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日(报到)—2日,2025花生高产绿色种植发展大会将在驻马店拉开帷幕,作为大会的冠名单位,山东佐田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续深耕花生主产区,积极推广“三只虎大肥力花生施肥方案”,同时还大力普及施肥、植保等相关实用技术,引导花生种植户科学、高效种植,推动花生产
4月1日(报到)—2日,2025花生高产绿色种植发展大会将在驻马店拉开帷幕,作为大会的冠名单位,山东佐田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续深耕花生主产区,积极推广“三只虎大肥力花生施肥方案”,同时还大力普及施肥、植保等相关实用技术,引导花生种植户科学、高效种植,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推广期间,大会组委会对山东佐田氏进行了调研,听一听山东佐田氏在花生作物上的耕耘推广历程与应用优势。
1.当下花生种植端存在哪几大痛点?
痛点有很多,严重制约产量和品质的有三大问题,一是重茬问题:连年重茬种植使土壤中病原菌逐年积累,如蛴螬等害虫增多,会啃食花生种子,降低发芽率,导致幼苗质量差、死苗率提高,还会引发白绢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一般重茬地块作物发病率达10%—30%,严重时高达80%—90%,减产幅度超过20%;二是土壤问题:长期不合理施肥等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影响花生根系生长和肥料吸收利用,还容易滋生根腐病、白绢病、果腐病等病害,造成花生大幅度减产。三是植物营养问题:大量调研表明,花生种植户用药方面相对成熟,但施肥方式、施肥品种参差不齐,导致养分不均衡,无法满足花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偏重化学肥力中氮磷钾的补充,忽视中微量元素、物理肥力、生物肥力的补充,最终影响花生因养分短缺导致产量不高。
2.近几年河南、东北、华南、西南花生产区新的增量机会有哪些?
河南:豫南的驻马店上蔡、平舆及邻近的平顶山、漯河等新兴产区,豫东的周口扶沟、西华等,豫北的新乡及焦作成为新增量产区;连种重茬导致土传病害高发,围绕土壤微生态调控的菌剂、菌肥、腐植酸类等功能性特肥产品推广应用面积增加。
东北:东北地区有广袤且肥沃的黑土地,土地资源丰厚,为花生扩种提供了充足空间,是未来中国花生扩种最具潜力的区域;地方政府出台鼓励花生种植的政策,给予种植补贴和技术指导,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华南:轮作套种模式——光热资源丰富,丘陵、山地、果园面积大,水旱轮作、林果地间作等潜力大,如广东“水稻+花生”轮作模式、广西“甘蔗宽行丛生栽培套种花生技术”;鲜食花生产业——可以实现一年两季种植,鲜食花生产业效益比黄淮海地区好、潜力大。
西南:套种潜力挖掘——虽然普遍存在种植水平偏低、品种老化等问题,但整体套种花生的潜力较大,通过发展套种模式可增加花生种植面积。
3.佐田氏在花生市场的整体规划是什么?整体竞争优势是什么?
佐田氏公司推出重量级大单品——三只虎大肥力复合菌肥,聚焦花生,集全公司之力将花生产区打穿打透。首先是花生产区全渠道覆盖,从河南、山东、河北、东北四大花生主产区入手,实现花生产区经销商、零售商、种植大户全覆盖,逐渐辐射带动广东、新疆、四川等花生产区。二是“公关点火”,联合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打造“三只虎杯”中国花生王大赛,以赛促产,传播花生种植技术,推出“大肥力施肥方案—花生三补三防技术”,形成行业影响力,助力经销商增长,助力种植户增产增收。三是开展大量地面基础性工作,针对花生各个生长阶段开展示范、观摩、回访,线上线下联动,提高三只虎在花生上使用效果的传播效率和效果,使种花生用三只虎成为广大花生种植户共同的心声。
三只虎在花生产区的核心竞争优势如下:一是产品力强。作为大肥力复合菌肥的发明者,成立大肥力复合菌肥研发中心,结合花生生产难题和需肥规律进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特别是2024年与河南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开展的“三只虎大肥力复合菌肥在花生上的实验报告”数据显示,三只虎在预防花生白绢病、果腐病、青枯病上效果显著;在提高花生根系活力、叶片光合作用,有效下针数量、茎秆粗壮程度上效果显著;在提高双仁果率、果实饱满程度、提高产量上效果显著;在抗旱、抗涝、抗重茬效果显著。二是品类好,“复合肥+有机肥+菌肥+中微量元素”,有科技含量的新品类;同时满足土壤三大肥力,补充物理肥力、化学肥力、生物肥力的新品类;符合国家减肥减药政策、提高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增加种植户收益的新品类。三只名字好,好听好记、有画面感;四是形象好,形象生动、过目不忘,推广效率非常高,推广成本特别低,在一众同质化的农资产品中脱颖而出。
4.佐田氏“三只虎大肥力花生施肥方案”能解决花生的哪些种植痛点?
三只虎大肥力复合菌肥通过将菌肥、有机肥、复合肥融入到一颗肥料颗粒里,实现了免拌施肥,开创“三只虎大肥力花生施肥方案”,通过“3补3防”技术实现花生单产提升和品质提升,3补即补充战神功能菌群、豆磷脂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及花生所需的中微量元素,3防即一肥防3害:防白绢,防果腐,抗重茬,有效解决花生因重茬连作引发的土传病害,实现“抗病、提质、增产”的综合收益。
来源:农资与市场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