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实践层面来看,供应链金融紧紧围绕供应链交易中的订单、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存货等动态与交易资产,进行精细化的金融方案设计。这一环节,无疑是供应链管理中资金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从产业链的整体视角出发,以产业链为基石,以交易环节为重点,以资金调配管理为主线,以
原作者 商业保理专委会学术委员-加富江
一、从理解供应链的角度来理解供应链金融思维
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审视,狭义的供应链,便是以某一特定企业为核心,汇聚其上中下游相关企业,形成一个有序的序列集群。这一集群,宛如一部协同工作的精密机器,各部件之间既分工明确,又相互依存,共同为实现特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产、供、销,仓、配、运的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价值的交换与流转,彰显出清晰的序列、供需、效率与收益,以及投入与产出的逻辑关系。当然,这条链条也可根据主体、时空、产业的不同,进行“长中短”的灵活拆分,这是其内在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226号文件明确指出,供应链金融应以供应链运营为基石,借助金融科技的强大力量,全面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元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构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与上下游企业紧密融合的金融供给和风险评估体系,为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金融解决方案。这样的方案,旨在迅速响应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多元化需求,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进而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文件还着重强调了市场主体应坚持专业优势与市场定位,加强协同配合,共同促进市场的公平有序与产业的良性循环。
展开剩余78%从实践层面来看,供应链金融紧紧围绕供应链交易中的订单、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存货等动态与交易资产,进行精细化的金融方案设计。这一环节,无疑是供应链管理中资金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从产业链的整体视角出发,以产业链为基石,以交易环节为重点,以资金调配管理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保障,以实现协作共赢为目标,为整条供应链量身打造金融解决方案。这些方案,通常涵盖融资、管理咨询、现金管理、结算支付、应收管理、资信调查、信用担保和贷款承诺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为产业链的稳健运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保障。
因此,在笔者看来,供应链金融正是通过其独特的供应链管理方式来服务于各个供应链交易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交易主体都必须树立起正确且全面的供应链金融思维,这是形成基础利益共识的先决条件,也是推动供应链金融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石。而对于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而言,他们更应当秉持“共商共享共建,协作共赢”的供应链金融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体现了金融服务机构的专业素养和市场前瞻性,更是他们为各参与主体提供多元化、综合性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的行动指南。这样的解决方案,既能满足各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又能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共赢的目标。
二、多元化供应链金融思维的核心及辩证关系
正如前文所深入剖析的那样,供应链金融思维的核心,便是协作共赢的供应链理念。这一思维并非单一、孤立的,而是一个多元化且相互支撑的思维体系。它涵盖了供应链的链式思维、协同思维、流程思维、计划思维、渠道思维、逻辑思维以及风险思维。同时,作为金融领域的衍生品,它还融合了信用的考量、风控的意识和杠杆的运用。更进一步地,为了服务于产业发展,它又必须兼具产业思维、场景思维,以及技术和数据的深度思考。此外,法律和政策思维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供应链交易中,各交易主体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逻辑严密的计划,执行采购、制造、交付、收付款以及退换货等交易行为,并辅以各类金融服务以实现流程的高效运转。这其中,实物链条与资金财务链条的协同配合显得尤为重要。二者在相互对立中寻求统一,共同应对在采购订单、装运前检查、发货、装运、货物接收、入库等供应链运转流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正是这些矛盾和冲突,使得企业在资金和货物的调配上时常面临紧张与困境。因此,便需要供应链金融这一外部力量的介入,对各交易环节进行必要的干预与调节。通过提供诸如融资融资、管理咨询、现金管理、结算支付、应收管理、资信调查、信用担保和贷款承诺等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及其生态系统得以形成并不断完善。
为了确保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各交易主体必须在彼此的分工协作中建立起协同思维,在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库存管理、采购策略以及销售策略的制定中,形成能够适应各类环境变化的计划思维。同时,在订单和需求驱动下,不断优化流程,形成流程思维。在复杂的时空场景中,建立起有先有后、环环相扣、有进有出的逻辑思维,并始终保持着全流程、全覆盖的风控思维。这些思维的建立与运用,都离不开供应链金融本身的信用思维、风控思维和杠杆思维,也离不开与产业和场景紧密相连的产业思维,以及利用科技服务产业的技术和数据思维。最后,为了构建健康、稳定的供应链金融生态,法律和政策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理解供应链金融演化的一般路径,树立供应链金融思维的价值和意义
尽管我们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已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阶段系统地划分为1.0至4.0,但笔者尝试从供应链金融思维的角度,探寻更优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以此来阐释供应链金融的演进脉络。这一所谓的演化路径,实则是相关企业在精准洞察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深化和完善供应链金融思维与技术应用,所形成的一种发展趋势。这不仅体现了对供应链金融本质理解的逐层深入,也展现了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
在供应链金融的起步阶段,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金融工具解决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引入银行、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而提升资金运作的效率。在这一时期,供应链金融的思维主要聚焦在资金流的优化层面,尚未触及更深层次的供应链协同与整合。
然而,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应用,供应链金融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更深入地探寻供应链的本质,将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管理、优化等理念相融合,形成了更为全面的供应链金融思维。这种思维不仅关注资金流的问题,更注重如何运用金融手段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拓展。除了传统的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还延伸到了动态折扣、科技风控、信用管理、订单融资、存货融资、支付结算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拓展,使得供应链金融能够更为精准地服务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因此,从提升企业及其上下游整体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出发,供应链金融的实现需要从企业及其上下游交易的角度,通过详细调查、深入分析、精心设计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回收资金、提供优质服务等环节,来推动企业的高效运转和降本增效。这样做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因营运资金周转困难和效率低下所带来的生产经营困境和还本付息压力。
笔者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供应链金融的演进路径将会更加深化和完善。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将更加专注于优化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效率,通过更智能、更高效的金融手段来推动供应链的发展。但我们必须明确,数字化、智能化只是手段和路径,而非最终目的。供应链金融的真正目的是围绕供应链整体营运资金的优化,打造更加便捷、高效、集成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正确且逐步深入的供应链金融思维将帮助我们不断深化对供应链金融本质的理解,深化对产品和科技的应用,拓展服务领域,更好地服务于供应链的发展,推动供应链金融的持续创新,以及实现其最终目标——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来源:大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