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0日,在四川省自贡市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上,云南省楚雄州“12345”工作机制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经验在大会上进行主题发言,引起热议。
3月20日,在四川省自贡市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上,云南省楚雄州“12345”工作机制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经验在大会上进行主题发言,引起热议。
2021年楚雄州获批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云南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以来,州委、州人民政府高位谋划统筹,成立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任组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两方案一清单”,压实政法、卫健、医保等16家部门责任,逐步建立了心理培训、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全程管理“四位一体”的心理服务工作机制,构建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12345”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制,有力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锚定一个中心,着力普及心理健康“新文化”
以全区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促进为中心,广泛营造全民重视心理健康素养良好氛围。2021年以来,楚雄州先后开展人群心理健康测评58256人次,每年开展1次全民健康素养抽样调查和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老年痴呆四类疾病发病情况调查,对楚雄州各类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总体评价和分析,整合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际统一编印发放了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9种宣传折页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读本共计10万余份。州委宣传部积极组织各级各部门利用志愿者活动、地方文艺、新媒体平台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州精神卫生项目办联合融媒体中心拍摄了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在媒体和市内140台公交车滚动播放;开设“阳光访谈”心理健康节目专栏,制作心理健康科普短视频、MG动画,开发心理健康平台,普及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州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从2021年初的5%提升到2024年的30.21%,提前6年完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标任务。
开设“阳光会客厅”心理健康节目专栏
聚焦两个重点,着力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新品质”
聚焦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两个重点群体心理健康需求,以“去医院化、人文化、精准化”为标准,通过优化服务环境、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成立楚雄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中心建立了北京回龙观医院“李艳丽教授临床心理学中心”、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卢瑾博士专家团队工作站”,组建儿少心理疾病诊疗、心理治疗、正念静观、家庭疗愈等专业团队、引进多导睡眠监测、儿童经颅磁治疗等先进诊疗设备。积极构建家庭、社会、政府、学校、医院“一体联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部门联席工作制度和医教结合、家校医联动的全闭环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预警、干预、救治一体化服务。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咨询、辅导老师的专业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室多元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服务。为全力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心灵“保护网” 。州二院开设老年精神科门诊、记忆障碍等老年病专科门诊等特色医疗服务,设立160张开放式老年精神科病床,逐步探索建立医务人员暖心陪护服务模式,在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同时,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减轻家庭成员护理负担。
楚雄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绘画治疗
全力构建“三贴近”,着力展现心理健康服务“新温度”
全力构建贴近社会、贴近社区、贴近行业的“三贴近”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让心理健康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建设普惠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网格,将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利用数据化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信息平台,配置覆盖州、县、乡、村重点场所的心理健康服务终端,为人民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状况测评及心理危机预警服务。按照合理分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原则,建设4个现代化、规范化心理健康促进体验馆,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体验,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加强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建设,为来电群众提供及时有效地心理援助和高危转介服务,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咨询和疏导干预需求。强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州级建立2支20人心理危机援助团队,规范人员、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和工作流程,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六进”活动,探索高危职业群体定期团辅工作机制,开展定制化的企业心理健康培训和支持服务,深入工地一线为建筑工人、外出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等流动性强的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援助;将心理健康测评与监测纳入围产期保健内容,有效保障孕产妇心理健康;在社区矫正中心设立心理矫治室,配置沙盘、心理测试和心理矫治软件,依托社区矫正场所开展的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健康服务延伸至农村地区,持续提升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同质化水平。
楚雄州姚安县以花灯表演形式科普心理健康知识
创新四种模式,着力跃升心理健康服务“新高度”
以“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让服务更深入。创新“心理健康+工会服务”模式。州、市总工会与州第二人民医院深度合作,以“心理健康服务+工会服务”为全州广大职工会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职工心理驿站建设水平、服务内涵、专业水平在省内形成示范,2022年12月开展服务以来,工会服务职工35059人次,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测评26445人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团辅237次,服务职工16936人次。创新“心理健康+医校协同”模式。州第二人民医院与州内8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绿色”就诊通道,心理专家深入学校开展健康讲堂、家长学校,构建家庭、社会、政府、学校、医院“一体联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形成常态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预警、干预、救治服务体系。创新“心理健康+群团协作”模式。州内妇联、共青团组织与精神专科医院建立合作,依托群团组织力量,打造4所心理健康服务示范学校,在全州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创新“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模式。州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与州内高校、团组织合作,以“1+3”服务模式开展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活动,组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开展关爱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单位职工的“护苗”“关爱”“解压”3大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几年努力,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逐步壮大,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更加广泛。
心理健康服务“进学校”
推进五大举措,着力开创心理健康服务“新境界”
重点推进五大工作举措,让心理健康服务更具体。形成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州委政法委、州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楚雄州推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心理援助等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州委书记担任州第二人民医院“编外院长” ,多次深入医院调研,帮助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与医院同题共答,部门联动更加顺畅。构建整合型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通过“1中心2重点1团队1馆”(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睡眠医学、儿少心理医学、MDT团队、心理健康促进体验馆)建设,州级建成一个心理健康服务总枢纽,负责疑难重症诊疗与科研创新,10县市打造精神卫生分中心,开展筛查与基层培训,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精神科医生,村级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站(室),社区嵌入心理服务圈,形成全域分层服务网络布局。数智赋能心理健康服务。建立楚雄州心理健康智慧云平台,集成AI情绪识别系统、VR暴露治疗舱等智能设备,开发心理健康服务“智能导航”APP,实现服务资源精准匹配、危机预警实时推送。构建心理健康大数据图谱,建立重点人群心理风险预测模型,提升服务前瞻性和精准度。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实施精神心理健康“十百千万”专业人才池计划,州级下沉10名专家帮扶10县市精神卫生防治分中心建设,全州10个分中心培养精神卫生骨干人才100名,全州乡镇卫生院及中心学校培训1000名心理咨询师,全州培养10000名健康指导员。借梯登高扩容优质医疗资源。与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北京回龙观医院、北大六院等机构合作,引入国内知名专家团队和教培机构,定期开展远程会诊、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经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楚雄州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呈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功率、重点人员精准管控率、重大风险隐患化解成功率“三上升”的良好局面,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97.77%。全州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连续六年综合排名全省第二,精神卫生服务辐射能力逐年提升,整体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赵琼仙、李琳)
来源:庄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