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诊断程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4 05:47 4

摘要:贫血的诊断需要系统化的临床评估与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贫血类型、严重程度及潜在病因。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贫血的诊断需要系统化的临床评估与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贫血类型、严重程度及潜在病因。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评估与病史采集

1. 症状询问

- 贫血相关症状:乏力、头晕、心悸、活动后气短、皮肤黏膜苍白。

- 特异性症状:

- 缺铁:异食癖(食冰、泥土)、反甲。

- 溶血:黄疸、深色尿(血红蛋白尿)。

- 巨幼细胞贫血:舌炎、手足麻木。

- 出血史:黑便、血便、月经过多、反复鼻出血。

2. 病史线索

- 饮食与营养:素食、挑食、减肥史(缺铁或维生素缺乏风险)。

- 慢性疾病:肾病、肝病、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 家族史: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 药物/毒物接触:非甾体抗炎药(消化道出血)、化疗药物(骨髓抑制)。

3. 体格检查

- 生命体征:心率加快(代偿性)、低血压(急性失血)。

- 皮肤黏膜:苍白、黄疸、瘀点瘀斑(血小板减少)。

- 腹部检查:脾大(溶血性贫血)、肝大(骨髓纤维化)。

- 神经系统:深感觉障碍(维生素B12缺乏)。

二、实验室初步筛查

1. 全血细胞计数(CBC)

- 血红蛋白(Hb)与红细胞压积(Hct):确定贫血程度(轻度:Hb 90-120 g/L;中度:60-90 g/L;重度:<60 g/L)。

- 红细胞参数:

-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 小细胞性(MCV<80 fL):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 正细胞性(MCV 80-100 fL):慢性病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 大细胞性(MCV>100 fL):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 MCH(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结合MCV判断低色素或正色素性贫血。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升高(>2%):提示溶血或急性失血后骨髓代偿。

- 降低(<0.5%):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2. 外周血涂片

- 红细胞形态:

- 小细胞低色素: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

- 靶形红细胞:地中海贫血。

- 球形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自身免疫性溶血。

- 裂片红细胞:微血管病性溶血(TTP、DIC)。

- 其他异常:幼稚细胞(白血病)、疟原虫(感染性溶血)。

三、病因分型检查

1. 小细胞性贫血(MCV<80 fL)

- 铁代谢检查:

- 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 缺铁性贫血。

- 铁蛋白正常或↑、血清铁↓→ 慢性病贫血(需结合炎症标志物如CRP)。

- 血红蛋白电泳:

- HbA2↑(>3.5%)→ β地中海贫血。

- HbH包涵体→ α地中海贫血。

2. 正细胞性贫血(MCV 80-100 fL)

-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EPO↓→ 肾性贫血。

- 炎症指标:CRP↑、IL-6↑→ 慢性病贫血。

- 骨髓检查:

- 增生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病态造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3. 大细胞性贫血(MCV>100 fL)

- 维生素B12/叶酸检测:

- B12↓(<200 pg/mL)→ 恶性贫血或吸收障碍。

- 叶酸↓(<4 ng/mL)→ 营养不良或需求增加。

- 网织红细胞↑+溶血证据→ 溶血性贫血(需Coombs试验、LDH、胆红素检测)。

四、进一步病因确诊

1. 缺铁性贫血

- 消化道评估:

- 所有男性及绝经后女性→ 胃肠镜检查(排查胃癌、结肠癌)。

- 育龄女性→ 妇科超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 寄生虫筛查:粪便找钩虫卵(疫区或农村患者)。

2. 溶血性贫血

- Coombs试验:

- 直接阳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温抗体或冷抗体型)。

- 阴性→ 遗传性溶血(G6PD、PK酶活性检测)或微血管病性溶血(ADAMTS13活性)。

- 流式细胞术:CD55/CD59缺失→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3. 骨髓疾病

- 骨髓穿刺+活检:

- 增生低下+脂肪组织增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病态造血+原始细胞↑→ MDS。

- 白血病细胞浸润→ 急性白血病。

- 染色体/基因检测:

- 5q-缺失、TP53突变→ MDS预后分层。

- JAK2突变→ 骨髓增殖性肿瘤。

五、特殊人群与复杂情况

1. 老年人贫血

- 重点排查:

- 隐匿性消化道肿瘤(便潜血、胃肠镜)。

- 慢性肾病(肌酐、EPO检测)。

- 骨髓疾病(MDS、多发性骨髓瘤)。

2. 妊娠期贫血

- 生理性贫血:Hb<110 g/L(妊娠期血容量扩张)。

- 缺铁与叶酸缺乏:补铁(Hb<100 g/L)并筛查地中海贫血(MCV<80 fL)。

3. 难治性贫血

- 多病因共存:如慢性病贫血合并缺铁,需同时补铁并控制炎症。

- 遗传咨询:家族性溶血性疾病需基因检测与产前诊断。

六、诊断流程图(简化版)

1. 第一步:根据MCV分型→ 小细胞、正细胞、大细胞。

2. 第二步:针对性检查(铁代谢、B12/叶酸、网织红细胞)。

3. 第三步:特殊病因验证(骨髓检查、溶血指标、影像学)。

4. 第四步:治疗反馈与修正诊断(如补铁后Hb未升→ 排查吸收障碍或慢性失血)。

总结

贫血的诊断需 “由简到繁,逐步深入”:

- 初步筛查:CBC+网织红细胞+血涂片快速分型。

- 病因锁定:结合铁代谢、溶血指标、骨髓检查等明确机制。

- 个体化处理:老年人侧重肿瘤筛查,育龄女性关注妇科病因。

核心原则:

- 缺铁性贫血必须找到失血来源(尤其警惕消化道肿瘤)。

- 正细胞性贫血需排除慢性病与骨髓疾病。

- 溶血性贫血的鉴别依赖Coombs试验与基因检测。

来源:阿豪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