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计量、碳标识、碳交易,共筑钢铁低碳未来 | 2025(第九届)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成功召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5 00:26 2

摘要:3月24日,以“碳计量、碳标识、碳交易,共筑钢铁低碳未来”为主题的2025(第九届)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在福建省南平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双碳”及冶金领域专家、学者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线上直播吸引超3万余人次关注。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3月24日,以“碳计量、碳标识、碳交易,共筑钢铁低碳未来”为主题的2025(第九届)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在福建省南平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双碳”及冶金领域专家、学者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线上直播吸引超3万余人次关注。

本次会议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以下简称:信息标准院)、中国计量协会、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主办。会议旨在落实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政策要求,助力钢铁行业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并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体系,促进钢铁行业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池天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原副司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宋显珠;科学技术部基础司原副司长,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副主任郭志伟;南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杨新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认证认可研究部相关负责同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市场机制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室副主任苏畅;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南平碳计量中心主任李敏飞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赵辉,福建省节能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承源,世界金属导报社副社长(主持工作)于治民分别主持会议。

领导致辞

杨新强副市长在致辞中表示,南平作为福建最绿的区域之一,一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当前,南平正围绕抢占“双碳”产业制高点,致力打造国家碳监测与碳计量产业集群。特别是在钢铁领域构建了“星—空—地”一体化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完成了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计量评价方法》和《监测体系实施指南》,为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计量和监测提供科学规范的方法学,有效推动钢铁行业向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本次大会聚焦碳治理体系的核心工具—碳计量、碳标识、碳交易,凝聚共识,明晰思路,助力钢铁行业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体系,在“双碳”战略中贡献南平力量。

毛新平院士在视频致辞中提到,低碳转型已成为钢铁工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碳计量、碳标识、碳交易是构筑低碳发展体系的关键支撑。科学精准的碳计量体系是钢铁工业实现低碳目标的基石。碳标识是产品绿色价值的“可视化载体”,更是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的“通行证”。碳交易是激活技术创新的“市场引擎”。2025年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即,需要完善碳配额分配机制,探索钢铁行业与绿电、CCER等市场的协同,形成“减排即收益”的正向激励。面对钢铁工业低碳转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毛院士提出三点倡议: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政策─科技─资本”协同生态;深化产学研融合,打造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全球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郭志伟副主任在致辞中认为,科技创新是实现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国家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依托海量文献数据资源和专业技术分析能力,重点开展钢铁工业节能环保、绿色冶金及低碳技术创新的信息支撑工作。通过建设低碳技术专题数据库、实施前瞻性技术研究、提供政策解读与决策咨询等举措,助力钢铁企业精准掌握国内外技术动态与政策导向。目前已在超低排放工艺优化、废钢循环利用等领域形成特色信息服务成果,有效推动行业绿色转型进程。未来NSTL将进一步强化与行业专家、企业的协同合作,创新科技文献资源开发模式,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深化数据服务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张龙强院长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钢铁行业面临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供需再平衡等新考验,钢材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关税导致钢材直接出口形势严峻,但在积极有为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下,今年供需矛盾将有所缓和,全行业盈利水平将稳步提升。展望“十五五”,减量和生存是钢铁行业两大特征,钢铁企业面临保生存和谋发展两项关键任务。他认为,钢铁行业亟需以低碳转型为契机,重塑产业竞争力,抢占全球低碳供应链制高点。而“碳计量、碳标识、碳交易”正成为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基础设施”。信息标准院通过联合组建、成立“钢铁行业碳计量研究中心”“钢铁行业MA统一标识注册管理中心”“碳管理体系(钢铁行业)服务中心”,致力于为钢铁行业、企业碳能力建设提供权威的专业化服务。他强调,钢铁行业低碳转型不是“负担”,而是打开新质生产力的“钥匙”。

大会活动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和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联合发布《碳计量高质量数据赋能钢铁行业碳标识与碳市场》。碳计量高质量数据赋能钢铁行业碳标识与碳市场,聚焦钢铁行业在碳计量数据管理方面的核心需求,通过高质量三级碳计量数据支撑企业构建全流程精准核算、可信的碳计量体系,降低产品碳足迹和企业履约成本。

信息标准院发布钢铁企业“碳基建”综合方案。“碳基建”综合方案包含碳计量、碳标准、碳体系、碳平台、碳标识、碳管家等六大模块,全面提升钢铁企业碳管理基础能力。通过系统性能力构建,企业可将碳压力转化为技术革新、市场拓展和品牌升级的动力,最终在低碳时代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维共赢,为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保驾护航。

广东工业大学发布《钢铁行业碳计量数据管理终端》。面向国家碳市场履约的碳核查需求,碳计量数据管理终端将按照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的要求,智能汇集与整合多源数据,实现全面高效数据采集,为企业碳管理奠定坚实数据基础,助力月度报送、碳足迹核算以及CBAM数据填报、存证无忧,提供面向降碳优化决策。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南平市人民政府、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南平碳计量中心围绕“碳计量、碳产业链、碳效研究及碳管理体系宣讲”等签约。

福州高新区海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福建空天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围绕“节能减排技术、组织碳排放数据质量提升、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认证、人才培养、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等签约。

报告环节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市场机制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室副主任苏畅作《强化法规和制度建设,确保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报告。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六处副处长、双碳研究院副院长张丽欣作《中欧碳排放政策背景下钢铁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报告

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资源共享中心主任王潇作《特朗普政府第三次退出巴黎协定的多维解析与全球气候治理重构》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邢奕作《钢铁行业CCUS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

山东信发集团副总经理张怀涛作《碳资产管理策略与实践:信发集团循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报告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能源部副部长吴亮作《首钢股份极致能效应用实践与展望》报告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绿色发展部部长张杰作《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核查关键问题解读》报告

北京佳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钢铁行业副总经理杨新峰作《数字化平台助力钢铁企业碳资产管理效能提升》

主题沙龙

主题沙龙环节,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彭峰,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永梅,三六零集团数字智能化集团副总裁潘焱,福建省泰诺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璀玲围绕“碳计量、碳标识、碳交易,共筑钢铁低碳未来”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分享见解,碰撞思想火花。全国钢标委低碳标准工作组秘书长陈剑主持沙龙。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赵辉主持会议

福建省节能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承源主持会议

世界金属导报社副社长(主持工作)于治民主持会议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成功举办九届,已经成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盛会。大会的成功举办为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契机。与会嘉宾围绕碳计量、碳标识、碳交易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了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达成了多项重要合作共识。相信未来大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汇聚更多智慧力量,为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持续支持,助力行业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