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楷书风格是学习《夏鲁奇碑》?看完你就明白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5 13:53 3

摘要:这个自然体现在没有刻意追求方笔或者圆笔,倾向于魏晋用笔法。行笔也是魏晋的基调,自然饱满。收笔或者藏锋或者露锋。看起来很随意。转折部分有提按折笔,有平转,平转肩膀是平的居多。很少耸肩折。也很少颜真卿的塌肩折。

大家好这里是头条号我在黄山啊。最近许多人探讨说崔寒柏楷书风格学习夏鲁奇碑。

说的信誓旦旦的,到底是不是呢?一起看看。

下图是夏鲁奇碑。

夏鲁奇碑有什么特点?

咱们通过罗列特点来看看。

1.用笔自然,上图可以看的出来,用笔还是比较自然的。

这个自然体现在没有刻意追求方笔或者圆笔,倾向于魏晋用笔法。行笔也是魏晋的基调,自然饱满。收笔或者藏锋或者露锋。看起来很随意。转折部分有提按折笔,有平转,平转肩膀是平的居多。很少耸肩折。也很少颜真卿的塌肩折。

2.结字以内擫为主,笔画也内擫,重心下移。

看得出来,结字内擫,瘦高,欧阳询的风貌。结字有许多重心下移表现。重心下移表现为上松下紧,上大下小,上疏下密。

3.结字天真烂漫。

有许多字写的都是其貌不扬,但是很有姿态,欹侧运用也颇有趣,这点很得魏晋趣味。

4.章法布局也是魏晋的竖有行横无列布局。整体7行,横无列,主要用行书错落法布局。这是魏晋楷书显著特点。

崔寒柏楷书风格呢?

崔寒柏楷书也是很有特色的。

1.笔法,也属于自然笔法,没有刻意追求方圆。

2.结字也是内擫为主。重心下移为主。笔画加入外拓笔画。

他的内擫跟上面略有区别。整体结构营造的是一种内擫结字,而线条加以略微外拓。

3.结字略带行书笔意,这一点可以参照赵孟頫的写法。

这一点夏鲁奇碑还是相对来说更楷化一些。

4.崔寒柏大楷一般格子纸作品多,小楷魏晋布局。大楷多是格子。相比于夏鲁奇碑更严谨一些。

那么,通过对比是不是说崔寒柏就是取法夏鲁奇碑,甚至说夏鲁奇碑就是他的本名法帖呢?

不是。

通过重合部分可以看到,他有夏鲁奇碑相似用笔,都属于内擫结构,都有一定的重心下移。

但是,夏鲁奇碑明显跟催风格不一致。比如夏鲁奇有天真烂漫气息,夏鲁奇结字也有宽博的,不是单纯清瘦一路。夏鲁奇重心略微下移,主要表现并不是崔寒柏那样的绝对小短腿风格。夏鲁奇碑的字如果也用人的身材来形容,应该算是五五身材。

那么,崔寒柏楷书呈现出来的风格主要来自哪里?

1.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黄埔诞碑》。这是他结字的基调。欧阳询是他大楷的支撑点。

2,或许有夏鲁奇碑的用笔以及笔画质感在内。也或许是结合黄庭坚楷书质感。

3.还吸收了当代人的书写性,比如郑孝胥作品。

上图崔寒柏作品。

下图郑孝胥作品。

以前咱们文章分析过,郑孝胥作品突出特点就是结字有立体感。郑孝胥的立体感来源于结字修长同时,中间腰部或粗或细。笔画起笔细,收笔粗。比如上图节竖画。上图红色标记处。都具备这个特点。这样特别是写大字,气势很足。挂在墙上立体感很好。

总结:

优秀书家不是单独靠一个帖的。他的楷书基本盘是欧阳询。基本盘中保留了大部分结字骨架,参以并且突出重心下移,类似欧阳通。这个显得古拙,这符合当代时代审美。

欧阳询小字居多,作为当代大楷,欧体那个细笔画就不适应了,于是崔寒柏对欧阳询做了些加法,增加笔画质感。比如夏鲁奇碑黄庭坚郑孝胥这些质感。

欧阳询的碑刻方硬感觉崔寒柏一定程度上舍弃了一些,方硬感觉是增加字的骨力的支撑品,舍弃方硬必然要增加些增加骨力的元素。他也吸收了篆隶的铺毫,也增加了魏碑的元素。别忘了他的两个老师,龚望是隶书大家,王学仲是魏碑大家。这两个老师都厉害。

还有就是他的审美综合能力了。

基本盘决定你的根基,别的元素都是根据自己审美,以及书写合理性完善增减基本盘。这也是所谓的入帖出帖的玩法。以前咱们文章关于入帖出帖的介绍的很详细,有空的朋友可以到主页找到看看。

是不是很简单?其实基本盘的每一个增减或者减少都是一段时间磨合的产物。这个需要时间累积。好了,就到这里吧,祝大家日日精进!

来源:我在黄山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