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妈妈」是身心俱疲还是心理、生理最健康?两项大型研究:生育两个孩子的女性患心理疾病风险最低,且长寿概率更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4 19:58 2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生育”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国家也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并且鼓励发放育儿补贴。这不,内蒙古呼和浩特率先发力,出台了十分有诚意的补贴方案,从2025年3月1日起,生一胎奖一万,生二胎奖5万!生三胎奖10万!正式打响生娃发

转自:生物谷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生育”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国家也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并且鼓励发放育儿补贴。这不,内蒙古呼和浩特率先发力,出台了十分有诚意的补贴方案,从2025年3月1日起,生一胎奖一万,生二胎奖5万!生三胎奖10万!正式打响生娃发钱第一枪。

不可否认,生娃养娃的道路布满了艰辛,从孕期的身体不适,到育儿的疲惫,再到职场的压力,让不少女性在生育问题上犹豫不决。但也有人说,生育和育儿并非只是让人压力山大的 “苦差事”,或许还是可以让妈妈们收获幸福健康的“甜蜜旅程”,事实真的如此吗?

二胎妈妈“心态”更好?

近日,来自苏州市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杂志上发表了一研究论文,探究了活产数(女性生育出活的婴儿的次数)与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BDMD)之间的关系,发现活产是 BDMD 的独立保护因素,且生育两个孩子时女性患 BDMD 的风险最低。

doi: 10.1016/j.jad.2024.10.037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种慢性心理健康疾病,其特征为极端的情绪波动,在躁狂和抑郁之间转换,其发作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精力水平、日常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而重度抑郁(MD)的特点是持续的悲伤情绪,以及对曾经带来回报或愉悦的活动兴趣或乐趣降低。

这两者均是全球较为普遍的精神障碍之一,为个人、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负担。然而,目前关于女性活产与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BDMD)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十分有限,基于此,本探究试图探究活产与双相情感障碍及重度抑郁之间的潜在关联,进而为女性生育提供指导。

这项横断面研究利用了英国生物样本库2006 -2010年的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约50万名参与者的数据,其中成年女性27万名。根据已定的排除标准,在排除没有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BDMD)信息、及活产数记录缺失的参与者后,最终该研究纳入55,709名参与者。

图:筛选样本流程图(来源:[1])

参与者一般特征显示,在55709名女性参与者中(平均年龄:57.45岁),53140 名(95.39%)有过活产经历。总体而言,未生育组的女性年龄更大、受教育程度更高、家庭年收入更高,汤森剥夺指数(TDI)得分也更高,而生育组女性具有体重指数(BMI)更高,每周体育活动时间更长,高血压患病率更高等特征。

IPTW调整后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活产与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活产是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BDMD)的独立保护因素。

为了进一步评估活产数与BDMD风险之间的潜在剂量-反应关系,研究人员将参与人员按照活产数(0、1、2 和 > 2)分为四组,IPTW调整后的模型显示,活产数与 BDMD 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与 0 活产组相比,1 活产组OR为0.80,2活产组OR为0.67,>2活产组OR 为 0.72,提示活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BDMD风险,其可能与孕期激素变化、神经可塑性变、海马体结构和功能调整、多巴胺奖励系统等有关,其能协调母亲在心理和生理上达到稳定状态,共同形成抵御情绪障碍的保护机制。

图:活产数与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之间的关联(来源:[1])

同样地,限制立方样条(RCS)回归模型结果发现,活产数与 BDMD 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生育2个孩子的女性患 BDMD 的风险最低。其可能的一种解释是,较第一次分娩的压力和调整期相比,有了第二个孩子后,女性逐渐学会平衡社会角色和家庭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焦虑和压力,从而降低了 BDMD 的风险。

更令人惊喜的是,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活产在多数亚组,例如所有年龄亚组、BMI 亚组、偶发性自然流产(OSA)亚组、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亚组、无人工流产(Non - IA)亚组和口服避孕药亚组中都是预防 BDMD 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反,在无自然流产(Non - SA)亚组中,活产竟是BDMD的风险因素,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归因于怀孕和分娩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包括激素波动、睡眠障碍以及分娩的身体创伤,这些都可能在易感个体中引发情绪障碍的复发。而与之类似,人工流产(IA)亚组中,活产也是BDMD的风险因素,其内在原因可能是人工流产导致心理创伤和失落感,使女性在未来的怀孕决策中更加谨慎,并可能增加她们对未来生育能力的焦虑。

图:基于限制立方样条回归分析活产数与BDMD之间的关联(来源:[1])

综上所述,活产是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的独立保护因素,生育两个孩子与最低的 BDMD 风险相关,为临床和政策制定、支持网络建立和社会资源倾斜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二胎妈妈寿命更长!

无独有偶,早前,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 杂志发表一篇题为“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selection for reproductively advantageous alleles in human aging”的研究论文,通过对英国生物银行数据的分析,从基因组层面验证了衰老的拮抗多效性假说,值得关注的是,有两个孩子的女性寿命可能更长!

doi: 10.1126/sciadv.adh4990

拮抗多效性假说认为,自然选择会青睐那些能让生物在年轻时多繁殖后代,但同时会缩短它们寿命的基因突变。这种基因突变在早期对繁殖有利,但到后期会导致衰老。这个假说虽然得到了一些案例研究的支持,但一直缺乏基因组层面的明确证据。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英国生物银行中约 50 万名参与者的数据,从性状和变异层面提供了强有力的基因组证据,发现在所有成对比较中,生殖性状与父母寿命均显示出显著的负遗传相关性,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人类衰老的拮抗多效性假说。

与此同时,繁殖和寿命之间存在水平多效性,给定用于生殖多基因分数(PGS)后,有2个孩子的个体比有 0、1 或 3 个孩子的个体存活到 76 岁的概率更高!提示表型关系是复杂且非单调的,当然,表型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关系,其中存在很多的潜在的混杂因素,例如社会经济地位等,均可能会影响生育行为和寿命。

图:76岁生存概率(SV76)与子女数量(NEB)及四种生殖性状多基因分数(PGSs)的关系(来源:[2])

宝子们!看到这里,是不是还是十分惊喜的,生两个娃不仅可能是守护心理健康的 “秘密武器”,降低患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的风险,或许还能让身体“抗衰”效果更好!

即便如此,话说回来,当代女性育儿路上仍然面临着职场断层、育儿焦虑、家庭分工失衡等多重挑战。让妈妈们真正实现“愿意生娃,快乐育儿”,并不只是女性自己的事儿,而是全社会都该关注的大事,那么,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参考文献:

[1] iu J, Sun H, Zhang K, et al. Having two children might be best for women's mental health: Evidence from UK Biobank. J Affect Disord. 2025 Jan 15;369:615-624.

[2] Long E, Zhang J.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selection for reproductively advantageous alleles in human aging. Sci Adv. 2023 Dec 8;9(49):eadh4990.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