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垫底到心理学硕士,ADHD亲历者:晚几年都会开窍

摘要: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或多动问题,有6条以上都满足条件,就需考虑多动症的可能,需要去医院诊断了。2、孩子好动,该如何区是正常还是ADHD呢?这个问题就太大了,可以拆分成十几个问题回答,我就回答关键的一点。DSM5里面提到,ADHD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有证据表明A

原创 涛哥,橘子 小花生网橘子: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让不少家长揪心的话题——多动症(ADHD)。据统计,在中国约有6.3%的儿童和青少年受ADHD影响。换句话说,一个五十人的班级里,可能有三个孩子正在面临这个挑战。关于多动症,有很多很多的科普文献,我估计就算担心孩子有各种“多动”症状,做爸妈的一般也读不下去、搞不清楚,比如:孩子坐不住、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到底是多动症呢,还是仅仅是孩子活泼好动天性之表现...百闻不如一见,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位ADHD亲历者 @涛哥 来分享他的成长故事:从小学到中学到长大成人,他在学校的表现是怎样的?他自己的内心体验是怎样的?回头看,对于好动孩子的父母,对于确实被诊断”多动症“孩子的父母,他有什么建议?也许看了他的故事,能帮你更好地判断多动症的孩子会是什么表现,你的孩子有无多动症,以及如何对待孩子的“多动”问题 ...今天的分享来自我和他做的访谈。访谈中,涛哥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不要焦虑,孩子长大后会慢慢开窍的,只要给时间,他们会越来越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听听涛哥如何讲述他从“小学一窍不通”到“初中渐渐开窍”,再到研究生阶段找到自己的方向的心路历程。他的故事,或许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安慰。感谢花友 @涛哥 的真诚分享!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或多动问题,有6条以上都满足条件,就需考虑多动症的可能,需要去医院诊断了。2、孩子好动,该如何区是正常还是ADHD呢?这个问题就太大了,可以拆分成十几个问题回答,我就回答关键的一点。DSM5里面提到,ADHD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有证据表明ADHD的症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小孩子的活动水平本身就比较高,所以好动是正常的。如果孩子的好动行为完全不可控,并且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多动症了。我们之前就遇到一个案例。这位家长的儿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多动,当时家长认为男孩很调皮,多动很正常。可当孩子孩子上了四年级,他依然是上课坐不住,东张西望,甚至钻到桌底下玩耍。若是遇到不喜欢的科目,情况更加不可控。当时老师就提醒他,孩子这种多动和年龄不符合,可能是一种异常情况,建议去医院看看。最后,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果然诊断了ADHD。此外,还有完全不多动的ADHD,他们只有注意力方面问题,这个千万不要忽视了。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例如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作业频繁走神,这个时候也需要考虑多动症了。3、确诊ADHD能治愈吗?不能治愈的话,对未来会有怎样的影响?根据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中提到的观点“目前对于多动症,没有治愈方法”的说法,治疗多动症的目标应该是缓解核心症状,最大限度改善功能损害,提高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能力。我个人的解读是,大家其实都或多或少有点ADHD的表现(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等),但这和ADHD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用症状的“得分”来做类比,大家可能会是一分、两分,而ADHD患者的“得分”要高得多。ADHD就是程度很严重,并且严重影响了学业、生活的。在我们的工作中,会发现很多高学历的成人因为注意力问题来诊断成人ADHD,后来医生发现这些成人对自己注意的能力要求太高了产生了焦虑,而不是注意力本身出现问题。所以,ADHD治疗目标,也就是需要减少ADHD症状“得分”,直到让它不那么影响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不是把“得分”降到“0”。适当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也是有积极意义的。4、孩子确诊ADHD,需要用药吗?ADHD是否服药?服什么药?怎么服药?需要不需要停药?停药和服药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不能一刀切。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医生会根据家长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如果孩子症状比较严重且体质适合服药,那么医生可能会考虑让孩子服药。即使服药,如果药物产生了一些不可预知的作用,例如影响了身高发育,家长也需要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考虑停药。ADHD的药物治疗过程,一般来说也是十分漫长的,需要找到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药物治疗才能发挥效果。至于如果不用药,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无法回答,现有医学水平下其实它是一个“黑箱”,有研究发现药物大约对20%的人是无效的。药物就像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一样,只能暂时控制症状,不能“治愈”,家长对于药物治疗要有合理的认知和期待。另外,影响人生发展轨迹的因素真的太多了,环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孩子的朋友、老师对孩子影响也很大。我研究期间的导师,就是给了我很大的社会支持,并改变了我的命运。比如他知道我工作记忆不好,每次给我讲完问题,都会很耐心地把重要信息写在纸上,让我带回去复习。这让我第一次感到了社会的接纳与包容。所以,ADHD只是影响人生发展的一个因素,家长们也不要无限放大ADHD对孩子人生影响。5、家有A娃,可以学习一些干预手段来疏导吗?是的!家有ADHD孩子,家长真的需要花时间、精力来系统学习ADHD相关知识,例如通过购买书籍、参加相应课程等。了解ADHD,才能理解A娃、接纳A娃,不然就是纸上谈兵。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接纳”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能力,也是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有的家长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接纳ADHD孩子。其次,行为疗法通常对儿童期的A娃比较适用,例如教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也可以购买相关书籍、参加相关课程来学习;还有适合儿童的正念冥想训练也可以尝试;很多家长也会尝试各种饮食“疗法”,这个目前实证研究不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保持开放的心态尝试,但是预期不要太高了。养育A娃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场修炼。在我们工作中,发现A娃家长普遍焦虑、抑郁,特别是青春期A娃的家长,会直接进入养育A娃的地狱级模式。家长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最后,根据我们工作经验,ADHD孩子普遍比较晚熟,开窍晚。希望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保持合理期待,对孩子积极进行“治疗”或训练,千万不要违背客观规律,拔苗助长。这些干预方式,一般来说也适用于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的普通孩子。5、上课时“坐不住”,该如何让A娃遵守课堂秩序呢?ADHD孩子坐不住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在ADHD框架里面讨论,有可能是多巴胺分泌不足,导致孩子感觉无聊、坐不住,也有可能是大脑前额叶发育不足,导致孩子控制能力弱等等 ...这些都是生理问题,在了解了这个基础上再去谈如何ADHD孩子遵守课堂秩序。我这里有一份现成的资料,来自ADHD家长、医生以及我们的经验总结,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一、合适的座位安置1)远离窗户、公告栏,减少让其分心的因素。2)让儿童坐在教室第一排,提供给老师监督并且鼓励儿童认真学习的机会。3)让儿童坐在模范学生旁边,提供给儿童与他的同龄人共同学习以及向同龄人学习的机会。二、可预测的环境1)可以在教室中布置当天的课程表和日常安排,让他们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有所预期。2)固定的排队流程:无论是去操场做操,还是换教室、上体育课等,最好都能在过程中设置固定的排队流程,让他们更加容易地从一个活动转换到另一个活动。三、明确课堂规则,采用视觉提示1)向孩子讲清具体的课堂规则,并强调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鼓励和强化学生积极的课堂行为,并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矫正。2)在教室里张贴课堂规则以使学生了解;为学生提供一些视觉提示,如:使用手势信号,张贴颜色鲜艳的彩色贴纸以提醒儿童注意自己的行为等。四、积极关注1)这些孩子比其他学生更需要反复不断的积极关注、表扬和反馈。2)上课期间,有意识地每隔8-10分钟向他们提问题,以促进其集中注意力。3)及时并且持续地表扬孩子的积极、恰当行为。4)选择性忽视一些不恰当行为,儿童在教室中表现出的不良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引起同学或老师的注意,或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老师对这种行为过度的关注反而会强化这些行为。五、学习任务和方式1)增加课堂中记笔记的机会,随时记课堂笔记,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注意力,使上课的专注时间明显延长。2)在完成作业等任务时,缩短任务的长度,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几个小的任务可以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任务。3)适当减少作业量以匹配孩子的能力水平,让孩子自主选择任务也可以有效增加他们完成任务的动力。4)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练习,互相进行反馈,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6、和ADHD孩子交流,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这些年来,我深度接触的ADHD家庭有150个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模式很多都是相爱相杀的。家长不理解自己孩子为什么作业写不完?为什么上完厕所不冲马桶?为什么一个题目教了一百次还是不会?为什么孩子情绪十分不稳定,动不动就愤怒爆发?孩子也很委屈,为什么我很努力的在改变自己了,你们总是看不见,只会批评我,你们一点都不理解我 ...“分心“不是孩子的错,ADHD孩子的很多行为,都不是自己主观能控制的。因此,家长和孩子交流,要接纳自己的ADHD孩子,在理解、接纳、包容自己孩子ADHD特点的基础上和孩子沟通、交流。不然孩子可能感觉被误会、很委屈以及不被理解,久而久之,亲子关系就会出现问题。同时,ADHD孩子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因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而情绪爆发,继而进入失控的状态,这个时候家长如果没控制好情绪,就很容易发生不必要的亲子冲突。有个实用的STOP四步法分享给大家。STOP四步法1)停下和孩子的交流。稍做停顿,让自己有时间增进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觉察。2)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五次,帮助自己平静下来。3)观察。充分地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以及和孩子之间正在事情。4)前进。调整自己的认知,用更理性的认知来处理这种情况。例如:告诉自己孩子只是情绪控制能力不好才这样的,孩子自己可能也不想。如果自己发火,不仅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导致这种情况变得越糟糕。关于ADHD,大家有怎样的相关经历?欢迎留言区交流!-The End-原标题:《从小学垫底到心理学硕士, 这位ADHD亲历者说: "多动"娃, 晚几年都会开窍!》

来源:健康那点真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