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喜欢饭后就午睡的老年人,不出八个月,身体或有4变化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5 11:39 3

摘要: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饭一吃完就上床睡午觉,这是不是听着挺常见的?很多老年人都有这个习惯,尤其是退休之后,不上班了、生活节奏慢了,吃完饭就觉得眼皮打架,不躺一会儿总觉得哪儿不对劲。说实话,很多人还觉得这是种“养生”的方式,觉得自己一边吃得香、一边睡得稳,身体肯定不差。

但作为一个在医院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医生,我必须得说一句实话:饭后立刻睡觉这个事,看似舒服,其实对身体影响非常深远,而且八个月之内,身体很可能就会发生一些你想不到的变化。

很多老年人会说,饭后一躺,一觉醒来脑子清爽多了,好像身体也轻了,这是不是好事?听起来像是恢复体力了,其实我得提醒一句,那种“清醒感”有时候未必是身体状态真的变好了,更可能是血流重分配以后,大脑暂时“借了点力”。

我遇到过一位退休的地质勘探员,平时身体硬朗,吃得也好,但就是每顿饭后必须立刻去卧室躺一会儿,一般睡个四十分钟。他觉得这是自己多年来“抗风吹日晒”养成的习惯,非睡不可。

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记东西越来越慢,读书读报也容易走神,但午睡醒来的那一两个小时,状态却特别好。

这个反差让他以为自己找到“提神秘诀”了,结果来医院做了脑部血流评估和神经心理检测,才发现他午睡前后的脑供血变化特别明显,睡觉时脑灌注下降,醒来时补偿式回升,这种波动反而在长期影响神经调节功能。

偶尔这么一次没事,天天这么来,长久下去,大脑习惯了“缺血-补血”的节奏,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才是最可怕的。脑子不是发动机,不能靠“打火”来清醒。你以为午睡后状态好,其实可能是你的神经系统正在加速“老龄化”。

很多人都觉得吃完饭就睡觉是种“享福”,尤其是老年人,有时间、有安静的环境、有好胃口,一觉睡下去还能助消化。但我告诉你,胃肠这东西最怕你一边让它干活,一边又给它“断电”。

我遇到过一个退休后每天都在带孙子的老人,家里人疼他,中午饭做得丰盛,他吃完饭就立刻躺沙发,娃在那玩他就在那“补觉”。半年过去,他开始频繁出现腹胀、反酸,有时还嗳气,食欲慢慢也没那么好。

家里人还以为是老胃病犯了,检查才发现是胃排空延迟、小肠蠕动变慢,甚至肝胆系统都有些炎性改变。最明显的是他的胃镜显示胃内食物残留较多,说明饭后胃排空严重受阻,而这恰好和他每天饭后立即卧躺有直接关系。

我们胃肠在进食后是最忙碌的,血流都往那边集中,蠕动加快,是靠着肌肉运动和重力帮助完成消化过程的。

你一躺下,肠胃就“躺平”了,它不但得逆着重力工作,还因为身体进入休息状态,交感神经抑制,肠道节律会乱掉,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便秘、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这些问题。

所以你说你胃没声音,那只是它不吭声了,不代表它满意。别把“安静”误以为是“健康”,那可能是胃肠已经懒得抱怨了。

有些老年人本来没糖尿病,但饭后一觉成了日常操作后,血糖开始慢慢“起伏”,最先表现出来的却不是血糖高,而是体重悄悄往上走。

你问他是不是吃多了?他说吃得比以前还少。你问他是不是少动了?他说除了睡午觉哪儿也没去。可体重秤不会说谎,尤其是肚子上那一圈肉,最先出卖了这个看似无害的饭后睡。

我就有一位老年女性患者,之前体型偏瘦,查体时血糖、血脂、肝功能都挺好,就是睡眠不好。后来她听别人说“饭后午睡可以养脾胃、补脑气”,她就开始每天坚持饭后一小时左右躺下睡觉,还特地布置了卧室,弄得香薰加床垫,睡得特别讲究。

没想到半年以后,她的体重从96斤涨到108斤,空腹血糖也升高到了6.4,糖化血红蛋白也开始异常,虽然没到糖尿病,但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

查了她的胰岛素水平,发现空腹胰岛素明显升高,说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也就是胰岛素抵抗开始抬头。

饭后午睡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饭吃得多、血糖短时间内升高、身体还立刻休息不用力气去消耗这些能量,那么多余的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尤其是在腹部,久而久之不仅胖了,还拖累了胰岛功能。

体重不是一夜之间长起来的,但胰岛素抵抗一旦形成,就像滚雪球,控制起来就麻烦了。所以别怪医生“管得宽”,饭后那半小时,能不躺就别躺。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那饭后午睡到底有没有一点好处?还真有。虽然上面讲了那么多隐患,但如果掌握好时间、姿势和频率,饭后的午觉对神经系统其实还是有一定正面作用的。

我有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性格本来就有点敏感焦虑,长期失眠、容易心悸。我们试了很多方法改善她的睡眠质量,但效果都不理想。

后来我建议她别熬着让自己在晚上勉强睡满八小时,而是尝试在中午吃完饭后,过半小时左右,安排20分钟的短暂小憩,注意不是马上睡,而是休息放松为主。

这样调整了半年,她自己反馈说晚上睡得不那么紧张了,焦虑也慢慢减轻了。睡眠监测显示,她的入睡潜伏期缩短,快速眼动期也延长了,说明她的神经系统更容易放松下来。

当然了,这个“好处”有前提,不是说你吃完饭就倒头睡,而是饭后稍作活动,再午休个20分钟左右,不超过30分钟,而且保持侧卧或半躺的姿势。睡多了、姿势不对,前面那一堆问题就可能接踵而至。

所以说,午睡不是魔鬼,它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是调节神经的助推器;用得不好,就是把一堆慢性病从睡梦中“招出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饭后就午睡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张持晨.多重慢病老年人睡眠时间与健康的双向关系——午睡行为的调节作用, 人口与发展, 2023-07-29

来源:张医生健康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