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3月23号农历二月廿四,如今已是春分节气了,春分也就是春天的中点,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往后北半球白天也是越来越长了,二月份这段时间,气候开始明显转暖,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稳定在10℃以上了,土壤温度也回升到8-12℃,现在也是播种的好时节。
伏天热不热看二月廿五,明日二月廿五,今夏热到哭?
今天3月23号农历二月廿四,如今已是春分节气了,春分也就是春天的中点,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往后北半球白天也是越来越长了,二月份这段时间,气候开始明显转暖,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稳定在10℃以上了,土壤温度也回升到8-12℃,现在也是播种的好时节。
今天早上起来遛了遛狗,然后和朋友吃了顿饭,一起去田里望了望,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播种除草施肥灌溉都是在为夏季的丰收打基础。大家夏季作物的准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玉米棉花水稻等夏季粮食作物的种植计划早已排上日程。
再过两个多月,我们就迎来炎炎夏日了。想想夏日里的冰镇西瓜、游泳戏水、夜晚的凉风,还有盛开的荷花和繁茂的绿树,真令人期待,我们农村这有句老话说“伏天热不热看二月廿五”。
这句话大概就是说,往后三伏天天气情况从二月廿五或许能找出一些线索。
伏天说的也就是夏天最热的那段时间一般在每年的7、8月份。分初伏、中伏、和末伏,总共30天或40天。有意思的是,它是按“干支纪日法”计算的,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
古人凭借天干地支去标记日期,天干总计有十个字,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于此之中,“庚”位列第七位。每间隔十天,便会轮到一个“庚”字的日子,人们一般把这样的日子称作“庚日”。
关于伏天,民间有着不少习俗,比如“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此时天气闷热且潮湿,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地避暑。明天便是二月廿五了,有什么说法呢?一起来看农谚是怎么讲的。
1、二月廿五地皮湿,三伏蒸笼汗如溪
”二月廿五地皮湿“就是说二月廿五这天地皮湿了,也就下雨了
这句农谚讲的是,要是在二月廿五这天下雨了的话,那或许就意味着后续进入三伏天之后天气会异常的热就像在蒸笼里一样,人们身上的汗就跟那小溪一样,汗水不停的流。
2、二月廿五遮日头,伏里凉雨润田畴
“遮日头”就是说云把太阳遮住了,也就是说是个阴天。“凉雨润田畴”意思是雨比较冰凉,并且雨水比较多。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在农历二月二十五这一天是阴天的话,这样一来,到了夏天的三伏天之时,或许天气就比较凉爽,降雨会比较多,这对庄稼是很有好处的,人也会比较舒适。
综上农谚所讲二月廿五下雨的话或许预示着到了三伏天的时候会较为炎热。不过我们应当理性看待这些农谚。虽然说它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过现代气象科学表明,天气和气候是非常复杂的,会受到像大气环流、洋流变化,以及太阳辐射等这些因素的有影响,是比较难预测的。要是单纯地依靠某一天的天气状况,来预测以后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来源:o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