洲、汇集不同流派,探索了50位伟大作家的写作习惯,带我们进入他们的写作中心——从阁楼和书房,到台球厅和浴缸,去深入了解他们创作著名作品时的独特空间、习惯和仪式。

荐书人说>>>

连果(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编辑)

本书以精美的插图和充满细节的讲述,为读者推开50位文学巨匠的创作密室——这里有普鲁斯特追忆人生的沉寂卧室,有杰克·伦敦记录灵感的门廊,更有伍尔夫位于后花园中的那间”只属于自己”的小屋。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学巡礼,不仅揭示了著名作家惊人的咖啡消耗量与神秘的书写仪式,更呈现了一段段创作与空间的隐秘对话:阁楼的逼仄如何让灵感爆发?浴缸的氤氲水汽怎样使诗意流淌?这部融合人文考据与文学趣味的佳作,像是一场纸上的建筑漫游,又像一场关于文学的深夜长谈。翻开精美的书页,你将跟随作者的笔尖流连于一个个创作空间,最后你会发现:每一个创作空间里发生的故事都让经典愈发浪漫,每一部经典背后的创作空间都隐藏着缪斯与作者签订的灵魂契约。

微观史视角研究“乡土中国”

《程允亨的十九世纪》

作者:刘永华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九龙书城

《程允亨的十九世纪》讲述了发生于19世纪徽州一个普通乡民的生活世界的故事。作者在细致解读这个主人公及其家人留下的长达40年的日常行事记录的基础上,以其生命历程为经,生活世界为纬,全面再现了这个世界的不同面向——从农田耕作到商品贩卖,从饮食、穿着到关系、人情,从时空感知到读写实践,从仪式展演到政治体验——及其变动趋势。本书力图有机结合整体史分析、微观史诠释及民族志方法,近距离观察国际贸易、王朝制度、区域社会及个人决策等不同因素在塑造乡民生活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深入探讨大变革时代一个普通民众的历史际遇及19世纪中国乡村的变与不变。

荐书人说>>>

宋志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

以“排日账”这样的民间文献史料展现19世纪中国农民的生活,这是本书作为微观史研究的典范意义所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刘永华教授在史料的发现过程中,展现了敏锐的观察力,在整理史料过程中,展现了出众的文献分析能力。本书采用了“个体层次的整体史”的写作方法,立足于整体性的历史框架,呈现了中国乡民的日常与中国大变革时代,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之间的互动肌理。阅读本书能够打破人们对明清农民的刻板和笼统印象,为理解“乡土中国”提供了新的维度和新的视角。

让曾经的哀伤被重新言说

《与哀伤共处》

作者:李昀鋆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重庆书城

在一个避谈生死的社会,失去至亲的痛苦,是否真的像旁人想象的那样可以“过去”?被一次次重复的“节哀顺变”,是安慰、劝诫,还是伤害与冷漠?面对竭力规避谈论死亡的文化情境,《与哀伤共处》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李昀鋆历经13个月的田野调查,与44位年轻丧亲者进行了近百次深度访谈,并以叙事分析作为核心方法,深度整合了他们的哀伤叙事,重构了年轻失亲者的真实叙述。

荐书人说>>>

袁长庚(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博士)

丧亲之痛,“丧”是失去,更是一种持续日久的空缺;“痛”是提示,提示我们必须与空缺共同生存。丧亲之痛与其说是因死亡而带来的情绪状态,不如说是一场漫长且无定的人生修行的起点。丧亲之人,甚至在死亡还未完全发生的时候就被迫要开启这场修行。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对丧亲之人的安慰、理解、支持,常常有一个时间限度,一旦超越时限,丧亲者的故事和感受就被封印,几乎不再有被言说的可能。感谢李均鋆博士的这本书,超越了哀伤理论的传统视角,没有将丧亲经验视为纯粹个人的、内在的心理反应,而是将甚少被过往研究关注的社会情境整合融入分析框架,通过对“哀伤经验、追寻意义、身份改变”这三个关键主题的诠释,让曾经的一切有了被再度言说的可能。

从传统文化理解自然与人文

《人间百草》

作者:田炳信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东坡书局

《人间百草》是一部文学经典和药学典籍诠释性作品,描述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自然知识、技术知识、历史地理知识和人生智慧。本文以《本草纲目》中大量草药名称、结合神农尝百草,从《尔雅》《诗经》《黄帝内经》中的文史哲和训诂学的角度,描绘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及人们对生老病死、饮食、社会认识和生命体悟,辅以大量人文科普知识,笔法诗意活泼。

荐书人说>>>

王涛锴(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作家、画家、诗人、媒体人的丰富经历,让本书作者田炳信先生对自然与人文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本书不仅对《本草纲目》等古代药学典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现代诠释,也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进行了一次深情回望。作者以诗意盎然的语言,将古老的草药历史娓娓道来,并且不仅仅讲花草,更将花草与人生联系起来,生发出无尽的哲思,让读者在认识花草中体味人生百态,遍尝人间冷暖。本书还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自然,认知世界,书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人文观念,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来源于根植东方的深刻的文化自信。

中国第一位“太后”的人生

《秦宣太后传》

作者:王子今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古腾堡星汉书店

《秦宣太后传》为著名历史学家王子今撰写的宣太后传记。传主宣太后生于楚国,后成为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作者以宣太后的生平为线,从诸侯争强、战国并起的历史局势入手,勾勒了其由楚入秦、主掌秦政、失势隐退、晚年去世的人生轨迹。结构设置精巧,传述逻辑严谨,写作特色鲜明,是一部扎实有料的历史人物传记。

荐书人说>>>

赵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

作为秦汉史权威学者,王子今教授研究历史是从学习考古起步的,这给他的学术风格打上了鲜明印记。他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的若干研究成果,都带有考古学的视野、考古学的方法、对考古资料的诠释与运用。他为宣太后而作的这本传记也有这个特点。前些年的一些影视剧让更多公众对宣太后建立起认识,但历史上这位传奇女子究竟度过了怎样的一生?王子今教授以严谨的学术性结合简洁明了的可读性,对有关宣太后其人的奇闻逸事、彼时彼世的历史风俗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同时敏锐地捕捉人物与历史、地理空间的关系,使读者透事见人,由人观史。书中所展现的秦史景观错落有致,可见作者对秦史的整体把握功力与思考深度,是一部富有创见的学术著作。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