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子”变成“金叶子”, 茶文章看“浙”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07:26 3

摘要:3月20日,西湖龙井43号官宣开采!作为产茶大省的浙江,拥有“西湖龙井”等知名品牌。近年来,浙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助农增收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天,一起和三位产茶核心区域的组织委员聊一聊,看看当地是如何依托党建引领,让这片小绿

3月20日,西湖龙井43号官宣开采!

作为产茶大省的浙江,拥有“西湖龙井”等知名品牌。近年来,浙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助农增收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今天,一起和三位产茶核心区域的组织委员聊一聊,看看当地是如何依托党建引领,让这片小绿叶成为强村富民的“金叶子”。

吴铭

杭州市西湖区西湖街道党工委委员

西湖街道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绿茶皇后”西湖龙井茶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近年来,西湖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坚持红色堡垒筑基业、文化赋能强品牌、生态护航固根基的理念,聚焦品牌保护和产业发展,让千年龙井茶焕发出新动能。

锻造产业链上的红色堡垒,打造“主心骨”。街道始终坚持把党组织嵌入产业链的关键节点,通过建立龙井茶文化共富带,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整合5个茶村市场经营、美丽乡村、区位优势等资源,形成以龙井茶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经济体。每年春茶期间,以党建网格为单位管理采茶工,兜住安全稳定底线。

激活文化链中的精神密码,擦亮“金名片”。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抓手重塑龙井茶文化基因,通过党组织“搭台”、党员“摆摊”、群众“赶集”的形式,以市集打造茶产品、茶文化展销平台,满觉陇非遗集市摊位经营收入超400万元,拉动周边经营收入超3800万元,切实拓展经济新平台;开展西湖龙井手工炒制技艺集训,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已发展至辖区21家企业和大师工作室承训,共有692名学员通过考核;举办非遗传承人茶文化知识讲座、炒制技艺表演赛等项目持续发挥文化传承的辐射作用,带动市民学习西湖龙井茶历史文化,文化认同感不断跃升。

构筑生态链里的绿色屏障,守住“生命线”。街道党工委以《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为遵循,制发“美丽茶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品牌保护目标、茶中树保护责任书,切实落实生态品质保障,建成450亩茶园示范基地。联合西湖区人民法院西湖景区旅游法庭、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开展情景式体验普法教育,着力提升西湖龙井茶品牌公众保护意识,推动防伪溯源专用标识规范化使用。实施“专业执法力量—村党组织—党员—网格监督员”四级管理监督体系,打击假冒伪劣西湖龙井茶,进一步优化西湖龙井茶市场环境。


朱少明

绍兴市新昌县澄潭街道党工委委员


近年来,绍兴市新昌县澄潭街道创新打造以“农富茶”为代表的“澄潭农富”品牌,形成从种植、加工、生产、包装到销售、流通的“一二三产”全茶叶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企业助力、市场经营、红利共享”的共富新路径。

构建“街道+企业+农户”联动机制。街道一体推动,通过茶叶企业党组织与茶产区村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签订合作书,促成茶厂、茶产区村、低收入茶农结对,建立茶青保底价格收购机制,累计收购低收入茶农茶青1.5万余斤。茶产区村党组织组成茶产业服务小分队,指定专人担任茶青收购员、运输员,每周三定时开展收购运输,负责向茶农发放茶青、茶叶“双重收益”,实现茶青销售“全托管”。

打造“线上+线下+认购”销售平台。依托抖音、绍兴市民卡公司“越云购”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开设“农富茶”直播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销售渠道,累计开播20期,实现销售量1000余斤,销售金额30余万元。与品康产业园、“新昌优选”和中国石油加油站超市等达成战略合作,将“农富”系列产品放进便利店、商超、新零售等线下场景,构建线上线下多元销售体系。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激发企事业单位的社会担当与助农热情,认购“农富茶”产品,形成共富合力。

实施“品牌+宣传+公司“运作模式。打造“澄潭农富”系列农产品品牌,注册“农富”商标,设计专属LOGO和包装,提升品牌形象和辨识度。开展“农富茶”专题宣传,街道全体人员化身“销茶员”。街道强村公司作为运营主体,全额保障“农富茶”模式开展所需资金,发挥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的作用,并对参与”农富茶”模式的相关企业实行奖励、激励措施,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许峰

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党委委员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党委立足实际,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做实“茶文章”,以茶园经济为“金音符”,奏响一曲共富新旋律,绘就全域“山海共融 幸福宜居”的和美乡村图景。

点绿成金,唤醒沉睡茶山。以“茶园经济”撬动盘活村级资产,指导闸口二村将村里磨心山南面的150亩茶园承租给供销社和村民,每年可获得经营性收入6.5万元,蹚出集体增收新路子。邀请岱山茶技制作非遗传承人研发蓬莱海岛白茶,通过整合本地茶资源、引进茶技人才、挖掘茶叶文化,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融合文章。通过电商直播等线上销售渠道,在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提高“蓬莱仙芝”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茶韵为脉,绘就文旅新卷。为了进一步增加茶园经济附加值,通过茶文化协会牵线搭桥,结对共建“茶研社”共富工坊,通过茶叶制作工艺展示、开发茶园生态观光体验、开发茶文化团建新业态、打造公益少儿茶艺品牌、开发茶主题文创产品等,实现了茶旅融合的新型产业模式。邀请茶艺师开展少儿茶艺免费培训、渔嫂茶艺免费培训、茶艺进校园进课堂等公益活动,让更多人品茶、知茶、爱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传统茶文化。

三产交融,谱写四季欢歌。为让游客更好体验茶园文化、享受海岛生活,积极引入“山间雅院”项目。依托茶园生态优势,高亭镇引导农户和企业合作,推出“茶元素”特色餐饮,游客在茶园体验采茶制茶后,品尝“一茶一宴”,形成“茶园到餐桌”的全链消费模式。通过引入精品民宿,以茶艺展示、茶室书房为特色吸引游客打卡,同步开发星空露营等体验项目,形成“春采茶、夏避暑、秋研学、冬养生”的四季旅游模式。

记者:汤晓燕

编辑:汤晓燕

责编:施安南

编审:陈红艳

主编:章先清

来源:浙江党建

相关推荐