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恩来总理指派肖林同志从事秘密经商活动的事迹,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经济战线上的一段重要历史。这一事迹展现了肖林夫妇对党的忠诚、卓越的商业才能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具体可概括如下:
周恩来总理指派肖林同志从事秘密经商活动的事迹,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经济战线上的一段重要历史。这一事迹展现了肖林夫妇对党的忠诚、卓越的商业才能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具体可概括如下:
1. **任务背景与启动资金**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面临国民党经济封锁和物资短缺的困境。1941年,周恩来在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秘密接见肖林同志,要求他利用经商为党筹措经费,并强调“党什么时候要钱,就必须给;要多少,就给多少”。
- **启动资金**:不同资料显示,肖林同志获得的初始资金存在差异,有的提到周总理给了1000美元(网页1、4、6),有的说是30两黄金(网页2),还有的提到象征性赠予三块银元(网页3、5)。这些差异可能源于不同阶段的资金支持或表述方式,但核心是肖林以极有限的资源开启了商业活动。
2. **商业经营与贡献**
肖林同志与妻子王敏卿同志(同为党员)以经商为掩护,逐步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网络:
- **初期经营**:从重庆江津的“恒源字号”起步,主营土纱、食糖、植物油等日用品,通过倒买倒卖积累资金,并利用国民党统治区的市场需求赚取利润。
- **扩大规模**:1944年成立“大生公司”,业务扩展至五金、木材、药品等领域;1946年在上海成立“华益公司”,整合资源并涉足海运,将解放区的农副产品(如山东花生油)运往上海销售,换回解放区急需的药品、布匹等物资。
- **秘密任务**:除经营外,肖林同志还负责将缴获的敌伪资产(如黄金、美元)通过隐蔽方式运往解放区,甚至为中共代表团撤离上海时设计藏匿黄金的方法。
3. **巨额资金上交与个人清廉**
- **上交资产**: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肖林同志夫妇累计为党筹措的资金包括**12万两黄金**和**1000多万美元**的资产,全部上交国家。这些资金被用于军需物资、烈士抚恤、地下工作等多方面,极大支持了革命事业。
- **个人清廉**:尽管经手巨额财富,肖林同志夫妇生活极其简朴,拒绝亲友求助,甚至被称为“守财奴”。上交资产时,他们仅请求保留周总理最初赠予的**三块银元**作为纪念,后捐赠给重庆博物馆。
4. **政治纪律与历史意义**
- **纪律原则**:肖林同志严格遵守周恩来“同流而不合污”的指示,与国民党军政人员周旋却不涉腐败,确保资金安全。面对叛徒出卖等危险,他多次化险为夷。
- **历史评价**:肖林同志被誉为“红色掌柜”,陈毅称其夫妇为“人民财政的大管家”。他们的事迹体现了共产党员在隐蔽战线的忠诚与智慧,成为党史中“纪律严明、克己奉公”的典范。
5. **后续影响与精神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肖林同志继续从事经济工作,始终保持清廉作风。1997年,他将三块银元捐赠博物馆,成为革命历史的见证。这一事迹被广泛传播,激励后人坚守初心,强化了党的经济纪律教育。
综上,肖林同志的事迹不仅是个人传奇,更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时期通过经济手段支持革命的成功范例,彰显了隐蔽战线工作者对党的绝对忠诚与无私奉献。
肖林同志也用事实证明了商人也可以做到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或者说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的人,也可以是商人的身份来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
来源:用心生活的李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