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费暴涨?知名歌手突遭网友抵制!

摘要:11月26日,淮安涟水吾悦广场宣布李行亮将于12月21日亲临现场献唱,评论区几乎瞬间被“抵制”刷屏,许多网友认为,这对夫妻利用婚姻问题赚取流量,节目中的真真假假让人感到不适。

12月1日,“李行亮商演遭网友抵制”话题冲上热搜。

据报道,11月26日,淮安涟水吾悦广场宣布李行亮将于12月21日亲临现场献唱,评论区几乎瞬间被“抵制”刷屏,许多网友认为,这对夫妻利用婚姻问题赚取流量,节目中的真真假假让人感到不适。

11月29日,商场方面表示,有接到投诉电话,不清楚商演是否会因此取消。30日,记者查询发现,商场官方账号此前官宣李行亮商演的视频已删除。记者梳理发现,李行亮在12月至少有2个演出计划,分别是江西南昌的拼盘演唱会以及江苏淮安涟水县的商场开业活动。目前已有网友涌入活动主办方的社交媒体账号评论区,发出抵制言论。

12月1日,记者打通李行亮团队工作人员电话,询问网友抵制是否对其商务活动造成影响。工作人员婉言谢绝,其称,现在不方便回应,希望媒体能理解,后续再接受采访。

节目播出后

李行亮“未来演出费直奔20万元”

《再见爱人》第四季于今年10月17日播出,其中李行亮麦琳夫妇的关注度颇高,两人在节目中多次出现争议性桥段,引发社交平台大量讨论。以某短视频平台为例,话题“李行亮”共有34.4亿次播放,“李行亮麦琳”也有8.4亿次播放。而随着李行亮的重新走红,其商演价格也上涨了不少。

据媒体报道,节目开播后李行亮曾参加了多个商业活动。

记者从李行亮经纪人处得知,李行亮目前商演费用的确有所上涨,最新价格还没出来,以往在9万元左右,据其猜测,未来李行亮商演价格“估计要20万元以上了”。

李行亮曾参加过《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唱功出色,代表作品包括《愿得一人心》等,传唱度较高。

节目多个片段惹争议

《再见爱人》最新一期节目中,麦琳在车上将话题引入“离婚后,孩子、财产如何分配”上。李行亮的态度是夫妻共同财产可以给麦琳3/4,但是会争取女儿的抚养权;但麦琳却表示儿子、女儿两个孩子她都要。

麦琳问李行亮为什么不争取儿子的抚养权时,李行亮解释为,儿子和麦琳性格合适,而女儿却是另外一种性格,与李行亮自己很像。“我闺女跟我是一样的。”说着李行亮突然痛哭起来,“她是我的影子啊,我家没有人了。你们都跟我不一样,只有她跟我一样”。这时候麦琳突然放下了刚刚争执的状态,安慰起李行亮来。

之后,李行亮麦琳好友来到节目为双方调解。经过朋友的调解,两人重归于好并相拥而眠,该内容引起网友热议,许多人认为李行亮和麦琳夫妻上节目为赚取流量而非真的想离婚,并对李行亮的种种行为产生怀疑,有些网友开始在评论区呼吁抵制李行亮的商业活动。

网友抵制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据《潇湘晨报》报道,此次李行亮商演遭抵制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言论自由和公众人物责任的关注,也重新审视了节目组对参与者行为的监管责任。对此,记者联系湖南联合创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副主任刘研律师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答。

首先,观众对于李行亮商演抵制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

刘研表示,法不禁止即许可。没有违法违规言论的情况下,观众自行抵制商演的行为是他们的自由权利。当然,如果涉及购票入场的商演,购票后无法定或约定理由就单方解除合同即退票,是要承担对应的违约责任的。

因此,观众在行使抵制权利时,应当理性对待,避免触犯法律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其次,对公众人物而言,其言论自由的边界多了一道“公序良俗”的要求。

刘研解释说,言论自由是一个文明社会当中公民的基本权利,但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有边界。对普通人言论自由的边界在于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众人物而言,其言论自由的边界多了一道“公序良俗”的要求,基于其对社会责任的更高标准。

李行亮和麦琳作为公众人物,在节目中的表现如果确实传递了负面能量或扭曲的价值观,那么他们应当对此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这不仅是对他们自身行为的约束,也是对公众利益的尊重和保护。

最后,对于网友提到的散播负能量,节目组是否有责任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监管和引导?

但是,201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强调,各类网络视听节目必须坚守文明健康的审美底线。要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摒弃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和无节操的垃圾,无情鞭挞挑战道德底线、践踏社会良知的行为,自觉抵制过度商业化、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决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

媒体评论:

李行亮商演遭网友抵制,警示了什么?

对此,红星新闻发表评论称,此次李行亮商演遭网友反对,可视为网友对其婚姻问题的关注已经溢出到节目之外,演变成某种市场性的抵制行为。

观众的抗拒可以说是一种流量思维带来的必然。当“秀”的成分大于“真”,当嘉宾太知道说什么、做什么会火,节目组太知道拍什么、怎么剪会火之后,就容易滑入流量至上的漩涡,身不由己。不少观众也有一种感觉,这一季相比前几季,少了些深刻、隽永,转而较多展现乃至放大人性和婚姻的阴暗面。这样做或许更具有互联网病毒式传播的潜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节目反思婚姻和治愈创伤的色彩,进而被流量绑架,左右为难,两头不讨好。

为何有这种转变,外围观察者很难准确得知,也许是出于非常现实的流量考虑,也许是每次选择累加出的偏差。但是相关的质疑和抵制,非常明确地提醒了:若是少了真诚这个“必杀技”,一味放大婚姻问题赚取流量,真真假假让人捉摸不透,到头来也需要承受流量反噬的后果。

来源:新黄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