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春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5 15:35 3

摘要:菜市场里,摊主们将带着露水的时令鲜蔬整齐码放,叫卖声不绝于耳;年轻人在电商平台上快速下单,新鲜的香椿、荠菜、春笋,一小时内便能送到家门口;直播间里,主播们热情介绍着当季的新鲜时蔬,消费者一边看直播一边,将春天的味道收入囊中……

地球知识局

文字 | 那日苏

校对 | 朝乾 编辑 | 哈哈

每当春回大地时,大江南北的 “春菜热”便悄然兴起。

菜市场里,摊主们将带着露水的时令鲜蔬整齐码放,叫卖声不绝于耳;年轻人在电商平台上快速下单,新鲜的香椿、荠菜、春笋, 一小时内便能送到家门口;直播间里,主播们热情介绍着当季的新鲜时蔬,消费者一边看直播一边,将春天的味道收入囊中……

摊位上的菜种类多了,餐桌也要丰富起来了▼

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春日图景,是中国人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抢购“春菜”。所谓春菜,并非特指某一种蔬菜,而是对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时令菜蔬的诗意统称。

岭南润泽水田中生长的嫩绿水芹、清脆爽口的西洋菜,到北国初融冻土上冒出的鲜香荠菜、清新怡人的莴笋……种类繁多的春菜跨越地域,承载着中国人对季节流转的敏锐感知,更寄托着对自然馈赠的虔诚谢意。

从南到北,都有自己的春菜可选▼

当我们咀嚼 春菜的鲜嫩时,不仅是在品味时令的密码,更是在完成一场与自然时序的对话。

春天的味觉密码

自古以来,春分吃春菜,都是中国人独有的养生智慧。古人曾提出“食岁谷以全其真”,主张根据季节的不同,摄入不同的食物和养分,采取不同的养生策略。

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讲究 “天人合一”,在阳气上升的春分节点,应当用最鲜活的植物生命力,来调节人体的“小宇宙”。 人体需新鲜、清淡食物滋养。作为春季时令蔬菜,春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能增强免疫力。

吃上春菜,迎接“舌尖上的春天”▼

例如菠菜,富含维生素C和叶酸,有利于呼吸道健康,还能减轻过敏症状;春笋膳食纤维丰富,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人的身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影响,冬去春来, 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加快,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新鲜蔬菜中的营养成分,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加速新陈代谢。尤其是蔬菜中的 B族维生素,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春季乍暖还寒,容易影响脾胃。而像萝卜、山药等根茎类蔬菜,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炖上一锅山药排骨汤,健脾又暖胃▼

此外,经过漫长冬季,人们的味蕾渴望新鲜与变化,春菜鲜嫩多汁、口感清爽,带着春天独有的气息, 瞬间唤醒沉睡的味蕾,无论是清炒、凉拌还是煮汤,都能为餐桌增添春日色彩。

当城市孩童在超市认识蔬菜时,一些地方仍延续着传统的春分 "踏青采绿"习俗。这一习俗不仅是为了亲近自然,也能采集春季生长的野菜和时令蔬菜。晨光中,全家执篮入野,教孩子辨识荠菜锯齿状的温柔,感受香椿芽紫红渐变的美学。

看似简单的采摘动作,实则是农耕文明最生动的传承课堂——在泥土芬芳中完成的,不仅是维生素的摄取,更是对土地敬畏之心的代际传递。

野菜是大地送来的春天礼物▼

山河时令,一地一味

辽阔的神州大地,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地形地貌、自然风物,所以中国人吃春菜,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在东北黑土地上, 婆婆丁(蒲公英)顶着春寒倔强生长,它富含维C,有清热解毒功效,东北人将其洗净蘸酱,将原野的清香直接送入口中。

华北平原的春饼宴里, 韭黄与豆芽在铁锅上翻飞,裹入薄饼,便成最熨帖的春味。春饼与炒合菜的搭配,简单却饱含春日的温暖与生机。 香椿也不甘示弱,炒鸡蛋或拌豆腐,香气浓郁,是北方人在春季的挚爱。

江南烟雨中, 春笋与咸肉在陶瓮中相拥,腌笃鲜的浓汤,让人们念念不忘。 荠菜包进春卷或馄饨, 马兰头与香干凉拌, 草头清炒或与酒糟搭配,每一口都是江南春天的细腻与清新。

扬州的小巷里,春分时节萝卜丝馅包子热气腾腾,皮薄馅多,清爽可口。扬州人相信, 吃萝卜能上下通气,缓解春困,将春天的生机融入日常饮食。

福建的山林中, 雷笋炒肉或炖汤,鲜嫩可口; 蕨菜凉拌或炒腊肉,滑嫩清香; 苦菜煮汤或清炒,清热解毒。人们还将艾草捣碎,与糯米粉揉成团,蒸制成 青团或艾草粿。咬一口,外皮软糯,内馅甜润,满口都是春意盎然。

在岭南,广东人爱用口感脆嫩的 西洋菜煲汤,将春日的润泽化作养生汤羹。麻笋清炒或制成笋粿,脆嫩爽口,是春季餐桌上的常客。

在川渝山野间, 箭竹笋与腊肉在锅中翻炒,香气扑鼻; 豌豆尖清炒或做汤,清香嫩滑; 藠头腌制或炒肉,酸甜开胃。每一道菜都带着山野的灵气,成为川渝人春季的味觉记忆。

味道独特的 折耳根,是西南地区的特色野菜,因其独特的辛香而闻名。折耳根在春季刚冒嫩芽时最为鲜嫩,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种矿物质,特别适合湿气重的季节吃。

人们常将折耳根凉拌,加入辣椒油、花椒和醋,酸辣爽口,是春季开胃的佳品。折耳根与腊肉同炒也是西南人春季餐桌上的经典搭配。

云南作为花卉王国,是中国最会吃花的地方。 金雀花炒鸡蛋,清香扑鼻; 棠梨花凉拌或炒腊肉,口感独特; 苦刺花煮汤,清热解毒。这些云岭谷地间的春菜,将云南人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

苋菜是南方春季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是红苋菜,因其叶片紫红、口感柔嫩而备受喜爱。苋菜在春季生长迅速,此时叶片最为鲜嫩,营养价值也最高。它富含铁、钙、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助于 补血、增强免疫力,特别适合春季调理身体。

江淮一带常将苋菜与蒜瓣同炒,蒜香能中和苋菜的清淡,炒出的紫红色汤汁拌饭尤其受欢迎。两广则常用野苋菜与鱼片煮成“春汤”,味道清淡鲜美,寓意“春汤灌脏,洗涤肝肠”,追求健康平安。

从北到南,春菜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承载着各地的饮食文化与 对春天的热爱。这些散落四方的春之味,恰似大地的指纹,标记着每个地域独特的风土印记。

舌尖上的邀请函

春菜的品种与风味,深深根植于独特的地理密码之中。不同的土壤、气候和水质,赋予了蔬菜独特味觉基因。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环境成就了百味纷呈的春之滋味,塑造了 一地一味的地方食俗,因此,春分吃春菜,往往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春菜的地域界限正在被打破。通过短视频的鲜活演绎与直播间的沉浸式体验,让天南地北的观众们看到各地独具特色的新奇春菜,我们餐桌的地域属性,也正在逐渐模糊。

随着短视频的大范围传播,京津冀的老饕们也能对江南的腌笃鲜食指大动,江浙的食客也能对川渝的竹笋炒腊肉垂涎三尺,最会享受生活的老成都人说不定会对两广的春汤心向往之。

在北方吃上这碗腌笃鲜的含金量懂的都懂▼

依托电商平台, 农产品可以快速对接城市消费市场。而且电商平台带来的大市场,推动了农村物流、仓储、加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不仅缩短了农产品的运输时间,还可以通过温度、湿度控制等技术手段,确保农产品的品质, 让各地春菜通过冷链物流销往全国,让清晨采摘的香椿芽傍晚便能现身京城餐桌,带着露珠的枸杞芽隔日可抵岭南灶台。

上班族打开手机就能买到

原来要到处跑才能找到的榆钱了▼

电商平台搭建的云上市集,不仅让时令美味突破时空壁垒,更催生出全新的饮食叙事。大数据绘制的味觉地图, 精准捕捉着都市人对"春鲜"的渴望:减脂人群追逐的马兰头沙拉套餐,养生客群定制的蒲公英茶饮,怀旧者寻觅的槐花蜜礼盒,都在重构着传统春菜的现代身份。这种时空折叠的奇妙体验,让迁徙城市的游子得以复刻故乡的春日滋味。

在这场春味革命中,最动人的莫过于土地与餐桌的共振。当我们咬下第一口春菜时,咀嚼的不仅是植物的鲜嫩纤维,更是 自然时序的密码。从《诗经》"其甘如荠"的咏叹,到电商平台即时送达的包裹,中国人对春味的追逐始终未变,变化的只是传承的方式。

或许这正是春菜最深刻的隐喻——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我们始终需要这些 破土而出的鲜嫩,来唤醒身心,来确认自己与土地、季节、传统那份割舍不断的羁绊。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文中图片来源为图虫创意,抖音

来源:斤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