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远,智启振兴路 宜宾长宁梅白学校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5 16:53 3

摘要:3月24日,晨光初绽,宜宾市长宁县梅白镇政府组织委员刘成英统筹协调的以“洪谟故里·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正式启动。长宁县梅白镇义务教育学校六年级一班45名学子整装待发,在春分时节的晨露中踏上知行合一的探索之旅。

3月24日,晨光初绽,宜宾市长宁县梅白镇政府组织委员刘成英统筹协调的以“洪谟故里·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正式启动。长宁县梅白镇义务教育学校六年级一班45名学子整装待发,在春分时节的晨露中踏上知行合一的探索之旅。

出发仪式上,学校校长梁盛远以“行走的课堂更需要思想的重量”开篇,将安全教育升华为成长必修课。从出行纪律的“有形之绳”到文明礼仪的“无形之尺”,从安全防护的“硬性标准”到思考维度的“软性要求”。谆谆教诲中贯穿着“带着问题去田野”的探究式学习理念。分管安全的副校长陈霞全程随行,将安全预案转化为动态护航机制,通过“定点值守+流动巡查”双轨并行的管理模式,织成全程无忧的安全防护网。

农耕寻源悟艰辛

踏入联合村农耕文化馆,时光仿佛倒流。在犁耙镰刀的斑驳印记中,在石磨风车的沧桑纹理里,学生们指尖触摸着祖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存智慧。当讲解员将二十四节气歌与农具使用场景娓娓道来,“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在实物印证中变得立体可感,“粒粒皆辛苦”的深意悄然种进少年心田。

科技赋能开眼界

移步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现代农业的智慧图景徐徐展开。实时滚动的土壤墒情监测、精准预警的气象云图、无人机巡田的科技图传,让传统农事插上数字翅膀。在育秧工厂,自动化流水线精准播种,恒温恒湿系统智能调控,当嫩绿的秧苗在科技温床中舒展新芽,学生们惊叹声此起彼伏。“原来,现代农业就像科幻电影!”学生龚熙的感慨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文脉传承润心田

洪谟文化陈列馆内,明代大儒周洪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轨迹,通过全息影像与古籍文献生动再现。学生们身着汉服行拜师礼,在国学老师指导下诵读《悯农》《观刈麦》,琅琅书声与先贤智慧隔空对话。镇史馆的老照片墙上,泛黄的影像串联起百年变迁,当同学们看见陈列馆墙上熟悉的人文剪影,同学们的眼中便闪烁起发现历史密码的惊喜。

校地联动启新程

长宁县梅白镇镇长李明、党委副书记雷瑶亲临研学现场,与师生共话教育创新。李明指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文化传承具象化、使科技兴农可视化,是五育融合的生动注脚。雷瑶表示,将深化校地合作机制,开发“非遗传承+生态农业+科创实践”系列课程,打造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研学品牌,让思政课堂插上研学的翅膀,驰骋在广袤的田野山乡。

暮色渐起,归程的校车载满收获。沾着泥土的笔记本里,既有对“锄禾日当午”的深切体悟,也记录着“科技赋农兴”的崭新认知。这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研学之旅,不仅丈量了乡土文明的厚度,更丈量着新时代少年胸怀家国情怀的精神高度。耕读传家,启智振兴,让行走的思政课堂熠熠生辉,照亮同学们的创新和创造之路。(图/文 宜宾市长宁县梅白镇义务教育学校)

来源:中国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