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社会,不是也有一句名言么?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永恒的敌人?哪有什么永恒的朋友?永恒的只有利益。
古话说,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
国际社会,不是也有一句名言么?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永恒的敌人?哪有什么永恒的朋友?永恒的只有利益。
利益在,盟国在,利益不在,盟国不在。
所以,对盟国,哪能完全相信?哪有什么真的背靠背的的所谓盟国?
国家不是单独的一个人。
一个人还能说,自个儿吃饱全家不饿。
但国家是有无数的国民,国家得对这些国民负责。
当盟国英国拒绝给俄罗斯15000援军,也拒绝提供600万英镑的贷款,俄罗斯会是什么感受?什么想法?
当拿破仑登上欧洲历史舞台,成为法兰西帝国皇帝,法国对外疯狂扩张,帝国领土不断扩展。
巴伐利亚等16德意志联邦国所建立的莱茵联盟成为了法国的附庸。
普鲁士遭到了直接的威胁。普鲁士寻求英国和俄罗斯的援助。
不久,普鲁士直接和俄罗斯结盟合作。
1806年9月,第四次反法同盟建立了,瑞典、西班牙和萨克森等也纷纷加入。
10月,法国立即攻打普鲁士,结果普鲁士在耶拿会战和奥尔施泰特战役中都战败了,损失惨重。
10月15日,法国攻入了柏林。
10月27日,拿破仑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了柏林,占领了普鲁士大部分领土,兵峰越来越逼近俄罗斯边境。
法国和普鲁士的和约其实谈的差不多了,结果普鲁士国王接到来自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信。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说,如果普鲁士仍然维持跟俄罗斯的同盟关系,那么他将亲率14万大军来援助。
普鲁士国王一看这个,这风险值得冒啊。
14万俄军就算无法彻底击溃法军,难道打败或者击退法军都没可能吗?
要真那样,那干脆大家都别打了,认命了吧。
1806年11月下旬,法国发布了欧洲大陆封锁制度,禁止法国以及它的附属国跟英国进行任何贸易,逮捕在欧洲大陆逗留的英国居民,还强行没收其商品和商船等等。
拿破仑难以跨越海洋打败英国的情况下,希望通过经济封锁打压的方式逼迫英国屈服。
毫无疑问,英国遭受极大损失。
11月末,为了阻止法军继续前进,10万俄军进军波兰的华沙。
结果不幸的是法军先一步进入了华沙,而且得到波兰人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因为波兰被奥地利和普鲁士以及俄罗斯很多年前就瓜分灭国了,波兰对于复国,寄希望于拿破仑。
1807年2月,俄军跟法军进行了第一次大会战,双方都损失惨重。
几个月后,俄军补充兵力,集中了大概75000兵力。
1807年4月,普鲁士和俄罗斯签署条约,双方联合共同抗击法国,将法军赶出德意志地区。
而英国作为他们幕后支持和财政补助着,会提供给普鲁士大概100万英镑的补助金,还会派2万人到斯塔桑增援丹麦国王。当时丹麦国王率领了16000兵力作战。
1807年6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亲自督战,俄军再次向法军猛攻,结果,俄军仍然失利,只好且战且退。
当俄军退到弗里德兰河,法军趁俄军准备渡河,发起强攻。
这是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大会战。
结果,俄军一败涂地。
拿破仑率领法军乘胜追击,直接打到了俄罗斯边境的提尔西特。
这还怎么打?
再打,就进入俄罗斯的本土了。
俄罗斯准备好了应对拿破仑对本土的战争了吗?
没有。
拿破仑准备好了发动对俄罗斯本土的战争了吗?
没有。
而且在这个时候,同属反法同盟的英国竟然背信弃义,爽约了。
要知道,现在这个阶段,拿破仑的主要征服对象就是英国,大陆封锁政策就是针对英国。
俄罗斯在欧洲最东边,其实反而危险系数远没有英国那么高,也没有那么迫切。
至少在当时,拿破仑还不会跟俄罗斯彻底翻脸,开始大战。
但结果,英国跟俄罗斯翻脸了,竟然拒绝履行承诺,拒绝给俄罗斯15000人的援军,也拒绝提供大概600万英镑的贷款。
这让已出动十万大军对付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非常生气。
俄罗斯那个时候已花费极大,毕竟十万大军出动,在波兰境内跟法军作战。
英国这个时候爽约了,俄罗斯处境更加艰难。
俄罗斯觉得光靠自己无法打败拿破仑,也无法拯救普鲁士。
大家各安天命吧。
英国,你自己跟拿破仑打去吧。
俄罗斯也不想管了。
俄罗斯只能跟拿破仑求和,也没其他办法了。
1807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拿破仑签署了和约,也结盟对抗英国,参与法国对英国的大陆封锁行动。
两人决定了普鲁士的命运,俄罗斯舍弃了盟国普鲁士。
而普鲁士随后跟拿破仑签署和约,普鲁士被打入了深渊。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