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当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我想和大家探讨三个关乎我们未来的重要命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一个奋斗者的脚印里,在每一滴青春的汗水中,在每一道被知识照亮的眼眸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当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我想和大家探讨三个关乎我们未来的重要命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一个奋斗者的脚印里,在每一滴青春的汗水中,在每一道被知识照亮的眼眸里。
校长演讲
第一个问题:高考究竟在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当她把1645名深山女孩送进大学时,这些学生不仅带着优异的成绩,更携着"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的精神觉醒。2023年清华大学首次推出"攀登计划",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写道:"我们需要能在暴风雨中辨认星辰的人"。这告诉我们,新时代的高考正在选拔既有扎实学识,更具坚韧品格、创新思维和社会担当的复合型人才。就像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中的稚晖君,他不仅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天才学霸,更是能设计出机械臂给葡萄缝针的科技诗人。
第二个问题:当双休日真正回归高中校园,谁会因此受益?谁会遭遇挑战?在北京某重点中学的跟踪调查中,那些善于制定学习计划、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评分提升了37%。而与此同时,某县城中学却出现了令人忧心的现象:部分学生把周末耗费在手游和短视频中,学习效率不升反降。这让我想起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的告诫:"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双休制就像给麦苗松土,让自律者更加茁壮,却也让惰性有了滋生的温床。
第三个问题:当家教成为某些人的专属装备,普通学子该如何突围?在河北衡水中学,学生们自发组建的"星光学习小组"给出了答案。他们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免费资源,模仿"费曼学习法"互相授课,创造了连续三年一本率98%的奇迹。更令人动容的是,在四川大凉山,孩子们举着手机围坐在信号塔下,只为获取成都七中的直播课程。这些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而是让每个奔跑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学生听报告
同学们,当我们站在这里仰望国旗,其实也是在仰望一个民族对教育的永恒追求。从孔子"有教无类"的理想,到西南联大在战火中保存的知识火种;从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的呐喊,到今天"强基计划"培养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始终在回答一个根本问题:我们要培养怎样的时代新人?
面对这三个叩击心灵的提问,答案其实早已写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那些在实验室通宵达旦的身影,那些在图书馆与先贤对话的时光,那些把周末变成自我超越战场的坚持,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教育从不是一场资源的军备竞赛,而是生命能量的觉醒之旅。
让我们记住:没有伞的孩子更要学会在雨中奔跑,但请相信,当你真正跑起来的时候,整个时代的风都会为你让路。这或许就是中国教育的终极智慧——让每个努力生长的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空。
谢谢大家!
校长演讲
来源:阳光绿色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