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湘渝”边界调解室赋能基层治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5 15:49 2

摘要: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村和重庆市酉阳县、湖南省龙山县交界,素有“鸡鸣一声三省闻”和“一脚踏三省”之称,三县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民同俗,亲如一家,然而,由于行政区划、风俗习惯等差异,边界地区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如何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成为维护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村和重庆市酉阳县、湖南省龙山县交界,素有“鸡鸣一声三省闻”和“一脚踏三省”之称,三县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民同俗,亲如一家,然而,由于行政区划、风俗习惯等差异,边界地区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如何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成为维护边界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

2024年9月,来凤县司法局联合百福司镇镇政府,依托来凤县、龙山县、酉阳县三县跨省矛盾纠纷联防联调联治机制打造首个“鄂湘渝”边界矛盾纠纷调解室。设在三省交界处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村的调解室,犹如一座连心桥,将三地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边区人民一家亲

边界之困

矛盾“三不管”如何破局

2025年3月13日,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村和龙山县桂塘镇桂塘社区两村民因土地权属纠纷在此调解,来凤县百福司镇和龙山县桂塘镇镇、村两级联合调委会共计十余人参加调解。

当天,联合调委会在初步了解掌握双方当事人诉求及矛盾纠纷争议焦点基础上,及时安抚双方当事人情绪,并对案件调处进行了研判谋划,约定双方各自准备好土地权属证书,适时进行下一次调解。

“不怕村内矛盾千万,就怕跨省矛盾一件。”

“跨省矛盾难调解,跑断腿、磨破嘴、操碎心、累断筋。”

这两句话既是来凤县广大基层干部化解跨省矛盾纠纷的真实写照,也是镇村两级干部面对跨省矛盾纠纷时的心声。

来凤县是三县土苗儿女聚集地、经贸往来集散地,也是矛盾纠纷频发地。由于独特区位,所引发的矛盾纠纷涉事人数多、牵扯面广、化解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激化边界矛盾。

面对这一难题,来凤县探索建立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跨区域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模式,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搭建县乡村纠纷调处工作平台,全面搭建跨县、乡、村三级联动平台,以跨区域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协作小组为“基准点”,以跨区域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协作机制为“连接线”,全面建成接边县、乡、村三级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确保“平等协商、相互协作、积极防控、联调互动”的工作原则落实落地。

来凤县百福司镇在来凤、龙山、酉阳三县跨省矛盾纠纷联防联调机制框架之下,创造性建立起了“接边镇村手牵手”预防化解跨省矛盾纠纷工作法,并于2023年11月30日被湖北省委政法委表彰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三地共同开展活动

调解室诞生

从“各自为战”到“三省一家”

来凤县百福司镇位于湖北省西南端,西南邻重庆市酉阳县大溪、五福乡,东南邻湖南省龙山县桂塘镇,既是三省边区山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三县群众日常交往频繁,但随之衍生而出的矛盾纠纷也呈现出纠纷类型多样、当事人众多、牵涉利益广、化解难度大、协议履行难等特点。

“鄂湘渝”边界调解室选址三省交界处百福司镇河东村,以“接边镇村手牵手”预防化解跨省矛盾纠纷工作法为机制内核,以县、镇、村三级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力量支撑,既是跨省矛盾纠纷的专属调解场所,又是三县四镇在跨省矛盾纠纷联排联防联调领域协作沟通、会商研判的前出基点,同时也是撬动三县优势调解资源、凝聚平安和谐边区建设合力的重要支点。

据了解,“鄂湘渝”边界调解室在跨省矛盾纠纷的具体调解中,坚持“场所固定、人随案定”的原则,即根据跨省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确定具体调解工作人员,通常由双方当事人各自所在村的基层调委会派出了解情况的调解员组成村级联合调委会。在调处复杂疑难案件时,可在组建村级联合调委会的基础上,由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法庭、派出所等部门组建镇级联合调委会参与调处。在调处涉及环境污染、边界土地等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时,及时引入国土、林业、环保等专业力量。同时在边界调解室的建设和运转过程中坚持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积极引导各接边村中威望高、政策熟、影响广、能服众的“乡贤五老”充实到各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动员组织边区群众成为跨省矛盾纠纷的排查员、调解员和宣传员,实现“民事民管”“民争民解”。

“过去调解靠‘人情’,现在靠‘制度’。”百福司镇调解员向桂菊说:“在近期的一起土地权属纠纷中,湖北村民与重庆村民各执一词。但由于争议土地位于两省交界地区,同时存在飞地等特殊情况,通过两地自然资源部门也无法确权。调解室进一步碰头研判后,决定‘由理入情’,在具体的调解工作中坚持以法理为基础、以情理为突破的原则,积极寻找双方解决矛盾的平衡点,利用双方当事人虽然分别生活在湖北、湖南两省,但是两地地相依、水相连、业相近、人相亲,‘远亲不如近邻’的深厚情感,慢慢打开横亘在双方之间的‘心墙’,进而逐步化解双方因此次矛盾产生的怒气和怨气,在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反复工作下,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2024年11月,湖北省百福司镇河东村村民发现湖南省龙山县桂塘坝镇一家养猪场存在污染村民生活水源的风险,还损坏了村民们的引水管。

“鄂湘渝”边界调解室立即启动调解机制,最后由养猪场给予受到损失的村民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确保养猪场产生的污水达标处理,不对环境造成危害,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枫桥经验”破界

从解纷到共融

调解室不仅是“矛盾终点站”,更是“和谐播种机”。

“鄂湘渝”边界调解室不仅注重矛盾纠纷的化解,更注重源头预防。调解室定期组织三地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文化交流等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湘鄂渝携手,平安共创建。”

“民法典真好,学了少烦恼。”

“密码与账号,千万保管好。”

日前,响亮铿锵的土家族普法宣传三棒鼓声在来凤县百福司集镇上早早响起,来凤县百福司司法所、龙山县桂塘司法所及酉阳县五福司法所、大溪司法所联合普法“赶乡场”活动鸣锣开场。高亢嘹亮的三棒鼓唱腔、紧贴实际的普法宣传唱词、惊险刺激的抛刀杂技牢牢吸引住了“赶乡场”群众的目光,普法宣传“小摊”周围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四个司法所各自拿出“看家宝”,普法“小扇”“趣说民法典”、普法宣传“购物袋”等各种特色普法宣传资料受到群众的一致赞誉。

2024年以来,百福司司法所与周边兄弟司法所以跨省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为基准点,把协作共赢向普法、执法领域拓展,四个司法所攥掌为拳、形成合力,利用乡镇“赶场日”人流集中的特点,通过“赶转转场”的形式,以“一所搭台、三所捧场”的协作模式在四个乡镇常态化开展联合普法“赶乡场”活动,同时搭配创新多样的普法形式,由过去单一的摆摊设点发资料向法治文艺表演、现场法治讲演、发放法治宣传小用具等形式延伸拓展,实现了边区普法聚合力、添动力、提效力、增引力。

将边界调解室直接建在跨省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和“最前沿”,直面类型多样、疑难复杂的跨省矛盾纠纷,坚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做到三县四镇机构部门联合、工作理念契合、排查化解配合,在矛盾纠纷排查共调、边区平安协作共护、武陵山区繁荣共建领域展现新作为、呈现新气象,持续推动和发展具有来凤特色的“枫桥经验”新实践。

目前,来凤县与龙山县、酉阳县已形成合力破除执法“边界”“空白”难题,在道路交通、食品安全、流域保护、自然资源等执法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实现了执法力量“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三县在广泛联合执法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跨区域协作立法方式守护三县共同的“母亲河”——酉水河,“龙凤”携手,酉水清清,三县在“上下游意识”“左右岸意识”达成广泛一致,“母亲河”更加清澈健康。

共饮一江水,同解千家结。“鄂湘渝”边界调解室的成立,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界地区的生动实践,为维护边界和谐稳定、促进三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鄂湘渝”边界调解室已经成为三地人民心中的“和谐驿站”。在这里,一杯热茶、一句乡音,就能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让边界地区更加和谐稳定,让三地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来源:人民法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