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奔腾的金沙江、岷江、长江在宜宾交汇,发达的水系滋养着数以百万的戎州儿女,也考验着水上交通应急救援的智慧与担当。作为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始终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信念,以精细的日常工作为基础,用实战淬炼,构建起一道全天候、立体化、智慧化的水上
奔腾的金沙江、岷江、长江在宜宾交汇,发达的水系滋养着数以百万的戎州儿女,也考验着水上交通应急救援的智慧与担当。作为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始终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信念,以精细的日常工作为基础,用实战淬炼,构建起一道全天候、立体化、智慧化的水上安全防线,守护着三江六岸的平安与繁荣。
厉兵秣马 夯实硬件根基
筑牢水上安全防线,基础设施是硬支撑。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以专项资金为引擎,聚力打造现代化海事救援基地,构建起覆盖全域、快速响应的水上应急保障体系。
依托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监测巡航救助一体化专项工程,投资219万元建成马鸣溪应急救助基地320㎡高标准水上交通应急救援仓库,配备电动卷帘门及全天候监控系统,确保应急物资安全高效调配。基地储备八大类近50种专业装备,总价值超200万元,涵盖特种作业、破拆消防、通信定位等关键领域,可为各种险情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
应急救援固定翼无人机。
硬件升级不止于仓库建设。2022年,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同步推进“一主四辅”救援船舶体系,新建5艘大型综合救助船,依托潼关、书楼、泥溪、月江已建成的海事码头,实现主要通航水域应急力量全覆盖。科技赋能更添新翼,4台无人机(含固定翼1台)投入应用,推动救援模式向“陆水空”立体化转型。基地依托13人专业应急分队与8支社会救援队伍,形成专群结合、多方联动的救援网络,并通过卫星电话、高频对讲机等设备实现指挥调度无缝衔接。
未来,宜宾将持续完善硬件支撑,以智能化、协同化筑牢长江上游水上安全屏障,让“黄金水道”真正成为“平安航道”。
枕戈待旦 铸就水上堡垒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江面,水上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们就开始了每天固定的检修任务。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队员们仔细检查着救助船艇的每一个零部件,从甲板到机舱,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王船长,一切正常!”值班船员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继续检查船舶搭载的救生器械和其他设备。偶有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的,船员就及时进行维修,确保出现险情第一时间就能赶赴现场执行救援任务。
值班船员正在检查设备。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应急基地码头上演,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用汗水和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宜宾救助1号船长老王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值班船员24小时吃住都在船上,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我们的船艇和救援装备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宜宾救助1号、救助3号船员合影。
实战淬炼 锻造救援尖刀
“弟兄们,咱们折腾这个演习真不是走过场,大家想想,真碰上翻船、起火、落水,黄金救援时间就那几分钟,现在不把流程和路线刻在脑子里,不把动作练成肌肉记忆,真出事时那可是人命关天呐!”宜宾救助3号船长老邓跟他的队员如是说道。
2024年,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组织以“宜宾救助”系列为主的水上应急救援船舶及其船员,开展各类大型应急演练20余次,旨在提升应急处突实战能力和技能水平。演练过程中,应急救援队伍成员密切配合,“船舶失控拖带”“船舶消防处置”“落水人员搜救”等实战化科目演练效果良好,在历年水上应急救援任务中也成功实现了“力量足、技能优、响应快、处置好”。
2024年省市水上交通突发事件联合演练。
满墙荣誉 危难见证真情
在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会议室和救助船舶的荣誉墙上,悬挂着数十面锦旗,它们无声诉说着救援背后的艰险和温情。
“放心,再多人,我们一个也不落下!”这句简单的话语,是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救援队员对洪流中被困江心岛群众的承诺。2020年汛期,“宜宾救助1号”作为抢险救援指挥船,顶着30000m³/s以上的流量,冒着船毁人亡的风险,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成功处置险情4起,安全转移被困群众5600余人,因应急措施高效、救援成绩斐然,防汛抢险事迹连续2天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这样的生死时速,是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应急救援队的日常,他们用行动践行了“有呼必应、有险必救”的誓言。
宜宾救助1号转移被困群众。
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始终以“争上游”的姿态,守护着长江黄金水道的安宁,正如宜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上游要有上游意识,上游更要有上游担当!”未来,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这支队伍将继续以使命为帆,乘风启航,为交通强国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全媒记者 许愿 通讯员 郑健 张丹)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