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23岁女大学生半年打赏主播200万,一晚上豪掷12万!这些打赏的钱,竟然是父亲的遗产,而且,是寡母用来买房子的,寡母一气之下住进医院。
最近,23岁女大学生半年打赏主播200万,一晚上豪掷12万!这些打赏的钱,竟然是父亲的遗产,而且,是寡母用来买房子的,寡母一气之下住进医院。
其实,类似这种失去理智打赏事件,时有爆料,有的引发官司甚至因此造成刑事案件。
毋庸讳言,一些网络平台打赏引发的问题不可小觑。
未成年人过度打赏:未成年人缺乏成熟的消费观念和判断能力,可能会在未得到家长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家长的资金进行大额打赏,给家庭带来经济损失。 例如,有未成年人偷偷使用父母的手机给游戏主播或短视频创作者打赏数万元。
诱导打赏:部分主播通过虚假承诺、恶意炒作等手段诱导观众打赏,例如承诺给予高额回报、特殊福利等,但实际并未兑现。
欺诈行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打赏进行诈骗,如伪装成慈善机构或个人,骗取观众的同情和打赏。
家庭矛盾:因为个人在网络平台上的过度打赏行为,可能导致家庭经济紧张,引发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影响价值观:过度强调打赏可能导致一些人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认为通过获取打赏就能轻松获得财富,而忽视了通过自身努力和正当劳动获取收入。
财务纠纷:在一些情况下,打赏者可能会在事后反悔要求退款,与平台或主播产生财务纠纷。
主播依赖打赏,忽视内容质量:部分主播为了获取更多打赏,不再注重提升内容质量,而是专注于迎合观众的打赏需求,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创作水平。
网民呼吁,应该整治平台打赏功能,那么,这个提议是否可行?
整治网络平台打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一方面,整治网络平台打赏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部分用户可能在冲动或不理智的情况下进行大额打赏,导致自身财产受损。尤其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容易在网络环境中过度消费。
另一方面,整治网络平台打赏可以规范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一些不良主播可能通过诱导、欺骗等手段获取打赏,影响了行业的健康生态。
然而,在整治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对于合法合规、积极有益的打赏行为应当予以保护和支持,不能“一刀切”地禁止所有打赏。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平台打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打赏行为的公平、公正、透明。
整治网络平台打赏是为了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但需要科学合理地推进,以促进网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风闻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