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正值春暖花开,带动春节假期以来的“文博热”也不断升温。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达7264.87万人次,日均接待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12.84%。而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超1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越来越
据3月13日央视网报道,眼下,正值春暖花开,带动春节假期以来的“文博热”也不断升温。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达7264.87万人次,日均接待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12.84%。而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超1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越来越多的参观者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力量。
2月26日,在新投运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游客排队参观西部机场博物馆珍宝馆。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近年来,看似“高冷”的博物馆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文化的力量,告诉人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来没有远离我们。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大博物馆积极探索新形式,通过创新布展方式,增强博物馆体验。正如专家分析所说,依托“文化+科技”“数字+文博”的深度融合,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有力助推了“文博热”的持续升温。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观察近年来“博物馆热”的盛况不难发现,从被博物馆内精巧文案所吸引,到日常打卡热门展览寻找文物之美,再到将“博物馆里过大年”作为新年俗以及文创产品的热销带动文物关注度提升,更大释放出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可以说,打卡博物馆,不是看热闹,而是看文化。因为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每一份文献资料,都讲述着一段鲜活的历史。参观每件历史文物,都意味着开启一个与文明对话的时空,博物馆帮助人们从最接近的历史之地出发,触摸历史发展的脉搏,聆听中国故事……这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触摸博大精深的文明,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各地从展览形式的突破到文创产品的创新,博物馆让收藏的文物“活起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拓展出咖啡、美食等生活场景,让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创新融合。比如,人们可以品尝一杯甲骨文咖啡感受殷商文化,博物馆正在从单一的展示功能向多维度的文化体验平台转型。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展示地,更是诠释文物意义和价值的场所,承担着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期待有更多的文博场所创新模式,打好“组合拳”,努力让观众成为参与者、互动者,从被动观看走向主动体验,勾起他们内心的探索欲、分享欲,带动二次内容传播。因为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不仅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能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凝聚发展力量,真正让文化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宣讲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