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也有“消费贷”,简单点说,就银行借钱给你买东西,大到买车装修,小到买手机加电,都可以用消费贷,但是基于毕竟是贷款,利息高了大家不乐意用呀。
最近,关于“消费贷”这三个字迅速占领了热搜.。
这次的消费贷和以往的有着很大的差别。
以前也有“消费贷”,简单点说,就银行借钱给你买东西,大到买车装修,小到买手机加电,都可以用消费贷,但是基于毕竟是贷款,利息高了大家不乐意用呀。
而这次的消费贷,堪称史上利率最低,4000家银行大战“消费贷”。
直接把部分消费贷的利率达到了“骨折价”,比如一些银行的消费贷利率已经降到了3%以内,甚至比房贷还要低。
为何要鼓励消费贷?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这些会议精神,已经形成文件,逐渐落地。
本来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毕竟为了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是个很好的措施。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我周围的许多人对这个压根不感冒,说有钱就花,没有就不消费,再低,迟早也要还。
上网一看,网友们更是众说纷纭。
有的说:我的收入没增加,而让我消费增加,是不用还了吗?
还有个网友很幽默:都饿的拉不出屎了,结果给了一瓶开塞露!
还有的说:这恐怕是年轻人敢想敢干的事。
还有的说:我就是年轻人,我就是不消费主义者,不结婚、不生孩、不买房、不买车、不聚会......
有的说:老祖宗曾叮嘱我们,莫寅吃卯粮,未雨绸缪,现在各种让我提前消费,我到底该听谁的?
还有的说:等额本息,可不要只看名义利率,要看实际利率,咨询专业人士,保证给你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
老话说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真不是空穴来风。
老百姓手里缺钱了,社会上也冒出来些“异常”现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01、年轻人开始了“反向消费”
作为冲动消费的一个群体代表,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年轻人开始了不消费甚至是反向消费。
不再追求名牌、品牌,以实用性为主。
喜欢买二手:是现在的年轻让你更加注重性价比,有需要的东西,先去掏二手。
二手市场不是我们过去所说的“破烂市场”!如今的二手市场,卖的东西未必是用过的东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买多了,自己用不完就去二手出。
不为溢价买单:我们父母辈的军大衣,大花袄,最近几年却在年轻人当中火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是真敢穿啊,其实还是主打一个经济实惠,
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加有性价比。
对房子没有执念:以前很多人宁愿贷款30年都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结果只有自己知道是多么的压力山大。
而现在的年轻人就没有这个执念,房子可以租,共享汽车可以租,近一点的刀,就靠共享单车了,省钱不说还省心。
想薅年轻人的羊毛,可不是那么容易了!
02、搞低成本副业的越来越多
因为主业的收入很难提高,很多人不得不搞起了副业,于是自媒体就红火了一把。
走在大街上、公园里,到处都是拍视频、搞直播的,有男有女,不管男女老少,美颜一开,就拍起来。
拍视频、搞直播,无非就是成本低,有一部手机就好了,但那是前几年的事情了。
今年在看看,随着平台流量的减少,收入的大幅度下降,很多人都开始放弃了,毕竟在网络上自爆个人隐私,有钱还好说,没钱的话恐怕就没人干了。
03、超级单身时代即将到来
依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2024年四季度民政数据概览》,2024年,全国共有610.6万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而同时也有262.1万对夫妻选择分道扬镳。
据调查,对比2023年的数据,当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768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59.3万对。
显然,2024年的结婚登记数量大幅下滑了157.4万对,跌幅约为20.5%;而离婚登记数量则微增2.8万对,升幅约1.1%。
许多年轻人选择晚婚、甚至不婚,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原因。
经济压力是导致结婚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特别是在大城市,购房、育儿等费用高昂,使得许多年轻人推迟甚至放弃结婚计划。
0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了
各种聚会少了,能不聚会就不聚会,花钱是一方面,另外就是懒得去敷衍了。
现在打开朋友圈,除了几个卖东西了,其余的都很默契的沉默了。
没有什么想说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也不想听别人说什么,和自己关系不大,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人情往来”这四个字,消费的可都是钱。
面对这些现象,从个人到整个社会都需要行动起来!
毕竟消费信心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保障了大家的收入,自然而然的消费能力就提升了!
来源:小溪瘦身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