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通许“酸辣粉”!禹州“三粉”开启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3 18:39 2

摘要:3月19日,由通许县委副书记、县长憨振强一行及河南省酸辣粉产业联盟秘书长、纳食科技董事长李辛妍、纳食产业研究院总经理李海利组成的考察团莅临禹州盛田农业百年粉坊,就酸辣粉产业链协同发展进行深度交流。

3月19日,由通许县委副书记、县长憨振强一行及河南省酸辣粉产业联盟秘书长、纳食科技董事长李辛妍、纳食产业研究院总经理李海利组成的考察团莅临禹州盛田农业百年粉坊,就酸辣粉产业链协同发展进行深度交流。

作为全国知名的“中国禹粉之乡”,禹州以“三粉”(粉条、粉皮、淀粉)产业为切入点,通过技术创新、三产融合与品牌赋能,推动这一百年特色产业焕发新生机,引发跨区域产业协作新思考。

非遗技艺+智能生产:老手艺碰撞新动能

“这条生产线只需要5个人操作,日产量可达8吨,相比传统手工制作,效率提升了很多!”在盛田农业智能化生产车间,盛田农业百年粉坊的非遗粉匠师傅现场演示漏粉绝技“银丝之舞”,而隔壁的全自动生产线正将红薯淀粉加工成即食酸辣粉等新品,考察团目睹了禹州传统粉条制作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浪潮袭来,禹州薯制品产业果断转型,借助科技之力开启升级征程,逐步实现从传统手工到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的华丽转身。盛田农业的博士研发团队,成功攻克了红薯鲜粉条保鲜技术,并开发出不添加明矾的红薯鲜粉条、紫薯鲜粉条、蔬菜鲜粉条等14个品种。这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选择,还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

从“小作坊”到“产业航母”:集群效应激活富民链

“上游建设3000亩有机红薯种植基地,中游布局19项专利技术的研发中心,下游打造文旅融合的AAA级景区。”盛田农业百年粉坊第四代品牌传承人孙继周向考察团详细介绍了该企业“三链协同”发展模式。

盛田农业的发展是禹州全产业链布局“三粉”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禹州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为红薯种植铺就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的康庄大道。同时延伸产业链条,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积极拓展产品种类,开发红薯膳食纤维、红薯叶茶、薯果脯、薯酒等高附加值产品。精心培育出了“盛田农业”“奔健薯业”“紫烨红食品”等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加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总数超过200家。用实绩证明:传统产业不是包袱,用对方法就能变成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在盛田农业电商直播基地,主播正通过镜头向全国网友展示红薯文化博物馆的藏品。

电商赋能+文旅融合: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禹州在产品终端销售上,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线上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电商”的新模式,让电商平台成为红薯制品走向全国市场的“高速公路”。线下以“禹州粉条”地理标志为核心,始终坚守传统工艺,以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口碑在行业内树立声誉,达到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推动“三粉”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红薯主题研学游线路,开发文创伴手礼,让农产品会“讲故事”,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引入外智+市场拓展:新思路赋能新发展

“双方未来在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原料供应、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全方位合作潜力,希望我们能共同推动酸辣粉产业升级。”在座谈会上,通许县委副书记、县长憨振强表示。

中国每10桶酸辣粉,8桶河南造,6桶在通许。近年来,通许县通过政策精准发力、全链协同创新、品牌流量赋能、开放生态共建,打造“酸辣粉之都”,将地方特色食品升级为百亿级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对标通许县,盛田农业负责人孙继周说:“盛田农业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深化‘非遗技艺+现代科技’双轮驱动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据了解,双方还就酸辣粉产业标准化建设、原料基地共建、品牌联名开发等议题进行深入交谈。

“酸辣粉之都”与“中华老字号”的双向奔赴,不仅是一次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更是一次品牌与品质的深度融合。随着合作项目的逐步落地实施,相信禹州三粉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记者:孙培玲

编辑:赵勇 樊晨凯 校对:宋爽

责编:董州旭 终审:宋法庭

来源:禹州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