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胃肠不适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许多患者会首先考虑消化系统疾病。当一位38岁男性反复出现腹痛,即使胃肠镜检查结果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临床实践中,这可能是胰腺癌的"狡猾"表现。胰腺癌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致使确诊时多为晚期,治疗效果欠佳。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张澍田教授指出,腹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表现为上腹部或左上腹部疼痛,可能向背部放射。
这种疼痛特点与普通胃肠疾病相似,使许多患者和医生最初将其误认为是胃炎或胆囊疾病。
典型案例:李先生,38岁,IT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常熬夜加班。半年来反复出现腹部不适、隐痛,医院多次胃肠镜检查结果均正常。
直到出现黄疸症状才做进一步检查,通过增强CT发现胰头部占位性病变,最终确诊为胰腺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赵东兵教授表示,胰腺癌早期诊断极具挑战性,被称为"癌中之王"。
据《中国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数据显示,胰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11.5%,主要原因是早期发现困难。
胰腺位于腹腔深处,被胃、十二指肠、肝脏等器官所环绕,这种解剖位置使得早期胰腺肿瘤难以通过常规体检或胃肠镜检查发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胰腺中心王东教授解释,胰腺癌早期症状主要有:
持续性腹痛:尤其是吃完饭后加重,常向背部放射
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饭后饱胀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短期内明显消瘦
新发糖尿病:40岁以上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糖尿病
黄疸:皮肤、眼白发黄,多见于胰头癌
上海瑞金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吴建平教授强调,当常规胃肠镜检查无法解释反复腹痛时,应考虑进行胰腺相关检查。
特别是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中老年人,即使胃肠镜正常,也不应轻易排除胰腺疾病可能。
对于疑似胰腺癌患者,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管世鹤教授建议以下检查方法:
1.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是胰腺癌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敏感性约70-80%
2.增强CT:胰腺癌首选检查方法,敏感性达80-90%
3.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显示更清晰
4.内镜超声(EUS):可发现直径小于1cm的小胰腺肿瘤
5.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获取胰管刷检标本
6.PET-CT:对早期病变及远处转移有较高敏感性
根据2023年发表在《中华消化杂志》的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结合CA19-9和增强CT检查,可将胰腺癌早期诊断率提高30%以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腺外科沈柏用教授指出,以下人群应提高警惕:
年龄在50岁以上;有胰腺癌家族史;慢性胰腺炎患者;长期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新发糖尿病;有长期酗酒史者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吸烟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2-3倍。此外,肥胖和高脂饮食也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赵玉沛院士建议: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包括腹部超声、血糖及CA19-9在内的检查
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果及全谷物摄入;限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摄入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重视不明原因腹痛:
反复腹痛超过两周;伴有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即使胃肠镜正常,也应考虑进一步检查
北京协和医院胰腺外科魏东教授特别提醒,对于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尤其是伴有体重下降、糖尿病新发或加重的患者,即使胃肠镜检查正常,也应考虑进行胰腺增强CT检查,必要时结合内镜超声进一步评估。
面对胰腺癌这一难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胰胆外科中心徐克教授表示,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根据《2023中国胰腺癌诊疗进展》报告,结合手术、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胰腺中心叶青海教授指出,近年来胰腺癌的液体活检技术取得突破,通过检测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DNA,有望实现胰腺癌的早期筛查。
温馨提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面对胰腺癌这类"隐形杀手",保持警惕、定期体检是关键。
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即使胃肠镜检查正常,也不要掉以轻心,建议咨询专科医生,必要时进行胰腺相关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健康生活每一天。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2, 22(3): 161-185.
2.王东, 刘颖斌, 赵玉沛. 胰腺癌早期诊断现状与进展. 中华外科杂志, 2023, 61(5): 321-326.
3.管世鹤, 叶青海, 徐克等. 2023中国胰腺癌诊疗进展.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3, 22(1): 1-12.
4.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胰腺外科医师委员会. 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外科杂志, 2021, 59(4): 241-24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科普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