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中“石明”为李方州化名,“滦东”指其开辟的迁安城北根据地,“153座墓碑”源于迁安烈士陵园安葬总数,末句呼应烈士就义前独担责任的壮语。)
《血铸滦东——祭迁安抗战先驱李方州烈士》
第一章:蒙尘的星火
三尺讲台,曾是你拓荒的战场
粉笔与枪杆,在1933年的寒风中交替生长
你将《三民主义》的墨香,淬炼成
肖家庄地窖里跳动的油灯——
那灯下,是密织的抗日经纬
当奴化课本如蝗虫啃噬山河
你以石明为剑,劈开滦东的冻土
把蒙昧的冬夜,播种成燎原的火种
迁安白羊峪长城
第二章:铁骨长城
1942年的伏日,雨水浸泡着拷问的梯子
凉水灌进喉管,却浇不灭你胸腔的岩浆
“就我一个!”——这声呐喊
震碎了汉奸的狞笑,刺穿王古庄山坡上密布的铅云
肠断青草,血染的课本在泥泞中
翻涌成迁安最早的红色政权
而你的名字,却被历史的沙漏
埋进组织史资料泛黄的褶皱里
整整八十载,只剩野史在民间倔强生长
第三章:山河证道
直到某天,一位外甥孙拨开尘埃
在档案馆的裂隙中打捞真相:
“石明即是方州”——六个字
让滦河倒流,让1942年的弹孔
重新渗出滚烫的证言
而今龙架山下的花岗岩丰碑
镌刻着36岁的青春如何将脊梁
夯进冀东大地的根基
那些你变卖的皮货、誓不娶的孤勇
终化作陵园里153座墓碑的共鸣
终章:不朽的课堂
风过迁安,我听见
青纱帐里仍有背包政府的马蹄
课堂上的算数题变成游击战的方程
你以骨为笔,在长城的残砖上
写下最壮烈的教案:
一个共产党员的答案
永远只有一个——
“就我一个!”
(注:诗中“石明”为李方州化名,“滦东”指其开辟的迁安城北根据地,“153座墓碑”源于迁安烈士陵园安葬总数,末句呼应烈士就义前独担责任的壮语。)
备注:此诗DeepSeek生成。在提供准确信息前提下,DeepSeek生成的诗歌意向丰富,有跳跃感。
来源:燕山闲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