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当受害者持有原始数据、初稿及提交时间等关键证据时,这种行为显得尤为愚蠢。然而,在2024年末,巴基斯坦阿卜杜勒·瓦利汗大学的化学家Muhammad Kashif却遭遇了这样的不幸。
尽管互联网上时不时会出现关于审稿人窃取稿件的传闻,但在当今这个数字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直接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几乎不可能不被发现。
尤其当受害者持有原始数据、初稿及提交时间等关键证据时,这种行为显得尤为愚蠢。然而,在2024年末,巴基斯坦阿卜杜勒·瓦利汗大学的化学家Muhammad Kashif却遭遇了这样的不幸。
Kashif教授通过学术诚信监督网站Retraction Watch得知,一篇新发表的文章与他的未发表作品存在“大量重复”。检查后确认,这篇由他人署名的文章正是他自己的研究。他表示:“我的工作未经许可就被复制,这抹杀了我数月的努力。”
得益于电子邮件记录和投稿系统的透明性,整个事件的时间线变得清晰可见。2024年3月,Kashif首次向Archives of Advanced Engineering Science提交了他的论文,但在一轮审稿后撤回并尝试投向其他期刊。
4月,当他将同一份手稿提交给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时,却被拒稿。
到了8月,“抄袭者”行动了。根据RSC Advances官网的信息,这篇文章于2024年8月3日提交,并在10月24日获得接收,最终在12月16日正式发布。
Kashif发现此事后立即通知了期刊方,RSC Advances随即启动了调查程序。
据称,一名涉案作者声称因文件名相似而误传了错误文档。但这一解释未能说服公众。此外,除了主要嫌疑人Sujit Kumar外,其他几位来自印度、俄罗斯与中国(具体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所双一流高校)的合著者也被卷入其中。
目前,原作者Kashif正在寻求解决方案以正式发表其原创论文。鉴于RSC Advances处理速度缓慢,他正考虑转向其他期刊发表此文。
来源: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